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和谐文化,既要树立共同理想,又要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既要营造健康的氛围,更要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戚序 《理论学刊》2006,(3):70-72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和谐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就没有和谐文化的建构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它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质”的规定性的综合体现,又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有机构成,并体现着历史传承性、主题时代性和制度阶级性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因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把握其内在的三个维度的基本关系、建立四组重要的机制、培育五种精神支撑和形成六重社会回应。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视野中,儒学是多元的、开放的和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意义重大,要努力使儒学成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与科学、民主、法制相结合,与西方先进文化相补充;要正确认识儒学,改造儒学的价值观,继承、发扬儒学的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4.
滕卫双 《世纪桥》2009,(9):153-15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大力加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现阶段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确保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是文化发展和建设规律所确立的运行规范和约束方式,其价值取向表现为"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完善一个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有利于优化两个"对接",即古今文化的"合理对接"和中外文化的"合理对接";三是有利于体现突出"三个特色",即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四是有利于坚持"四个应用",即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6.
沈成宏 《唯实》2007,(5):53-5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和谐文化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提供精神导向和支撑,是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有助于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建立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秩序,这样方可促进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的新变化.这些变化使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定位、新的类型转变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的文化模式的创立.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和谐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谐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积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以文化和谐为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和谐社会文化发展的自身诉求。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若干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时间长,任务重,难度大,需要通盘考虑。为适应这一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着力把握好五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加速社会整合的进程,有助于确保和谐社会目标模式的科学性,有助于建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体系,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美的舆论导向。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系,就必须建立先进的精神文化内核,建立和形成新的文化体系,不断加强文化管理,从而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建设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光峰  查昆岩 《求实》2006,(11):46-48
和谐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谐文化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引领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并创新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构建和谐文化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雁湖  张啸宇 《实事求是》2007,196(3):77-78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心态,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礼让宽容、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笔谈(三篇)——和谐文化论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胡锦涛同志2006年5月在云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多元互补、兼容共存、和谐有序、和而不乱。和谐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其根本着眼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筑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和谐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16.
赵昌智 《唯实》2007,(1):71-74
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天人协调的自然观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我国社会的实际出发,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7.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辩证地把握了道德的阶级性与非阶级性,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为“和谐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都重视文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总结了历史经验,依据对时势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了一系列文化理念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我们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等理论.党的十五大,我们党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其近期目标是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兼容并包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有精神支柱,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随着信息化、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这是不可遏止的时代潮流。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压力和影响,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