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时事报告》2013,(1):5-5
我觉得你们是在给我出难题,把我捧得太高,人家说——中国话嘛,一个叫“捧杀”,一个叫“棒杀”,正好这两个字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木字旁。我一个朋友办了个公司,他有一次跟我讲,他说我公司这些小青年在背后议论被他不巧听到了,说咱们这个董事长净喜欢听好话,咱们就把他捧晕,捧晕了他就好办了。所以说实话,生命难以承受其捧。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真正开始觉着自己成年了,或曰“老”了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的父母病重之时。张大春的父亲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再也不能独立行走,从此,他的身体彻底跨了,他的意识也在渐行渐远。生命交接之际,张大春忽然觉得人类的生命应该由一个新的生命来延续下去,不惑之年,原来一直排斥要孩子的他,才开始认真考虑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一个他父亲的孙子。  相似文献   

3.
汉代更始年间,天下大乱,有一个人叫刘平,带着母亲逃难。一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一天,刘平把母亲藏在一个低洼地带,一个人出去找吃的。结果,一伙饿贼抓住了他,要把他煮着吃了。他连忙跪地恳请贼们放了他,并且立誓说,如果能放他回去,让饥饿的母亲填饱肚子,他一定会回来,决不食言。群贼怜悯他的一颗孝心,放了他。刘平找到吃的并伺候母亲吃饱之后,便把刚才发生的一切票告给母亲。然后,拜别母亲,真的走了。  相似文献   

4.
王军 《当代广西》2012,(7):64-64
1972年,他出生在博白县小山村的一个医药世家;1994年,他从广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博白县人民医院工作;1995年,不满足于现状的他下海经商,在茫茫药海商潮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赫尔岑在他的《往事与随想》中写过这么一件事,当他身处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监狱之中时,有一个作为看守的年轻军官向他说,有一次,他奉命去搜捕一个准备逃亡的波兰地主,到了他的庄园,发现四门紧闭,似乎人去楼空,但职业的敏锐使他觉得这些都是假象,遂破门而入,一个高大漂亮的女人站立在他面前,默默地指着一个怀抱小姑娘的男子并且十分沉静地问他是否要狠心地弄死他们。  相似文献   

6.
周益散 《当代思潮》2012,(11):52-55
与徐新国的采访约在一个下午,在一个大大的落地窗旁边,阳光毫不吝啬地宣泄进来。当手表指针刚刚指向16点时,徐新国已经跨着大步从门外走了进来。第一眼看到他,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九个字: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坚定自信的军人。多年的军旅生涯,磨砺了他坚强的个性。岁月的风风雨雨更是在他的身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开口后,记者才发现第一个标签贴错了。他不仅仅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多年的挥墨研诗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他并不是一个平常人印象中的傻大兵。一席谈话,给记者留下了一串串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律师,因为他的想法正在帮助他开创一个法律服务的新时代;他是一个很有方法的律师,因为他的忠诚他的专业受到了诸多客户的无比信任;他更是一个很有说法的律师,因为他敢于挑战法律的“死亡沙漠”,所以他居然以遗产信托将律师业、信托业和资产管理行业有机结合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开创了一个法律服务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全家人没有一个同意他到崦岈山来投资,因为在天津他投资一条挖泥船在3年中也能创造利润:为了崦岈山,他一年半没回天津,误了两个市政上围海造陆的重大工程,家人说他这一年少赚了8000万元;为了崦岈山,他把儿子从上海赶回到崦岈山,将他从一个白领变成了一个“村夫”。他为什么如此痴迷崦岈山?难道仅仅只是乡情?记者近日采访了河南商会天津代表团团长宋富锦。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口棺材。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 ?想到这,他那当官的喜悦没有了。于是,他就叫了个算命的给算一下。刚把那个梦说完,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怎么是一个好梦呢 ?”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算命的马上说:“‘棺材’就是‘官财’。你当官了,就有财了。这不是好事吗 ?”果然,没多久他的…  相似文献   

10.
石榴     
马云 《今日广西》2014,(10):38-38
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果园里种了许多石榴树。有好几个秋天,他总是把石榴盛在他的住宅外边的几个银盘里,盘上还放了一块他亲手写的招牌:“务请取用一个。不胜欢迎。”  相似文献   

11.
红树 《民主与法制》2014,(21):39-41
他叫张艺冬,是一个苦孩子,因父母离异离家,13岁的他带着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靠捡破烂和乞讨度日。17岁时,他得了癌症,在快要死去时,是大庆的一群“雷锋”救活了他。 为回报“雷锋”们的救命之恩,他也成了“雷锋”。  相似文献   

12.
做官与做人     
沈醉在记述他接受党和人民改造过程的《我这三十年》一书中,几次提到他的母亲告诫他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按沈醉的话说,解放前,他为蒋介石的忠实走狗戴笠效劳,做了官,但是失去了人性,做了许多愧对人民的事,回忆起来,痛心疾首。解放后,他接受思想改造,没有做官,但通过改造,他渐渐脱胎换骨,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他感到聊以自慰。沈醉的这番话,很引人深思。一个不做官的人尚且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那么做官的人就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了,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官。为官者如何做人?我看主要是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他是男性,这在相片儿上你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他今年 26岁了,可是外表看起来有点苍老,其实这不是由于曲折的经历造成的,他个子中等,长得也不帅,所以你可以不用误解这是征婚的片段。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尽管穿着警服,他还总是像儿时那样喜欢幻想,性格上还有多情、敏感、软弱、自私等一些特点。   他的一切都很平庸,除了初恋的苦涩之外,在学生时代,他不是个好学生,他甚至有点习惯了被喝斥,在高一,在一个父母亲都不在家的夜晚,在一盏昏黄的灯光下他读到了一个叫贾平凹的中国人的一部小说。在那个不眠之夜他开始被文学感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05,(6):5-8
这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人,他每天面对的都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碰到的是一个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做不尽的是烦事、难事和窝囊事。然而,他却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深深的感恩。正是在这个号称“机关第一难”的岗位上,他以22年的春秋让生命有了最炽烈的燃烧,他用一身的志气、骨气和血气证明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存在。 这是一个为了信仰和理想而战的人,他付出了一生,不求人们记住他一个字,只愿人们懂得一个理:共产党好。 他,就是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宁夏东方皮件厂一个名叫李正杰的下岗职工给人民日报驻宁夏记者站寄来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我是一个下岗工人,但我又是一个共产党员;我的工作下了岗,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决不下岗。在信中,李正杰向记者谈了他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体会。他说,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6.
做官与做人     
沈醉在记述他接受党和人民改造过程的《我这三十年》一书中,几次提到他的母亲告诫他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按沈醉的话说,解放前,他为蒋介石的忠实走狗戴笠效劳,做了官,但是失去了人性,做了许多愧对人民的事,回忆起来,痛心疾首;解放后,他接受思想改造,没有做官,但通过改造,他渐渐脱胎换骨,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他感到聊以自慰。沈醉的这番话很引人深思。一个不做官的人尚且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看来做官的人就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了,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官。为官者如何做人 ?我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7.
马德 《乡音》2014,(6):48-48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在放纵和坚守那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相似文献   

18.
杨景尧,1923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长葛市后河镇后河村的一个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1947年3月,他由西安辗转到台湾,为生活所迫做起生意来。后来,由于经营欠佳,弄得他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杨景尧心绪极乱,感到人混到这一地步还有何颜面去见地下祖先,不如一死百了。就在他做好了一切准备时,突然屋外一声炸雷惊醒了他:活着无颜见地下祖先,死了就有脸面见祖先了吗?他脑海里闪现出父母对他不寻常的疼爱。杨景尧有两个哥哥,但都出生不久就夭折了。父母为保住他这根独苗,在他刚生下来时就将他左脚小指给…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尽管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取决于他赚了多少钱,但拥有大量财富的人,总是会受到人们的羡慕与敬重。如果一个人拥有的财富不但远超普通人群,甚至到了富可敌国的地位,恐怕即便他不想声名显赫,不想举足轻重,也由不得他了。然而,一个多世纪以前,彼时的世界首富,却没有因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富而获得必要的尊严与荣誉。不仅大小官员不时勒索他、挤兑他,就连一般的草根民众,也人云亦云地诅咒他是汉奸、卖国贼--虽然背地里人们说起他的海量财富时,几乎都是两眼发光的“羡慕嫉妒恨”。  相似文献   

20.
陈亮 《广东民政》2010,(10):35-35
我约了一位朋友去球馆打球,没想到一向守时的他这次足足迟到了一个小时。我还以为他在路上出了什么意外,问过之后才知道,他在来的途中去花店订了两柬鲜花。在我眼中,朋友不算一个浪漫的人,所以我对这两柬鲜花的去向充满了好奇。在我的一再追问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