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婚姻契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或程序,即婚姻当事人之间的相互结婚阶段、婚姻当事人对双方家庭(包括父母)的结婚阶段、婚姻当事人对社会结婚阶段以及婚姻当事人对国家结婚阶段.  相似文献   

2.
婚姻制度,是指规定婚姻成立或解除的条件和程序的法律体系.婚姻,是指结婚之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领事婚姻,是指婚姻当事人依国际法和国内法规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在一国驻外国的外交、领事代表机构办理结婚手续而产生的夫妻关系."领事婚姻登记",系指领事依法登记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派遣国国民的结婚或离婚,它是国际婚姻制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韩婚姻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与我国是友好邻邦,近年来,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受到了中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对于电视剧背后体现出来的文化与法律制度,尤其是婚姻制度,也是观众感兴趣的,通过对韩国的结婚、离婚制度与我国进行比较,对我国可以借鉴之处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婚姻从某种程度上为一纸特殊契约,其撤销制度从宽泛意义上理解完全可以根据婚姻关系本身的特殊性来具体类推适用我国合同法上对于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情形。但我国对于可撤销婚姻制度只规定了胁迫作为其撤销的法定事由,而将欺诈及乘人之危情形排除在外,实属立法对婚姻关系规范以及当事人救济权利的严重不足。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可撤销婚姻制度适用范围的过度狭窄会加剧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家庭关系的稳定性,司法操作在实践中也将面临更大的困难,甚至出现法律的真空地带,使当事人的权利无法得到救济,因此适当扩大可撤销婚姻制度的适用范围十分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强制婚检与疾病婚禁婚制度有着密切的制度关联。在我国婚姻立法禁止患有特定疾病者结婚的前提下,法律将婚检设定为婚姻登记的前提条件有其合理性。但疾病婚禁婚制度对当事人婚姻自由的干预逾越了必要的限度,《民法典》将疾病婚禁婚改为可申请撤销,这是在当事人的婚姻自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健康利益之间维持了一个适当的平衡,因此符合宪法。在《民法典》不再将患有特定疾病作为禁婚对象的条件下,强制婚检制度就有必要随之改革。此外,可撤销婚姻制度也有助于推动公民在婚前积极进行婚检,因此没有必要恢复强制婚检。  相似文献   

6.
沈旭红 《法制与社会》2012,(2):66-67,80
无效婚姻制度在立法上存在一些缺陷,立法应该增加禁止直系姻亲结婚维护伦理道德和避免亲属关系的混乱,赋予当事人对婚姻效力判决的上诉权保障无效婚姻当事人的诉讼程序权利,区分不同情形下无效婚姻的效力保护善意当事人的利益,规定无效婚姻善意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弥补其遭受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一、普遍性 所谓公证笔录制度的普遍性,是指笔录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应当在公证实务中得到普遍尊重.而无论公证普通程序还是公证特别程序,也无论公证案件属于单方当事人案件还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案件或者针对于不特定主体而进行的现场监督.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经济与民事交往中,发生一定的纠纷属于常态,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作为准司法制度的公证制度应当积极地面对各种可能的纠纷以充分地承担其对于社会的责任.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背景下,公证制度中以非诉的方式预先赋予民事与经济交往中当事人之间的正当交易以强制执行效力不失为公证制度积极参与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证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其传统的法定证明职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非诉性审判制度的角色,从而在另外一个侧面保证了公证制度与审判制度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的实施,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处理违法的婚姻行为,根据婚姻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结婚、离婚、复婚的,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华侨同国内公民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居民同内地居民之间的婚姻登记,分别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首次确立了无效婚姻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使我国的婚姻法律制度更加趋于完善,对于保障婚姻的合法成立,预防和减少婚姻纠纷,以及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但由于无效婚姻制度在我国立法上是首次确立,对于该制度的理论设计,学界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其内容也尚需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以民法理论为依据,并适当参照和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立法实践,拟对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若干学理上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结婚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对,98D年<婚姻法>有关结婚制度实质要件的基本内容没有作出修改,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明显不适应新时期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我们应以制定我国<民法典>为契机.对禁止结婚的主体范围、老年人再婚权利的保护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以全面完善我国的结婚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仪式婚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海涌 《法学》2007,(8):115-121
举行结婚仪式是我国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建国后我国《婚姻法》将仪式婚一举废除,对仅仅举行仪式的"结婚"一律不予承认,由此产生的事实婚姻长期困扰着司法界。仪式婚虽欠缺登记要件,但如果当事人具备了结婚的实质性条件,那么在法律上仍按未婚对待显然是对社会现实的漠视。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结婚仪式的公示作用,这种传统习俗可以对现代婚姻制度的实施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建议对仪式婚予以弱度保护并建立转正制度,这将比彻底否认仪式婚的法律效力或建立补办登记制度更切合中国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3.
无效婚姻制度是世界各国广泛认可的制度,也是结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弥补了我国法律上的漏洞,完善了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制度也呈现出一定的缺陷,有违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无效婚姻制度的一个概述,梳理了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历史进程,阐释了该制度对我国的意义。第二部分从婚姻无效法定事由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无效婚姻制度。第三部分是我对完善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立法机关正在抓紧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在公证立法过程中,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中的成功做法,重新考量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价值取向和功能作用,研究解决公证立法中涉及的重要问题.这对于统一人们对公证制度的认识,改革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证制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保全证据公证的发展前景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谁主张、谁举证"等审判方式和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公证行业尤其是保全证据公证获得了广阔的业务领域、空间和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纠纷亦随之增多,当事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对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提供有力的证据呢?证据保全公证是当事人较多选择的一种权益保护途径.在涉外经济交往中尤为突出,保全证据公证已在保险、索赔、知识产权的侵权、环境保护、房屋拆迁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6.
黄袆 《中国公证》2009,(8):38-39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公布的<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进一步明确了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发生争议的处理方式,强化了公证债权文书的法律效力,同时也破解了强制执行公证制度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巩固和完善强制执行公证制度,充分发挥其预防纠纷、缩减讼源、节省成本等独特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健 《法制与社会》2013,(24):160-161
公证制度对于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国家法规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维护法治秩序、帮助民事纠纷调解、巩固法治社会的重要司法手段。公证的涵义是指公证机构根据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的申请,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民事法律行为、文书的真实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公证的证明活动与法院的诉讼活动有所不同,公证的证明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解决民事纠纷。它不能直接为当事人解决纠纷,只是提供帮助的作用。而法院诉讼活动则是为当事人的争议直接做出裁决。  相似文献   

18.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两者在体系上和制度上看似背道而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大法系之间互相借鉴、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对比英国婚姻制度与中国婚姻制度,我们会发现在有许多关于婚姻效力的制度与规定有着相似之处,当然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将通过对中英婚姻效力的分类、处理以及效力方面的对比来探讨制度背后的立法理念以及对中国能否借鉴英美法中的效力制度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公证法规对公证赔偿责任制度无明确的规定.作为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和<公证程序规则>,仅规定了对错误或不当的公证文书,公证处及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因公证处的过错撤销公证书的,所收的公证费应退还当事人.而对于因错误公证或不当公证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应如何处理法律没有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法律的一项空白.可以说,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关于公证赔偿责任的规定尚付之阙如.此亦使公证实践适用这一责任制度因缺乏依据而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冯泳 《中国公证》2005,(6):45-48
公证争议,指的是与公证文书有关的争议.公证争议救济制度包括争议人解决争议的途径、争议救济的方式和内容.现代法治要求有权力就要有救济,没有救济也就没有法治可言,公证争议救济是关系到当事人在公证法律关系中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程序制度,会证救济制度的完善程度不仅影响着当事人的公证救济权,而且对公证行为的信誉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