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葫芦门     
黄坚 《福建乡土》2011,(6):37-37
葫芦门位于距松溪县城两公里的地方,两座大山像石笋一样挺拔俊秀,右边是福建名山湛卢山山脉,左边是七峰山,两山互为倚角,大山的根在这里血脉相连。倚角处,古人用大青砖砌成拱门,称葫芦门。  相似文献   

2.
江严  李一 《今日民族》2004,(12):40-41
葫芦丝是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从古至今使用的一种舌簧乐器。葫芦丝傣语名“筚朗道”,德昂语称“筚格宝”,阿昌语称“拍勒翁”,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译成汉语,曾名为“葫芦丝”、“葫芦箫”。由于它既区别于哈尼族的“芦笙”,又区别于“箫”(箫无簧),故人们将它定名为“葫芦丝”。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解放初,一些文艺工作者下乡体验生活,听傣族讲不太准确的汉语,将“笙”误听为“丝”。  相似文献   

3.
临朐葫芦     
临朐葫芦窦世昌葫芦,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临朐县属于东部沿海省份之一的山东省,位于沂蒙山的北麓,是国内最早种植葫芦的地区之一。在临朐,葫芦种植极为普遍。每到夏末秋初,村头、路旁、田园和农家庭院的葫芦架下,就挂满了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葫芦。在临朐...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省西南边陲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哀牢山一带居住的拉祜族支系苦聪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就隆重祭祀“畲皅节”。在苦聪人的传说中,是天神厄沙么下凡造就了人类和人间万物。传说厄沙么从天宫选来一棵树栽在凡间,已经九十九年了还长不出树叶来,树上只有藤条缠绕,藤上长出一个大葫芦,同样只见长葫芦,不见长藤叶,厄沙么感到很惊奇。一天早上,厄沙么用自己的洗脸水浇在那棵大树根,突然间一阵大风刮起,黑天暗地,下起大雨,整个凡间洪水滔天,一片汪洋大海,藤条和葫芦缠着那棵大树随水漂起。不知过了多少年后,洪水降了,藤条和葫芦缠着的那…  相似文献   

5.
鸬鹚与渔人     
《台声》2016,(9)
正最早识得鸬鹚,是渔人训练它,做为捕鱼工具。鸬鹚站在船舷两侧,脚系上绳子,它的脖子套着莎草等草茎做成的圈环,有时候也用特制的铜环,鸬鹚长长的颈子分成粗、细、粗三种尺寸,看上去像一个葫芦。圈环像一阀流,控制了鸬鹚,让它无法吞食大只的鱼。我看到的鸬鹚捕鱼是在纪录片或电影中,渔人与鸬鹚都灰扑扑的,拌着点江流薄雾、掺着点江湖自得,让  相似文献   

6.
葫芦斋主人“葫芦赵”本名赵国珍,系郑州百文站的退休干部,酷爱丹青,专攻花鸟,尤其爱画吉祥物──葫芦。1984年,全国商业系统举行职工书画展,他的参展作品《金秋葫芦》荣获二等奖。欣喜之余,遂将画室命名“葫芦斋”。走进葫芦斋,举目四望,但见四壁挂满书画作...  相似文献   

7.
葫芦丝是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从古至今使用的一种舌簧乐器。葫芦丝傣语名“筚朗道”,德昂语称“筚格宝“,阿昌语称“拍勒翁”,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译成汉语,曾名为“葫芦丝”、“葫芦箫”。由于它既区别于哈尼族的“芦笙”,又区别于“箫”(箫无簧),故人们将它定名为“葫芦丝”。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解放初,一些文艺工作者下乡体验生活,听傣族讲不太准确的汉语,将“笙”误听为“丝”。有关专家曾考证,称为“葫芦箫”,但不普遍。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专业人才的推介,“葫芦丝”的名称约定俗成,得到广泛认可。居住在勐养、芒东河西、遮岛…  相似文献   

8.
我上班来,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又有序的工作。正当我接电话时,突然有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大娘向我走来,边走边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纸包来,当走近我时,她把这纸包放在我的手里,说:“这是给你送来的。”说完,她转身就走了。我接完电话,打开纸包一看,不觉吃了一惊!这纸包里包着6颗葫芦籽,我抬头看大娘远去的背影,心里惦量着这纸包儿的分量。6颗葫芦籽虽然很轻很轻,但我感到它的分量很重很重……那是1995年4月,我在民政局救济科接待了一位穿着破旧衣服。满脸泥土的老大娘,她叫朱福荣,已是七旬高龄的老人,是个救济户,…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刘尧汉先生“彝族祖灵葫芦是中华民族文化共祖”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次,不能用神话传说中的彝族祖灵葫芦作为其共祖,并对彝族祖灵葫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平和县大溪镇庄上大土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最大的方型生土楼。庄上村怀抱于大山之间,土楼以山为屏,以水为脉,四周随处可见绿油油的荔枝树及金灿灿的稻田,郁叶竞风,美景醉人。庄上大土楼恢宏、壮观,整体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葫芦。它以"旧寨楼"作为葫芦顶,上弧下方依山而建,楼前加一半月形池塘,左右再配建两座耳楼:"潮洄楼"和"恒升楼"。土楼内有5个大门、4座祖祠(楼外还有3座)、2座耳楼以及"旧寨楼",每个楼门都配有一副甚至几副楹  相似文献   

11.
刘兰凯  郑群  魏娜  金泳向 《创造》2009,(6):55-57
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绚烂夺目,它既是少数民族为之自豪的财富,也是云南发展最有价值的资源。无论它体现出的热情奔放也好,还是温婉细腻也罢,其形式、内涵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已经不只是少数民族所独享了,它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还同样吸引着世界的眼球。2009年4—5月,在滇南地区,人们尽享了一场少数民族的文化盛宴。澜沧拉祜族的葫芦节、西盟佤族的木鼓节、盂连傣族的泼水节和砷鱼节相继展开,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的民族民间造型艺术瓢画,又被称为"兽瓢"或"虎头瓢",西南一带叫"避邪瓢"或"鬼脸"。它是在木瓢背面作画,通常画一头张着大口的怪兽,怒目愣睁,龇牙咧嘴,仿佛要把一切都吞下,"吞口"因此而来。瓢是一种用途广泛、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最早的瓢不是用木头制作的,是用葫芦制成的。人们将葫芦从中间一剖为二即成可以舀水的瓢。后来,逐渐发展为用木头制作。因木头更结实耐用,而且可以制出更长的柄,人握柄打水可以不湿手,使用更为方便。瓢作为吞口瓢画的独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丝路重镇的龟兹,在千百年的文化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而作为艺术载体的新疆龟兹壁画葫芦,将龟兹文化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以及浓重的西域文化色彩融为一体,它作为一种民族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新疆龟兹壁画葫芦的发展也受到了强烈冲击,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并使其民族文化价值绽放异彩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间阶层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与和平转型的中坚 人类社会的发展,自进人阶级社会以来,经历了大约5000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以农业为主体,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个体化小生产为依靠。那时社会的阶级结构就已经是葫芦型,即底层的劳苦大众占绝大多数,上层的统治者占少数,中间存在着一个数量中等的中间阶层,如中小工商业经营者、中农、从事行政管理和文教工作的族群等。这个中间阶层承上接下、安上抚下,使“葫芦”能较稳当地伫立,而不至于东倒西歪倾倒下来。  相似文献   

15.
澜沧新颜     
作为一名80后,我没有经历过澜沧的刀耕火种、风云变幻,在我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澜沧带给我的一直是灿烂的阳光、徐徐的微风、民族风情浓郁的街景。年轻的我们,惬意地享受着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安逸、祥和。在澜沧,最值得逛的地方就是葫芦广场了。一颗巨大的葫芦镶嵌在澜沧县城,就像在澜沧的心口里种下一颗巨大的金种子,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开出了一朵  相似文献   

16.
葫芦是一种具有悠久种植历史、分布广泛、用途较多的植物,葫芦的遗存物在世界几大洲都有出土.出土葫芦遗存物最古老的为中国,1973年和1977年,浙江省余姚河姆渡原始母系制公社遗址就出土了距今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葫芦籽种.1974年至1978年,考古工作者对青海乐都柳湾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原始器物.其中,马家窑文化出土了马厂类型彩陶罐579:15,其形状为一凹腰葫芦,时间为公元前2415—2040年间.  相似文献   

17.
好听好看     
葫芦丝,云南特有的一种竹制乐器,主要流行于傣族、布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葫芦丝用葫芦和竹子制作而成,音色类似云南的另一种竹管乐器──巴乌。《竹林深处》是云南傣族乐手眼德全演奏的葫芦丝音乐专集。其中不仅有云南傣族、景颇族、佤族、藏族等民族的乐曲,还有大家都很熟 悉的流行乐曲《月 朦胧,鸟朦胧》,新 疆民歌《掀起你的 盖头来》等。葫芦 丝音色柔美,富于 抒情色彩,加上限 德全技巧娴熟而 富于感情的演奏, 给人以宁静安谧 的音乐体验。 CD光盘《竹林 深处》由云南人民 出版社出版。 《开启心智的 金钥匙── 云…  相似文献   

18.
某地五位农民联名写信给市政府,反映乡镇乱集资、乱摊派现象严重,请求市政府派人调查处理。最后农民们提出“请求暗访,明察别来”。农民们为何对市政府提出如此要求呢?我认为这还得从干部自身找原因。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同志,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于下基层调查了解情况的态度不够严肃,往往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群众称之为“井中葫芦”’现象。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的某些调查研究就像是葫芦掉到了井中,表面上看是下去了,实际上它还是浮在水面上。这个比较非常形象地揭示出了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少数同志习惯于坐办公室里看…  相似文献   

19.
《现代领导》2007,(9):16-16
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今年5月以来,北海、兰州等中西部省区市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重庆市6月份,14天内商品房均价上涨7.8%。房价为何“葫芦没按下又起了瓢”?究竟谁是助推新一轮房价疯涨的幕后“推手”?  相似文献   

20.
容县沙田柚     
《今日广西》2010,(5):38-38
容县沙田柚是我国柚类中独树一帜的优良品种,果大形美、味甜蜜、耐贮藏,果实为葫芦形和梨形,果蒂部呈短颈状;果底常有古铜钱大的环状印圈,内有放射沟纹,常称为菊花底或金钱底;单果重1000—1500克,果面呈金黄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