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一个区域公共产品(即“俱乐部产品”,如区域性经济组织、制度与规则等)的提供过程。中日韩经济一体化之所以迟迟没有进展,根本就在于由区域性“俱乐部产品”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存在于俱乐部内外的其他因素造成的区域公共产品的缺失。如此,排除上述瓶颈因素并解决区域公共产品的缺失问题,将是促进中日韩三国经济一体化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2.
陆威 《理论建设》2008,(5):37-39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下区域竞争的加剧、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出现,使得区域公共管研究日益凸显。而区域公共产品是区域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是解决区域公共问题的有效手段,恰当的区域公共产品制度有利于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公共问题的治理水平。目前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强推动力和辐射源,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区域公共产品制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下区域竞争的加剧、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兴起,使得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日益凸显。而区域公共产品是区域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是解决区域公共问题的有效手段。恰当的区域公共产品制度有利于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公共问题的治理水平。目前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强推动力和辐射源,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区域公共产品制度进行必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与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认为,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与单一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主要制度根源,要摆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必须实行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绩效包括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两个方面。实证研究证明,浙江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在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两个方面均呈现正效应,经济绩效正效应贡献率降低,社会绩效正:效应贡献率提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对农村公共产品投资提出了改善投资结:构与制度创新的需求: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力度,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增加农村“软件类”公共产品供给力度,扩大公共产品投资的社会绩效;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区域是世界上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区之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该区域没有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许多利好因素,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出路。  相似文献   

7.
鸠山由纪夫就任首相以后,建设“东亚共同体”构想再次被日本政府作为重要的经济外交方针提出。建设“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是日本为了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潮流,伴随其经济实力的增长而逐步形成的。体现了日本试图主导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图。在实践中,建设“东亚共同体”的构想面临来自日本自身东亚意识的摇摆不定、东亚国家间复杂的矛盾竞争以及东亚各国同质化的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税费改革后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筹资困境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笔锋 《求实》2005,(12):103-105
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筹资困境便“隐性”存在,只不过那时乡镇政府可以利用自筹制度把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负担转嫁给广大农民,转换成对农民的超经济索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自筹制度甚至农业税,这种“釜底抽薪之举,使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更是“雪上加霜”。从此,农村公共产品筹资困境便彻底地“显性”化。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筹资困境的存在虽然与农村税费改革有直接的关系,但主要还是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乡镇财政体制等深层次原因的制约。为此,税费改革后农村地区公共产品要彻底走出筹资困境,就必须对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模式、公共财政体制、乡镇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其他等多方面进行制度变迁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方建中 《唯实》2009,(8):83-88
南京经济转型对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完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结构。但是,“城乡分治”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的不对称等诸多因素,致使南京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逐步优化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均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集体资金管理体制;将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责任与建立多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相结合;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避免政府行为短期化。  相似文献   

10.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峰  李群 《求实》2008,(11)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立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中,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供给职责,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机制与供给方式,加强农民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权,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思考与运用》2007,(4):25-32
一、国际环境和中国发展大格局分析 (一)国际环境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全球区域经济呈现三足鼎立格局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逐步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洲经济合作为主的三大经济区域。以东盟+中日韩(10+3)的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产品的效率分析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春水  张玲 《求实》2003,(11):31-32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 ,一方面可由市场有效地提供私人产品 ,另一方面由政府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但是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 ,由于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 ,因而容易导致公共产品产生诸如“免费搭车”现象、“寻租”现象、需求和消费上的“刚性”、生产和供给上的软预算约束等许多效率方面的弊端。改进公共产品效率可采取形成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程序 ,形成决策、监督、运营等部门相互制衡的机制 ,引入私人产品生产部门和竞争机制等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文章系统阐述了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理论及其发展,具体来说,区域一体化理论的演进可概括为区域一体化的传统理论、理论的拓展以及理论的新进展三个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包括区域均衡增长论、区域非均衡增长论、区域阶段发展论以及区域分工合作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总结这些理论,对新世纪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刘鸿渊 《求实》2004,(2):92-94
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实行两套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农民自己为自己提供公共产品制度安排,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匮乏,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是在现行财政体制下进行的,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造成地方政府财政困难,致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因此,根据我国农村实际,创新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快慢,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国家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抓紧开发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更是刻不容缓。”①本文试图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着手,分析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发展思路,即构建以“内联”促“外向”的区域一体化外向型发展模式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一、区域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世界和区域经济向全球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能够给区域内各个地…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可从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交通网络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几方面进行目标设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思想上树立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观,要有切实到位的组织保证,并且要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打破省际间的行政壁垒,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交织、共同推进。当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长江三角洲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中坚,担负着率先发展、带动全局的重任。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已经充分表明,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创新是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人才资源共享是区域人才资源体系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世丽  赵天石 《新长征》2006,(10):62-63
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运行逐渐与区域母体相融合,它包括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的发展开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资源型城市开始更多地依托区域来获得发展,并受到区域条件的更多约束。从区域的角度看,城乡经济一体化是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重新回归区域并依托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与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缓慢的,因此,加快资源型城市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既有的以行政区为界限的“行政区经济”格局,愈来愈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行政区经济”导致各地自成体系发展,产业结构趋同,要素市场分割化,以及所谓的“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难以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区域整体竞争优势。从“行政区经济”转向“经济区经济”不仅要求转变区域发展理念、适当调整不合理的行政区划,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立法,建立跨行政区的经济协调发展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20.
陈吉庆 《世纪桥》2009,(9):63-65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目前,欧洲一体化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一体化也已深入展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实践,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传统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范例。欧洲、北美区域合作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些特点为促进东亚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