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但是诸葛亮隐居的茅庐、躬耕的陇亩究竟在什么地方,恐怕知道得很确切的人就不是很多。学生时代读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其中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句子,便一直以为诸葛亮的隐居地在南阳。最近出差河南,顺路到南阳等地看了看,方知其中还有一段饶有趣味的争论。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庐",位于南阳市西部城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这里有一段冈峦,势如卧龙,被称为卧龙冈。武侯祠依岭就势坐落其间。该祠现存廊庑150多间,祠园总面积200余亩。武侯祠的入口前屹立着一座石坊,上面镌刻着"千古人龙"四个大字,意指诸葛亮为人中之龙。第二道门坊为"三顾坊",为纪念刘备三顾纳贤而立。穿三顾坊,过仙人桥,甬道直通武侯祠山门。进入山门后的第一进院落是大拜殿,这是历代祭祀诸葛亮的主要场所。大殿北侧碑廊内陈列着岳飞手书的《出师二表》碑刻。据称,宋绍  相似文献   

2.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是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躬耕之地,现为该市著名风景名胜区。如今,武侯祠院内古木参天,空气清新,周边环境幽雅,游人如织。谁又能想到,2009年以前,武侯祠周边环境可是另一番模样。  相似文献   

3.
陈平 《黄埔》2008,(1):58-59
橘子红了,桐籽肥了,宝鸡的秋天把赤橙黄绿轰轰烈烈泼撒开来。我坐着大巴沿河边山丘盘旋而上,去游览汉中勉县五丈原诸葛亮祠。  相似文献   

4.
成都武侯祠位于城南万里桥外4公里,川藏公路0公里处,是成都人引以为自豪的名胜古迹,也是朝拜圣贤、游览风光的好去处。杜甫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和代理四川盐茶史、云南剑川赵潘的一副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多年来,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它高度评价了诸葛亮,又对后人有十分深刻的启迪作用。诸葛亮名扬中外,功垂环宇,在他死后,凡是他到过的地方都纷纷为他建立庙宇、祠堂来纪念他。河南南阳、湖北荆州、陕西沔县等10余个地方都建造了诸葛亮祠、庙,仅成都为…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2)
正一个地方美名远扬,不是与哪个历史名人戚戚相关,就是景色秀美。武侯祠便是因为诸葛亮而名扬天下,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已经去世一千七百多年的人,至今人们依然记着他、怀念他。但凡去过成都的人,武侯祠怕是必到之处。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微偏南的闹市。两棵千年古榕为屏,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当我第一次站  相似文献   

6.
再游武侯祠     
任蒙 《福建乡土》2013,(3):51-54
成都有杜甫草堂,还有武侯祠,这是几十年前我印象里的大府之都。上世纪末年的某个开春时节,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成都。果然,当地主人安排我们游览的景区,只有这两个地方,尽管我们从未提出过这种要求,可这已经成了远来客人的必到景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过客,这种知名度很高的名胜就等于你要看的城市。依然是个春季,我再次走进成都,也再次被安排来看武侯祠。  相似文献   

7.
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庐”,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部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境内)人。他幼年丧父,深受战乱流离之苦,家祸国难使这位“少有俊逸之才”的青年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广交士林,胸怀大志。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加入了刘备政治集团。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因此历代…  相似文献   

8.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南郊。它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初建时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祠庙相邻,明代初年并入昭烈庙,因此大门的门额上书有“汉昭烈庙”四个大字,是合祭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  相似文献   

9.
唐维红  岸文 《台声》2007,(1):134-141
无论是坐在淡水夜晚的老街品小吃.还是在台北的博物馆赏珍品,无论是站在阿里山看日出,还是在暮色之中访宜兰,我始终想找出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我对这片土地和这里人民的感觉。走马观花间.浮光掠影里.蓦然回首中。我忽有所悟:台湾,其实浸透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汲取天地之灵气,可以任人一品再品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3,(7):I0061-I0061
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时至今日,他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思想仍有可取之处。诸葛亮选人用人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之判断力,看其志向。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之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之应变能力。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请他出谋划策,看其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其学识之真伪、广窄等。  相似文献   

11.
关羽和马谡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处理了两个违反军令状的案件。第一件是关羽华容道私放曹操案;第二件是马谡失街亭案。按理说,关羽和马谡两人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如果从情节后果看,关羽是在完全有条件捉拿或斩杀疲惫不堪的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出生于山东临沂,知道这一点的人可能不多。相比较而言,知道诸葛亮曾躬耕于河南南阳卧龙岗、湖北襄阳古隆中并在此两地中的其中一地发生了刘备三顾茅庐故事的人就很多了。有这样大的差异,固然和诸葛亮幼年时期在临沂没有什么故事留传有关,但更有可能是与多少年以来关于诸葛亮先生躬耕以至刘皇叔三顾茅庐究竟是在襄阳还是南阳的持久争论有关。争论大大提高了襄阳、南阳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富民·遵宪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挂在成都武侯祠内,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员赵藩撰写的。此联问世以来,既有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含英咀华,又有平民百姓淡然把玩,个中含义见仁见智。那么,这副对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代学者流沙河认为,这副对联是“代圣贤立言,垂训万世的大事”。他模仿诸葛亮的口气解说这副对联:“七擒孟获,我能打攻心战,所以南方的叛乱终于敉平了。我虽然善用兵,但是并非好战。我只攻心而已。”“本人治蜀,严刑峻法,那是因为蜀地偏僻,各地多有豪强,不从严,搁不平。后世官员…  相似文献   

14.
张勇 《今日民族》2004,(8):47-49
人们不一定知道赵藩是何许人,但一定知道昆明大观楼那副中外闻名的长联,知道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的“攻心联”和集云南地方文献之大成、洋洋1000余万字的《云南丛书》。这位大观楼长联的书写者、“攻心联”撰书者、《云南丛书》的纂辑主持人就是我国近代历史文化名人、著名的白族学者赵藩。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曾以赵藩所撰书的武侯祠“攻心联”为品牌,进行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和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5月初,云南文史研究馆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在大理举行历史文化名人赵藩学术研讨会暨赵藩书画作品展,参观者络绎不…  相似文献   

15.
芳草园     
“怒发冲冠……潇潇雨歇……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众人一曲《满江红》,谁人不识鹏举君?鹏举者,岳飞也。 何曾料及,鹏举走后之852年,忽一夜,余竟梦中与之相晤,观其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观石刻二表等,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鹏感慨万端,挥涕走笔,信书诸葛亮之《出师表》。  相似文献   

16.
杨绍文 《人民公安》2008,(14):62-62
知道诸葛先生喜欢用扇子是很久的事了。早年看戏,无论是“借东风”还是“空城计”,都见一老者,仙风道骨,手摇鹅毛扇,边唱边做沉思状。后来看书,虽然没有具象,但也觉得诸葛亮用扇子是天经地义的,就像他穿的衣服,你总不能让他裸体出征吧?但这样一来,扇子就成了必备的道具。没了扇子,怎么看怎么不像诸葛亮,就好像诸葛亮真的裸体站在你面前,你也不敢认为他就是诸葛亮了。  相似文献   

17.
大志 《中国减灾》2010,(2):51-51
合肥包孝肃公祠:在安徽合肥市南门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紧邻包拯墓,因包拯谥号“孝肃”而得名。合肥是包拯的故乡,故合肥包公祠也是全国最著名的包拯祠庙。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记得像,祠内还陈列包拯及其家族墓地出土的文物。  相似文献   

18.
大志 《中国减灾》2010,(3):51-51
合肥包孝肃公祠:在安徽合肥市南门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紧邻包拯墓,因包拯谥号“孝肃”而得名。合肥是包拯的故乡,故合肥包公祠也是全国最著名的包拯祠庙。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记得像,祠内还陈列包拯及其家族墓地出土的文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戏的演出中 ,我们经常看见这样一种程式 :大人升堂问案 ,两班衙役、两厢武士先来一段序曲 ,高声齐唱 :“威———武———!”“威武”是什么意思?它是向人们宣示 :法律是威严的 ,公堂之上 ,不可亵渎法律!起初 ,我以为喊“威武”只是对受审者来个下马威 ,让他们老实点儿。后来 ,戏看得多了 ,才清楚 :喊“威武”不仅只是对着当事人的。《斩马谡》一戏 ,诸葛亮这位军师审战将马谡 ,审着审着 ,诸葛亮心软起来。两厢武士发现了之后 ,便对诸葛亮喊起了“威———武———” ,吓得诸葛亮如梦惊醒 ,赶紧一拍惊堂木 :斩!———原来 ,武…  相似文献   

20.
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处的尖草坪区上兰村。窦大夫,名,字鸣犊,春秋末期晋国大夫,因兴修水利有功于民,后人遂立祠于烈石山下,故又名“烈石神祠”。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窦大夫被宋神宗加封为英济侯,祠亦有被称为“英济祠”。祠创建年代不祥,原建于汾水河畔,唐人李频《游烈石》词有“驻马看窦像”句,可见唐代已有此祠。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6月,祠为汾水所淹,遂北移重建于此,历代都留有碑记。祠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山门、献亭、大殿,均为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重修之物。两侧有钟鼓楼、厢房、窑洞、戏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