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西县石泉公社竹林大队堡子沟生产队,由甘南接回一匹特级河曲马,四岁,还未开始配种。1974年11月20日发生起卧症。由大队防疫员灌服清油半斤,针灸百会等穴。第二日症状未变化,由民间兽医灌服大承气汤一剂加石蜡油500毫升,病情还没有变化。22日上午,到石泉公社兽医站就诊。  相似文献   

2.
经产母猪配种后子宫大量出血较为少见。1981年我县城郊公社一头母猪(约150斤)第3胎发情后的第2天,用一头苏白公猪(2.5岁,体重280斤)进行交配,配后母猪从阴道内流出大量血液,畜主急求治疗。  相似文献   

3.
矾山公社是一个产骡较多的地区,又与怀来县产骡区官厅接壤。近年来,在兽医实践中,每年遇到不少驴怀骡临产拒食的病畜。从前由于不认识,其死亡率很高。1965年我们临床见到31头就死亡26头。为了摸清该病的发病原因,我们深入到生产队和饲养员座谈,了解从配种以后的饲管情况。先后剖检因该病而死亡的牲畜20头。加之近10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初步摸索到一些情况。在用中药治疗上摸索出一些规律,临床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因该病以前兽医书籍未见记载,我们就暂称之为“驴怀骡临产拒食症”。  相似文献   

4.
猪苍耳籽饼中毒(Xanthium Sibiricum P-oisoning)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中毒病。1990年12月中旬,我校某试验猪场饲养27头猪因喂饲掺有8%~10%苍耳籽饼的配合饲料后,发生中毒死亡10头。然而,查阅兽医文献记载的猪苍耳籽饼中毒的临床症状与本次中毒不尽相同,对苍耳籽饼中毒量也众说纷纭。鉴于此种情况,笔者通过人工复制猪苍耳籽饼中毒试验,试图详细观察猪中毒时发病  相似文献   

5.
我县马属动物齿病严重,经调查东湾公社三合大队,被检马属动物188匹,患齿病22例,发病率为12.33%。以往沿用手工齿锉、齿刨、齿剪等器械治疗,操作不便,疗效不理想。我县兽医技师王禄同志急生产所急,于1980年研制出第一台兽用电动修齿机。经现场操作,赢得了1980年省畜牧兽医学会年会代表的好评。经3年的实际临床推广应用,很受广大兽医工作者欢迎。于1983年召开了现场鉴定会,与会兽医专  相似文献   

6.
用未注射过猪丹毒菌苗的8.5~23.5斤健康杂种仔猪(由本市安宁公社供给),于服苗前逐头由前腔静脉采血进行丹毒血清凝集反应试验。以剔除本病阳性猪和可疑猪,保证实验的正确性。对血清凝反阴性猪分口服5亿菌组(等于一个实际注射量),20亿菌组(4个注射量),40亿菌组(8个注射量),另设皮下注射5亿菌组和空白对照组。菌苗由兰州兽医生物药品厂供给(批号7101冻干弱毒菌苗)。  相似文献   

7.
我在江苏省泰兴县城东公社畜牧兽医站工作时,从1974年以来,用痢特灵治疗仔猪黄痢病,获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1.病例选择:根据发病日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为仔猪黄痢病者364头,其中产后12小时发病68头,1~3日发病296头,有301  相似文献   

8.
百叶干是第三胃食物阻塞不能运化的一种疾病。致病原因,多因长期饮水不足,津液亏损或过度劳役,以致脾胃运化机能减退,内容物逐渐停滞于三胃变干而发病。我们采用民间土方玉米面发酵治疗牛百叶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成份:玉米面二斤、曲种半斤(蒸馒头用的酵面即可)、食盐半斤。  相似文献   

9.
水牛结肠秘结较少发生,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少。1978年6月3日,泸县雨坛公社曾弯大队四队六岁牯牛发病。6月4日至8日,公社兽医连续治疗,先后输10%葡萄糖5500毫升,并注射青霉素、四环素,内服中药等,病情未见好转。8日傍晚,我们以促进肠胃蠕动通泻为原则,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诊疗情况介绍如后。  相似文献   

10.
阿苯唑对牦牛、绵羊寄生虫驱虫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药物 1980年7月25日由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的阿苯唑(丙硫苯咪唑), 批号80627,泥土色的粉末。不溶于水。塑料袋百克装。 (二)试验动物 选择自然放牧,并经粪便检查证明感染有胎生网尾肺线虫、丝状网尾肺线虫、原圆形线虫、肝片形吸虫、矛形复腔吸虫和胃肠道线虫的牦牛、藏系绵羊。 (三)时间和地点 于1980年8~10月在丹巴县格宗公社和道孚县红光公社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1.
猪鼻毛滴虫寄生于猪鼻道、胃、盲肠、结肠,偶见于小肠。国内迄今关于猪鼻毛滴虫的研究资料很少,未见由其致病的报告。我们于1964年在江西德安县八里公社遇到2头小猪,由猪鼻毛滴虫在呼吸道寄生发病致死。时隔十多年,觉得此病仍有参考价值,特整理报告如下: (一)概况 原江西共大总校牧医系在永修江益南湖农场,与德安县八里公社毗邻。该地位于鄱阳湖滨,社员养猪惯于放牧,流行多种寄生虫病。我系兽医人员除经常应社员要求到附近公社出诊外,也常有社  相似文献   

12.
(一)发生情况 1981年7月22日我县七里公社和平生产队一头土种老母猪产13头仔猪(约克夏杂交一代),29日突然有一头仔猪发生气喘,次日又有4头发病。当地兽医曾用卡那霉素、链霉素、麻黄素等治疗无效,三日内死亡一头。经我站化验,确诊为弓形体病,经三天治疗,控制了病的发展。据调查,该猪圈内一角曾堆放过干储青草,一野猫于五月份产小猫于干储青草上,母猪临产时,才将干储青草清除,圈舍未加任何消毒措拖。 (二)临床症状 乳猪膘情很好,突然表现气喘,呈腹式呼吸,偶有咳嗽,状似猪气喘病。病猪不吃乳或少吃乳,体温41.5~42℃,被毛逆立无光,腹壁、耳尖、阴户等处呈紫红色,个别猪有转圈、共济失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笔者用小白菜连根带茎喂胎衣不下的奶牛5例,喂后5~24小时胎衣排出。夏天用鲜的,冬春季节可用干的小白菜根茎。一般用量鲜的20~30斤,干的5~10斤即可。  相似文献   

14.
山蟛蜞菊(Wedelia wallichii Less)为菊科蟛蜞菊属的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云南、广西及广东等省区。它在兽医毒物学上的重要性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1974~75年冬春之交,四川洪雅县天宫公社曾发生过猪、牛因牧食(或刈食)该种植物而急性中毒死亡者数例。据Gardner(1956)记述 Wedelia asperrima少量可杀死山羊或绵羊;Mor’an和Koaic(1965)报道,14头猪因放牧于生长有Wedelia glauca的草场发生中毒死亡。其后以此植物作喂饲试验,或以其茎、叶、种子的提取物作皮下注射,都能引起动物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5.
由各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猝狙在反刍兽特别是绵羊中较为普遍,而在马属动物中的流行则甚为罕见。1964年原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丘兆伦曾在甘谷县九墩马场从两例软腿病病马的病料中分得两株魏氏梭菌。近年来,在甘肃省平凉、庆阳等地区马属动物魏氏梭菌病相继发生,原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王焕新等同志,在平凉、环县、镇原等县病马病料中也分离到魏氏梭菌,其毒素具有较强的毒力,患马罹病后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多数死亡。1973年6月,环县曲子、樊家川等公社先后发病16匹(马12匹、骡1头、驴3头),死亡10  相似文献   

16.
新疆阿勒太地区所属哈巴河县,近年发生骆驼的以全身脓疱为特征的传染病。现将初步调查资料整理如下。 发病情况 本病初发于1973年离边境15公里的前哨公社骆驼队。1974年相邻的反修公社驼群陆续发病。胜利、团结两公社驼群因与反修公社驼群在同一草场混牧,也于1976年发病,损失90多峰。该县国营牧场驼群未与上述四个公社驼群接触,安然无恙。发病情况见表1、2。  相似文献   

17.
关于牦牛泰氏焦虫病国内尚未见报道。1980年8月我县恰哈公社两个大队将牦牛从草场赶回农区参加夏收,后相继发病死亡。依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病料鉴定(经新疆畜牧兽医研究所鉴定),诊断为泰氏焦虫病。现将流行与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猪焦虫在云南省首次发现,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一)流行病学调查 据调查,本病于1978年7月发现于耿马县猛撒公社向塘生产队。至1982年已在我县4个公社16个大队的34个村寨相继发生和蔓延。流行呈地方性,且多发生于半山区放牧猪群。放牧坡地生长着矮丛灌木林和高山深箐相连,山上野猪、狼、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众多,自然疫源对本病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县耕牛肝片吸虫病比较严重,以前用镜检法诊断,费工费时,难免漏检。1984~1986年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帮助下,笔者应用干血纸间接血凝法诊断牛肝片吸虫病,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检出率高,为防治提供了方便。 (一)待检材料 1.金华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37头屠宰牛血浸干血纸。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科技》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学技术类期刊 ,创刊已 32年。本刊自 1 989年以来曾多次获省、部和专业学会嘉奖 ,1 992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1 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1 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2 0 0 1年入围中国期刊方阵 ;被连续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以传播兽医理论 ,推广科研成果 ,交流临床经验 ,普及兽医知识 ,提高诊疗技术 ,反映兽医科学研究现状、进展和水平 ,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办刊宗旨 ;辟有中西兽医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综述专论、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