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却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民族地区如何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实现经济腾飞,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成为理论界需要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一、优先发展教育是改变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现状的迫切要求(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西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落后于非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状况主要表…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经济学理论,经济和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展资源短缺,有限的资源使得民族地区的教育和经济经常陷入"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低——重经济(教育)轻教育(经济)——教育经济都滞后"的发展怪圈。市场经济体制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新环境,挑战和机遇并存,新思维、新视野将为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业的经营策略廖伟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是:基础薄弱,经济落后,财政困难、包袱沉重。作为"垂直'管理的商业银行在外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其自身发展和经营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最近对被国家列为重点扶贫县之一的会昌县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对内陆经济落后地区开发科技人力资源的战略思考相恒义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这是因为,当今的世界已由过去动荡多变的"冷战"时代进入了所谓"冷和平"的时期。国际间的争夺,已由军事优势的争夺,转而为经济、政治尤其科技优势的争夺,简言之,国家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经济得到发展,无疑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我省民族地区而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不仅限于此,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l、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解决民族地区资金缺乏、投入不足的问题。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国家对我省民族地区的投入长期以来严重不足。这种不足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不足;二是对民族地区国…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支柱之一。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即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实现“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当代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当务之急,本文就此提出了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曲靖民族地区与曲靖区域经济间发展差距,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曲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形成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1995年与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9%。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3%,但由于发展起点不同,获得发展机遇不同,民族地区与全区发展差距逐渐扩大。民族地区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差距由1990年的146元拉大到1995年的427元。1995…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缩小各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别,实现共同繁荣,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防止敌视中国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搞渗透、搞民族分裂,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推进四个现代化进程。一、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少数民族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94年底统计数),但分布面积却占全部国土面积的64%,拥有国家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丰富资源,延绵2万公里的内陆边境线,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利于与发达地区优势…  相似文献   

9.
贺静 《前沿》1999,(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等多种原因,民族地区同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因此,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对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保持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根本政策和目标。推动各民族的发展进步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些年来,民族…  相似文献   

10.
苏丽娅 《前沿》2005,(12):142-145
通过剖析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民族地区的立法的重要性和立法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自治地方更加需要用法律手段对经济活动加以引导、调控和保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自治立法,对经济活动依法进行调整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以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陈韶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在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中百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则是落实这一方...  相似文献   

12.
王永华  伍小涛 《长江论坛》2009,(3):76-80,95
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表现在民族教育方面则是民族教育机构的设立,民族干部的培养,中小学教育规模的扩大,民族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补助及师资力量的培育等。民族教育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地区体制转轨问题,引导民族地区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问题,民族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基础、是各少数民族能否得到发展、繁荣的根本性问题。所以,弄清民族地区体制转轨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浅探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探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经验启东明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党的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辽阔的民族地区,地广物博,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2,(8):12-12
推进民族地区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适应大环境、大市场,实施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为此建议: 1、抢抓三大发展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必须抢抓湖北未来"黄金十年"发展期的重要机遇,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战略机遇,抢抓恩施州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着力在发展特色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共十三大确定的全国地区发展战略及中央提出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在2000年以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仍然是东部沿海地区。在充分发挥东部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现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大力开发西北地区的优势资源,振兴西北地区的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变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确保国民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协调地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开发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孟凤英 《前沿》2008,(7):79-80
民族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问题和中心任务,认为改革开放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帮助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两个大局”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提高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物质基础。建立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民族地区经济体制转轨,应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总结少数民族群众的实践和创造,总结我们工作的经验,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创造条件。一、民族地区经济体制转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经济建设,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间在不同程度上的发…  相似文献   

19.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牧业旗。人口16.4万,蒙古族占49%,其余绝大多数是汉族。此外还有回、满、朝鲜等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巴林右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建设巴林草原,使地区经济日益繁荣,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走出了~条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繁荣地区经济之路。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对待民族不平等更能阻挠无产阶级团结的发展和巩固的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为迅速消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和民族隔阂,改变由此而造成的经济落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俄国的历史情况进行对比后认为:中俄两国立国的历史,及历史上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极不相同。我国在明清以后汉民族并没有象俄罗斯民族那样发展成资产阶级民族,中央政府和各民族地方在政治上始终是君臣隶属关系,内地与边疆也没有发展成为经济上的宗主国与殖民地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主要不是因为汉族的掠夺和压迫所致,而是由于各种历史,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列宁、斯大林特有所指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提法,不适合我国国情。作者认为,应该以中央提出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互相学习,共同致富”的口号来作为今天我们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