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琢磨”与“捉摸”这两个词均已有上千年历史。“琢磨”的本意是雕玉刻石。常喻修养品行或修饰诗文,研讨义理。而“捉摸”即揣测之意。几千年来,但凡有人群的地方,大体都有两类人,一类专心琢磨事,一类擅长捉摸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琢磨事的人,常常如痴如迷于事上,披肝沥胆,竭心尽力,上下求索,虽九死而不悔;捉摸人的人,往往口蜜腹剑,插圈弄套,飞短流长,以致人于死地而后快。琢磨事的人,由于一门心思在工作,全部精力干事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既没有时间走门串户,更没有兴趣道短说长,往往无心也无暇警觉和防范捉摸人的人,因此…  相似文献   

2.
要多琢磨工作赵国强琢磨,精心思索之意。提倡多琢磨工作,也就是希望我们的同志多琢磨事,少琢磨人,不拨弄是非,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党的事业上去,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恪尽职守,创造佳绩。然而,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些同志的心思恰恰没有用到工作上。有的整天在那...  相似文献   

3.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做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做人的优劣和做事的成败。《尚书》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说的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个堂堂正正、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是每日心神安定,全身心地专注于事业;而弄虚作假的人,则终日用尽心机,算计别人,终究会弄巧成拙,害人又害己。 品德正派的人,琢磨事;  相似文献   

4.
正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长,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琢磨。娘胎里带出来一颗脑袋,对饮食起居、天文地理等无所不琢磨。琢磨,乃理性之基石,灵光之清烛。然而,物有真假优劣,人有忠奸善恶,同样是长在脖子上的脑袋,琢磨的习惯和对象却大不相同。有的人琢磨事情本身,认理不认人。宋之包拯为铡驸马爷,不惜掼了纱帽,引颈就铡,要舍头取法,认准的就是杀人偿命这条亘古铁律。有的人辨风向,看来头,把心思放在与事情有关的人身上。清代的毛奇龄是个学问家兼马屁精,晚年苦著成《四书改错》,准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干部中要防治五种思想病:一是闲话病。就是扯些与正经事无关的话,用句农村老百姓的话,叫做“拉老婆舌头”。这种不良风气,对我们机关干部思想有侵蚀,工作有影响。染有这种毛病的人似乎有一种癖,就是不琢磨事,光琢磨人。这种人专爱打听别人的“新闻”,打听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添油加醋去点盐.三寸之舌胡乱传,捕风捉影,肆意渲染,讲得有鼻子有眼,越传越乱,在同志之间纵横捭阖,拨弄是非。(清)金埴《不下带编》卷六(引唐诗)中有这么一句话:“莫将闲话当闲话,往往事从闲话生”。闲话里边常常生出事端来,闲话确实可畏、可恨。我们有的机关、有的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不正  相似文献   

6.
热词     
媒体刊文称,现实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更多的是保持着一种“无声的联系”,对领导不搞“贴靠”、不去“巴结”,也不善“套近乎”,对同事不去拉拉扯扯、吃吃喝喝,不搞吹吹拍拍、拉帮结伙,平日里多半埋头干事、不会来事,只琢磨事、不琢磨人,这就是那种被称为“不粘人”的人。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实生活中,确有那么一些不“琢磨”事,而专“琢磨”人的人,他们平时总在挖空心思地“琢磨”领导有什么“喜好”和“需求”。如果领导者表露了自己的“喜好”,就会正中投机钻营者的下怀,使他在“官场调查”中轻而易举就摸清了情况。你爱好吃喝,他就会安排你“一条龙”服务”;你喜好“砌长城”,他就让你“赢”个开心,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8.
最近,河南省汝阳县上店镇副镇长陈金跃利用晚上和双休日跑“三轮”拉客,每月挣300多元用以改善家庭困境的事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了争议。有不少人反对他这样做,但陈金跃依然“我行我素”,仍旧在“跑”他的“三轮”。陈金跃跑三轮引起争议的原因不在别的,而在于他的身份。因为“镇长跑三轮”毕竟属全国首例,倘若他不是“镇长”,而是一名普通群众,去跑“三轮”我想是不会弓愧那么多人关注和争议的。“镇长跑三轮”究竟可不可以?依愚之见,就陈金跃镇长的情况来说是可行的。第一,从勤政廉政方面来看是可以的。首先,陈金跃跑三轮…  相似文献   

9.
少琢磨人,多琢磨事.成天琢磨人,累心累神,没有一点益处.不如留点时间多琢磨问题,多琢磨知识,对于学习和事业都大有益处.成功人士往往把眼光盯在事业上,让智慧的火花在学习或者工作中大放光彩.如果总是把精力消耗在无聊的“人事”上,则会陷于“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泥潭,既费尽心机,又没有任何产出.所以,要把心思、宝贵的时间和主要的精力用在学习或者工作的正道上.  相似文献   

10.
1950年7月,当曾任石家庄市长的柯庆施拟任南京市委书记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及华北局书记聂荣臻等曾联合致电华东局,称他“在团结干部及履行工作任务方面是有缺点的”,望华东局“随时注意加以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5,(24):63-63
干部干部,是干出来的,并不是干部自己跑出来的、说出来的。否则,就不叫“干部”,而叫做“跑部”、“说部”了。——在河南省委七届十次全会闭幕式上,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针对“不跑不送,降格使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调动”的现象提出了严肃批评。  相似文献   

12.
远看吕日周     
如 果有更多的人谈论吕日周 ,也许会使话题深入下去。最有发言权的是当地的群众 ,也包括当地持各种观点的官员。不过 ,那恐怕须假以时日 ;还须没有人出来说 ,就是一个市委书记嘛 ,在长治工作三年 ,调到省里去了嘛 ,有什么好议论的 ,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有人说 ,随着吕日周的调任 ,“名噪三年的‘吕日周现象’也将结束”。其实在前三年里 ,吕日周之名 ,只是“噪”在长治市 ,此人再度成为“有争议的人物” ,而争议主要是在当地 ,争议的影响不出于官场之外 ;似乎只是到了这三年的尾梢 ,有媒体对吕重点报道 ,这才“名噪”于全国。我所见到的媒…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今年对在“万人评议机关”中排在末位的市房产局长、市容局长予以免职,对其它排名靠后的几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此举在机关干部中引起了震动,许多人都觉得干部不好当了,“以后再也糊弄不下去了”。干部难当,这未必不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在舆论界“炒”得很出名的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 ,在10位副主席中得票最少的情况下当选为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此前 ,小道已经传来吕日周这个“进步”的消息。由地师级变为副部级 ,对于吕日周个人来说 ,是升了 ,“进步”了 ;但是 ,吕日周惨淡经营下的长治市这个摊子 ,会不会像他干过的原平县和朔州市那样 ,他刚走就没人扫雪 ,前途茫茫?曾经对吕日周现象提出过“红旗打得多久?”这个问题的我 ,十分希望我的估计错误 ,但又十分担心不幸言中。这时 ,《南风窗》策划的两本关于吕日周的书寄到我的手上。不知道是为了从中找答案 ,还是从…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10,(22):F0004-F0004
2001年2月,磐安县胡宅乡在农村“学教”活动中,了解到群众反映到乡政府办事环节多、事难办、人难找等意见,乡党委、政府决定把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相关职能,采用“一人掌管六个印,天天服务老百姓”的方式。设立了“365办事窗口”。即变过去群众找干部办事为干部等群众办事;过去办事要多次、分散找人为一站式服务,找一人即可:过去干部“一人一岗”,现在要求干部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干部;过去办事讲人情,  相似文献   

16.
琢磨“公平”杜宇偶翻律书,发现号称“公正”、“公平”的法律这玩艺儿,有时候明显地有失公正。例如古罗马的一则法律规定,建筑师建造的房子倒塌,若压死的是房主,判建筑师死刑,但若压死的是房主的儿子,则由建筑师的儿子偿命———判这名无辜的少年死刑。显然,古罗...  相似文献   

17.
只要把群众的事真正当作自己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谢豪斌一个村民为8棵板栗树的权属问题,上访19次,达8个月之久。这是我到保康县任职后下乡调研时了解到的一个事实。群众办事有多难啊!办事难是群众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购买农机具到底需要办理哪些手续?批地建房到底要找城乡建设局还是国土资源管理局?投资者创办企业到底需要跑哪些部门、盖多少个公章?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坏了前来办事的老百姓。群众办事过程中,除个别干部有意“吃拿卡要”外,不少群众是因不明白办事程序,跑了冤枉路。“竖起来的路,挂起来的田”“,上坡碰鼻子,下…  相似文献   

18.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做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做人的优劣和做事的成败。《尚书》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说的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个堂堂正正、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是每日心神安定,全身心地专注于事业;而弄虚作假的人,则终日用尽心机,算计别人,终究会弄巧成拙,害人又害己。  相似文献   

19.
“我就是一个贫民的干部,我在任就是要解决事情。”吕日周在担任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期间,不怕早起晚睡加班加点,不图钱、不图官,也不图讨“说法”,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为人民办事上。骑着单车下乡调查;雨中与群众开对话会;群众对干部的测评决定官员命运;为老农讨回走失的骡子;市民可以自由出入市委大院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20.
申兵 《群众》2020,(7):39-40
白米镇地处姜堰东郊,总面积54.8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人口4.5万人。2017年12月,我到白米镇任党委书记,到任第一件事就是跑村调研。所有村一遍跑下来,发现状况很不容乐观,不少村存在着"三化"问题。核心功能弱化。村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不高,"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干部与群众间仿佛隔了一堵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