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交流是指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干部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干部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与过程。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干部交流的制度措施,干部交流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成果。但与构建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新的目标要求相比,目前的干部交流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还显得不够健全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进发。  相似文献   

2.
聘任期制度是规定某些职位工作人员聘任职务起止时间的规定。聘任期届满后,职务、职级、职权自然取消。目前,大力倡导并积极践行聘任期制度,是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立并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旨在缓解干部晋升通道狭窄的困境,是优化干部管理的重要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发展进入实质性探索和不断成熟的阶段。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双车道”的制度设计和“单行道”的运行实际,责任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倒挂”,职级晋升出现“中梗阻”,并行制度实施中存在区域差异、层级差异和群体差异。更好地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效能,必须多措并举:通过控制兼任比例、严格兼任条件等多种方式防止“双车道”变回“单行道”,同时探索更符合权责相匹配的制度,减少责任和利益“倒挂”情况;探索混合采用自然晋升和选拨晋升的职级晋升模式,执行时综合按照职级水平和机构本身规格来确定具体模式,减少职级晋升的“中梗阻”;多措并举,减少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区域差异、层级差异和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4.
干部职务正常晋升机制,是指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前提下,实现干部职务正常晋升的各项制度相互作用、运转科学、管用有效的流程和方式。但从目前情况看,干部职务正常晋升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干部职务晋升的非正常机制却在或明或暗地发挥作用,致使跑官、要官、买官之风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一些政治素质差、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利用种种不正当手段顺利达到晋升目的,而那些政治素质好、勤政为民、不事张扬的  相似文献   

5.
韦玲云 《理论探讨》2006,2(5):127-1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职务晋升机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从实践来看,干部职务晋升中还存在种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不正之风,主要原因在于干部管理体制自身的缺陷、干部职务晋升缺乏民主监督、考察失真及用人责任追究制度的缺失。优化干部职务晋升机制应在“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完善考核、用人失责追究”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是多年来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题,也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瓶颈”,它削弱了干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削弱了干部的事业心和创造活力。完善干部退出机制,解决能下能出问题,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这不仅为做好新时期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还为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战略措施。也是克服和防止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现实要求。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如何解决好干部制度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激发干部工作生机和…  相似文献   

8.
领导职务任期制是对选任制、委任制领导干部担任某一职务的规定期限和在规定期限内对履行职责的要求进行明确规范的一种制度。其内涵包括任职的时限规定,担任职务期限内应履行的职责、承担的义务,以及期满后因人制宜进行合理安置的有关规定。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目的,就是以促进干部能下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9.
干部任职回避工作是干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了保证领导干部不以亲属、地域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对其所任职务、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一定限制性规定的干部管理制度。2002年中央颁布实施的《干部任用条例》将干部任职回避工作制度化。从这些年的实践看,这项工作效果明显,作用很大。可以说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干部退出机制是指在干部人事管理中使干部卸去职务改为非领导职务,或高职低就,或退出公务员队伍等行为实现的各项制度相互作用、协调运行的过程和方式。健全完善干部退出机制,对于疏通干部队伍出口,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亟需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干部交流是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并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一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以及各级各地在实行干部交流、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等方面所作的探索与实践,有力推进了以“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党政干部制度改革,有力推进了新时期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 有了这些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很强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又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干部制度改…  相似文献   

13.
《理论参考》2008,(5):63-64
一、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干部管理体制领域进行的一场深刻革命,干部考核工作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以干部考核工作为重点,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立体考核为主要形式的干部考核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在新形势下,认真总结我市干部考核工作的成功做法,从宏观的角度,理性地审视干部考核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干部考核工作,对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快…  相似文献   

15.
张中瑞 《理论探索》2002,3(6):59-60
实现干部制度的法治化和实行依法治官 ,是建设政治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是完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干部制度法治化的重大意义体现为 :实行依法治官、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是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的关键 ;完善干部选拔的考试和选举 ,是依法治官的必备程序  相似文献   

16.
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指针。干部“年轻化”方针的贯彻和落实,有力地扭转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终身制、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论资排辈、缺乏活力的积弊,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应当看到,目前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干部“年轻化”方针过程中,无论是对“年轻化”方针内涵的准确把握,还是制定具体实施方法,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干部“年轻化”方针的全面落实,给干部队伍建设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程序,也是决定干部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规范干部选拔初始提名工作,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面临的一项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积极稳妥地开展干部交流工作,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干部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少数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交流轮岗过于频繁、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使干部交流工作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加大监督资源整合力度并形成合力,探索构建与完善干部监督大格局体系,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0.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是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前瞻性、基础性工作,是党委和组织部门监测班子运行、掌握干部状况的有效手段。今年来,金湖县在对全县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领导班子综合分析研判制度,有效地提升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