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湘西系列的代表作品,它寄予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沈从文表现人性最突出的作品。无论是沈从文还是《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从《边城》的结构特点及语言特色出发,解析《边城》独特的结构之美和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2.
悲剧历来被视为艺术的高级形式甚至是顶峰形态,古希腊悲剧艺术也因其完美性和典范性而成为一个重大的美学课题.《俄狄浦斯王》被称作"十全十美的悲剧",古往今来皆是人们争相模仿的审美对象.该剧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悲剧的本质及彰显本质的相应形态,其本质主要体现为美的客观性、美的社会性和美的形象性,其形态具体呈现为人与自然之融合的自然美、人与生活之和谐的社会美及人性和艺术之统一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小说纪录的人事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一是梦的现象。两者皆离不开孕育了沈从文的源头--湘西。短篇名著《渔》也以湘西为背景,塑造了一对性格迥异的吴姓孪生兄弟,描写了族姓之间残酷野蛮的仇杀,表现出沈从文对于"民族性"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之所以能够构筑一个理想化的"湘西世界",源于他对自然文化中还乡文学的选择.沈从文的还乡文学中存在着一些自然文化特征,如对风土人情的描写,自然人性观和对人的终极关怀,诗化的表达方式,终极审判等.  相似文献   

5.
色彩词的美学特征在汉英语言中的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词是人类生活美的组成部分。由于汉英民族生活方式、历史背景等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但色彩是人类共同的审美客体,于是色彩给予人类美的感受存有相通之处,如模糊美、情感美、象征美等。汉英多彩的词语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了这些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献祭于湘楚文化:解读沈从文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作家,沈从文以其独具的文化特质为文学的盛宴奉上了极为精美与充满人性人情的作品。而通过对其大部分作品的解读与文化审视,我们发现,在其作品中最为深刻、最为凝重的东西乃是他浓浓的楚文化情结。这不仅表现在其文化基座乃是荆楚遗风,而且还显现于湘楚文化构成了其文化的主要潜结构,而且这种文化选择最终形成为文化情结,这成了沈从文作品最为动人的颜色。  相似文献   

7.
美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情感活动本质地体现出其超越性特征。审美实现是建立在对价值功利性和有限、在场的超越之上,进而实现审美自由的。艺术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本质地体现出创美的超越性特征。美、审美、创美的超越性特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8.
形式美与内涵美的交融、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契合、传统美与现代美的汇聚,是公共文化的主要审美特征。准确把握公共文化的审美特征,对于建立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的公共文化设施与场所,对于举办广大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对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公共文化氛围,对于卓有成效地广泛开展城市公共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军人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实践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参与社会美的创造;军人的美体现在环境、服饰、行为、风度诸多方面;崇高是军人所创造的社会美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堪称美文,语言清新隽永、简洁淡雅,语言美是他散文的特征,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本文将结合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分析他的散文语言美的具体表现:绘画美;音韵美;女性美;口语美。  相似文献   

11.
动物等自然物是否有资格提起诉讼,其诉讼行为能否通过人类代为行使是自然的权利诉讼所面临的问题。自然的权利诉讼理论根基可以追溯到环境伦理学中的各种学说,最早的自然的权利诉讼出现在美国,但是,至今美国法院对自然的权利诉讼所表现出的态度却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2.
人性与犯罪在起源上具有同步性。人性在起源的复杂过程中为犯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包括制造工具的产生、思维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形成。犯罪之所以能伴随着人性的起源而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异化。犯罪起源于非规范行为,非规范行为根源于三大差异,即人性的差异。我国在犯罪起源上的传统观点认为犯罪起源于私有制,这并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际上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早已用大量材料证明了犯罪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儒学传统中有丰富的"德治"思想.我们今天讲"以德治国"没有必要讳言儒家"德治"传统,而应从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得失的把握中,认清当今的"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我们今天提出"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正确性,以坚定地实行"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哲学的基础,也是一切人文科学,包括法学的理论根基,随着刑法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罪刑法定原则研究的触须必须要伸向具有终极意义的人性问题,即对司法权的限制与对人权的保障,构成了罪刑法定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官德建设是关系到国家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由于官德是社会的主体道德,是统治集团所倡导的道德模式,能对全体公民的道德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官德不治,是不可能施行出“德”政的,反腐倡廉就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官德建设纳入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之中,切实提高为官者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To analyze and value of the acoustic beauty, we must acknowledg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eauty of form and the beauty of implication. The so-called “acoustic beauty” refers to the beauty of the sound that directly evokes pleasure in the sense of hearing. It is actually represented as the beauty in the form evoking acoustic pleasure and the beauty in the implication enriched by human imagination, associ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into the physical foundation and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acoustic beauty from the musical perspectives of frequency, pitch, volume, tone and quality. It then discusses the beauty of form from the musical perspectives of melody, harmony and rhythm and the beauty of imp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imagination and associ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aesthetic view of the dual form that integrates both the acoustic beauty and the implication beauty free from unbalanced biases.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继承,又根据新情况,充实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在继承中有了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与自然矛盾的认识根源;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曼为具体的实现途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进程做出了切实努力。  相似文献   

18.
以西方行政与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性缺陷与社会转型期的局限而非反腐败力度不足;主要性质是一般规律性现象而非特殊的偶然现象,即主要是我国的行政环境而非制度供给不足的结果。因此,反腐败的主要指向是腐败行为而非腐败现象,主要原则是与改革、发展、稳定、转型相协调而非相对立。  相似文献   

19.
“德治”和“法治”是我国传统的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亲亲相隐”对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亲相隐”的嬗变是从人类为了解决伦理(人情)与法(国法)之间的矛盾开始的。随着历史的演进,“亲亲相隐”从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变嬗变为了体现人性的一项制度设计。“亲亲相隐”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倡导和维系了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的和谐关系。因此,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中,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应当通过合理的设计实践“亲亲相隐”的积极价值。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