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18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既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形成和展开的,也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身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组成和深刻动因;既要抓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机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要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正向发展。中国已逐渐成为影响世界变局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边屯文化源流 边屯文化,也可称之为屯边文化。“边屯”或“屯边”指的是“屯居边地”,而有关它的一切文化形态、文化积淀正是“边屯文化”,或称“屯边文化”。边屯文化中的“屯”之本义为“聚集”,边屯就是一部分社会群体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聚集、驻扎在边地、边疆地区。应该说,边屯的历史相当久远,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社会组织、尤其是较大社会共同体,就产生了社会共同体间的领域分野,并随之产生互相间的联系与冲突,从而各自需要确保其领域的自然资源、社会利益、人民生命之安全,  相似文献   

3.
文化语丝     
作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发展脉络,具有不可逆性。各文化因素发展的历史是不会在原有质态上重复的,即使看似相同的文化因素先后出现,也非原样“复现”。文化史上某种形式的源、流“回溯”是常有的,它有助于捋清脉络,积累文化精华,清除糟粕,打破死水微澜,兴起巨大的创造性脉动之波。一个系统只有处于非平衡态,才有利于其达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宏观状态“熵”的递增或猛增的状态。南美洲20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和"为特色的礼乐文化,大致可分为"和天地"、"和鬼神"、"和家邦"、"和身心"几个阶段。古琴在传统礼乐文化的嬗变过程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古琴浓缩了礼乐文化的整体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三晋”之称 ,最早约见于《战国策》。《赵策》有云 :“及三晋分智氏 ,赵襄子最怨智伯。”《史记·周本纪》也有“三晋距秦”的话。这个称谓源自春秋末年三家分晋的史实。原来 ,晋国是春秋各诸侯中最强的国家 ,《孟子》就有“晋国天下莫强焉”的论断。晋国的卿士中 ,赵、魏、韩三家最强。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 4 0 3年 ) ,三家瓜分晋地 ,各自独立 ,成为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开始。由于晋国原地主要在今山西 ,所以后人就用“三晋”指称山西。文题所谓“三晋文化” ,即指山西文化。“三晋”地处黄土高原东部 ,周秦以来就是汉民族与“戎狄”杂居之…  相似文献   

6.
代表先进生产力意味着物质文明,也就是古代文化之“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精神文明,即中国古代文化以“变”求“通”的“道”之说;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追求中国古代文化中所讲的道德伦理与政治伦理的相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居于统领地位,是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与传统节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在本世纪之初,他生前的最后几年,大声疾呼国人要有“文化自觉”。这一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概念,在胡锦涛的十七大报告中,不仅被接纳和采用,而且增加了文化“主动”。他讲:“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观念的更新与升华,文化“主动”则是一种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有了观念与行动的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和谐“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主流思想贯穿始终。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线;“人际和谐”思想,提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宽和处世,创造“人和”的社会环境;“邻邦和谐”思想,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平共处、亲密友好;“以人为本”思想,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人为万物之灵,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交易,本指物物交换,后为买卖的通称。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的一种“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的商业活动。在商代就有“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的记载,西周民间也出现了“氓之,抱布贸丝”,即以物易物的早期交换形式。最初的交易必须在“市”内进行,“方市门,周环列肆,商贾居之”。且有固定的交易时间,“日中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已是百病丛生,积重难返,特别是八股考试,锢人智慧,坏人心术,危害极大。当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进入近代后,古老的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然而,科举制度在此时不但旧的恶习未除,还愈演愈烈;而且新的弊端又生,并急剧蔓延,终于爆发了全面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无“人”、校园无“人”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校园无“人”是因为校园人已被异化为“物”,因而教育也异化为物化教育。物化教育的根本缺陷在于对人之价值和意义的忽视,而缺乏人文关照的校园文化是不能担当起其应有之历史重任的。21世纪,关注人,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将成为教育的主题,而倡导“人”文化也必将成为21世纪校园文化建设之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2.
学界在谈论法律文化研究在我国兴起的原因之时,多将其归咎于国外法律文化研究的引入,这固然不错,但笔者以为,恐怕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现实需求使然;法律文化研究在我国的出现,是基于特定“社会居所”的现实欲求和历史思索以及学术共同体内部渴望打破旧有研究格局的需要等多重诱因作用的结果,国外法律文化研究的传入,某种意义上仅仅是开放了法学界希望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说法律实践的特定接受趋向,同时赋予国内的法律文化研究一种“学术合法性的追认”,并未产生太大实质性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纵观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文化在诸多方面与“八荣八耻”有很多切合之处,传统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文化根源,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对中国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的传承、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统战文化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肝胆相照”的待友之道和监督制约理论等宝贵文化资源的历史继承中形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加强统战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类文明传递的精神和链条,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骨和气脉,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和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先进文化传承和弘扬,是我们永保青春﹑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甘肃历史文化,或称之为河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等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甘肃历史文化,不仅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6.
和文化,闪烁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是监狱行刑不可或缺的教育要素.通过“和文化”的教育之路径,矫正罪犯的“争”之秉性、“失范”之举、“审美”之误和“人生”之错,让罪犯在遵纪守法中实现与监狱相“和”,在改过自新中实现与社会相“和”.  相似文献   

17.
从静态的角度看,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创新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从动态的角度看,承前启后的发展性和延续性是文化血脉的基本特征之一;当代人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8.
自然经济的“天然”束缚作用、全能政治的“消解”作用和儒家思想的文化霸权等是公民文化历史缺场的原因。在引入西方式公民文化过程中,我国学者在研究方法、研究预设和研究重点方面存在着简单的“理论模仿”,非正当性“对待”传统政治文化,注重“形式趋同”、忽视“功能趋同”等问题,因此,要实现公民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需转变研究范式。未来趋向必然是公民文化的世界化与中国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众多省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和优秀文化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甘肃是个文化大省,驰名世界的敦煌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内涵丰富的丝绸之路文化,对“欧亚大陆桥”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和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民间器乐艺术、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独具特色;在…  相似文献   

20.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努力实施好以下四大工程:“灵魂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工程”,弘扬中华文化;“核心工程”,建设和谐文化;“动力工程”,推进文化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