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海经》作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到《山海经》一书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马迁却没说《山海经》的作者为谁。到了刘歆,在其校上《山海经》一书的表文中才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汉书·艺文志》对《山海经》一书,不著录作者姓名,可见班固并不信其说。至于后来学者,则多否定之。如尤袤说:“《山海经》……汉儒谓伯翳为之,非也。”  相似文献   

2.
历代史家几乎不约而同地会将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二者的异同优劣加以对比。《史记》因将项羽列入本纪,对汉武和景帝皆有贬词,并抨击酷吏,张扬游侠,所以历来被腐儒们诬为“谤书”;其中尤以《货殖列传》遭到非议最为强烈。首先反对的是班固的父亲班彪,他认为司马迁“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班固也讥讽《货殖列传》是“崇势利而羞贱贫”。北宋思想家李觏则谓司马迁“猖狂”,“闻道寡”,而大赞班固。 其实,班固生活在儒家纲常已经在《白虎通义》中趋于定型僵化的东汉时期,难逃重义轻利的思想窠臼,所以无论胆识,…  相似文献   

3.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孙亭玉班固《两都赋》在六朝时极受重视,范晔《后汉书》、萧统《文选》均全文刊载。皇甫谧、刘勰对其予以赞扬。可他们对《两都赋》主旨的认识还有所欠缺。范晔所言极是而不鲜明,萧统更重其“文”;刘勰、皇甫谧仅将其视为名赋,不谈其主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读白字     
一监生爱读白字,而最喜看书。一日,看《水浒》,适有友人来访,见而问之曰:“兄看何书?”答曰:“《木许》。”友人诧异,说:“书亦甚多,《木许》一书,实所未见。请教书中所载,均是何人?”答曰:“有一季达。”友人曰:“更奇了,古人名亦甚多,从未  相似文献   

5.
王连峰 《青年论坛》2004,(1):128-129
曹丕《典论·论文》中说 :“徐干时有齐气 ,然粲之匹也”。《文选》李善注认为 :言齐俗文体舒缓 ,而徐干亦有斯累。这个解释显得不够全面。本文通过对徐干现存辞赋和齐地的民俗特征、魏晋时代文学审美品质转变的考察 ,认为《典论·论文》中的“齐气”在形式上是指虚夸藻饰的言辞 ,其精神实质则是缺乏真实强烈的感情。《典论·论文》对“齐气”的负面评价 ,显示了建安时期从汉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文人相轻”是一句老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人们善于看见自己的长处),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近日再读《典论·论文》,觉得曹丕论述文人相轻举的例证太少。他只举了班固小看傅毅(...  相似文献   

7.
鱼豢述著《魏略》、《典略》(下文合称“二略”),是陈寿三国史《魏志》撰写的主要依据。“二略”今已不存,是一书,抑或二书,诸家征引、议者,尚存歧异。首先是诸家征引的剪截,“二略”互出兼录。《三国志》裴松之注、《世说》刘孝标注、《文选》李善注、《后汉书》李贤注,以至《通鉴》胡注等,既引《魏略》,又引《典略》。又类书如《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的史事编纂,亦广为摭采。其中《御览经史图书纲目》有鱼豢《魏略》、《典略》、《魏典  相似文献   

8.
李璐 《理论月刊》2007,(11):125-127
佛教曾对于中国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而《维摩诘经》作为魏晋时代翻译佛经的典范之作,其文学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尤其是六朝志怪作品,深受《维摩诘经》中佛教教义、文学手法之影响;而其作者亦深受经文中佛家处世态度之感染,使得六朝志怪蕴涵浓厚的佛教气息。  相似文献   

9.
班固《汉书》首创记传体断代史,扩大书志范围,详载少数民族,邻国历史,保存大量丰富、生动的古代史料,这些使它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至汉以后历代史家,多有沿遵其体,撰作新史的。但对《汉书》的内容及其所体现出的作者思想倾向,却自来受到人们的批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西晋学者傅玄,他一方面从作史的角度,对班固多有好评,尝说“观孟坚《汉书》,实命世之奇作”;但另一方面,又对之尽力贬抑,以其所作“让国体则饰主阙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刘知几《史通》引),不足称道。此后,范晔在《后汉书·班固传》中也有相类似的表述,所谓“彪、固讥(司马)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无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傅、范两人对班固其人其作的这种批判,规范了后世不少  相似文献   

10.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精神现象,其本原是什么?在我国古代文学论著中最具权威性的论断是《乐记·乐本》篇所说:“乐者,……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精书·音乐志》载沈约就梁武帝萧衍《思弘古乐诏》所作《赛答》称:“《乐记》取公孙尼子。”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也说:“《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又《隋书·经籍志》有“《公孙尼子》一卷”,注云:“尼似孔子弟子。”公孙尼子当是今存《乐记)}最早的作者。虽然该书后来经历苟况、刘德及其手下儒生、司马迁、戴圣、诸少孙、王禹、刘向乃至马融等人的整理和改造,…  相似文献   

11.
《春秋》1996,(4)
商都的确认司马迁著《史记》曰:“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书序》解释曰:“契父帝喾居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那么,“亳”在今何处,王国维《说亳》明确指出:“蒙之西北即汉山阳郡薄县地也。”并加注:“今山东曹州府曹县南20余里”。但是,商建都,千百年来,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外政界、经济界热衷于商史研究者也卷进来,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曹县人当然不会无动于衷。经过两年的筹备,于今年4月26日至28日,商都文化研究会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儒典与《易》典的比较探索 ,并在此过程中 ,着重阐述孔子的智慧、儒家思想的渊源与本质 ,且特别指出儒说“尧舜”、“天下至圣”所修学之儒道与《易》言“大人”所修学之《易》道 ,其实是相互贯通、互为观照的。  相似文献   

13.
诗言志在先秦两汉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朔 《求索》2008,(1):178-181
“诗言志”观念在先秦两汉历经了四个阶段的嬗变进程。《尚书·尧典》“诗言志”,其内容始初应当与祭祀天地鬼神、祖宗社稷的活动有关。《左传》“诗以言志”,就是指春秋时期所盛行的“赋诗言志”或“称诗言志”。荀子提出的“诗言是,其志也”,不仅规范了诗“言志”的内容,而且确认了诗是“言志”的文体。《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进一步阐明了诗歌言志抒情的本质特征,完成了“诗言志”命题的最后定型。从此“诗言志”说便成了中国古代诗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志气与骨气     
<正>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十分看重志气。谢觉哉在《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里就强调“青年人第一要有志气”。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曾言:“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也。”康有为在《亡耻》篇中亦曰:“人不自立,  相似文献   

15.
这里主要是对王隐《晋书》(下简称为王《书》)质量问题的评价。王《书》质量的评价,一般是根据唐修《晋书·王隐传》的一段话,即:“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后来史家,如清杭世骏《诸史然疑》、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等等,只要介绍王《书》,无不因袭唐修《晋书》说法。直至而今,有论述六朝史籍亡佚、用来说明质量低劣这一原因时,也以唐说为据,引举王《书》(和虞豫《晋书》)作为主要的例证,说:“王隐的书本来就很差,(虞豫)根据并窃取很差的书(指王《书》),质量当然也不会高。像这两种史书,恐怕是  相似文献   

16.
据近人柳诒徵《历代兵书目录》统计,从上古时代的《神农兵法》到清朝的《将相必读》等,计有兵书1,304部、6,830卷。其中大部分已亡佚.如《蚩尤二篇》、《赤松子兵法》等;尚存288部、2,106卷。所列书目均有出处,以示所据。中国古代兵书之丰富,于兹可见。我国古代兵书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孙子兵法》。不仅我国历代军事指挥家奉为经典,而且早就闻名于全世界。约在唐朝时,已东传至日本。一日本人曾说:“《孙子》对于日本的历史和日本人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个日本商人名大桥武夫的甚至写过一本《用兵法经营》的书。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在我国曾经长时期引起过争论。本来,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得很清楚,孙武和孙膑是两个人,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他们各有兵法传世。班固在  相似文献   

17.
刘锦春 《求索》2005,(3):189-191
一 文献中的旺火地方志、民俗志中有民国至清朝旺火习俗的记载: 《清源县志》“‘元旦’,先期换桃符,五鼓,各家烧柴于门,俗名‘旺火’。”① 《大同府志》“‘元旦’,垒炽炭于门,如浮屠状,名曰‘旺火’。”又“元夕前日起城市张灯结彩,垒旺火,郡城四大街尤盛。”② 《平阳府志》“‘元旦’,夙兴燔柏叶,或焚束薪,名曰‘兴旺火’。陈牲醴、果馐,祀神、祀先。”③ 《土默特旗志》“‘上元’,前后三日,各家聚石炭于门首,累(垒)作幢塔状燃之,通明竟夜,名曰‘旺火’。‘除夕’至‘元旦’,庭院亦各 炭,取其明也。”④ 《归绥县志》“‘除夕’,结灯…  相似文献   

18.
对未来研究极富权威的“罗马俱乐部”总裁奥雷列奥·佩西在他的报告《未来100年》中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揭示未来,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题记书,许慎《说文解字》曰:“著于竹帛谓之书。”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进而有...  相似文献   

19.
论颜诗“以用事为博”●谌东飚颜延之作为诗人在六朝影响很大,历来被称为大家。沈约在《宋书·颜延之传》中指出:“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颜氏的著作,在梁阮孝绪编《七录》时,有集三十卷。卷数之多,在刘宋作...  相似文献   

20.
唐人樊绰所撰《云南志》,为研究南诏前期最重要的史笈,世人颇重其书。向达搜罗版本,拾遗补缺,经二十余年之考究,著成《蛮书校注》一书,于一九六二年问世。向氏博于隋、唐史,且于此书用力较多,颇多创见,使该书成为一个比较好的本子。近年来我细读此书,感到《校注》优点甚多,但也还有不足。现汇录札记,编成《云南志校补》。兹先略说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