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0日,陈水扁面对岛内群众和在野势力的激烈抗争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演说中,陈一改“大选”期间的挑衅口吻,将“公投制宪”变成了“宪政改造”,并声称“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而建议将其排除在“宪改范围之外”。然而,这一“宪改”的烟幕难掩陈水扁及其所代表的民进党“公投制宪”的理念与立场。为更进一步认清陈水扁当局“宪改”的本质,本文试就前六次“修宪”中民进党对“修宪”与“制宪”的态度立场加以考察,乃至对民进党上台后的“制宪”活动进行探讨,以期从客观上还原陈水扁当局“宪政改造”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维护国家安全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也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需关注的首要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影响台湾问题的内外因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执政后,台湾分裂势力更加肆元忌惮地推行“去中国化”和“渐进式台独”活动,并试图以“宪改”方式谋求“台湾法理独立”,  相似文献   

3.
3月20日,陈水扁当局策划的两道“防卫性公投”议题的投票率分别只有45.17%和45.12%,因没有越过“公投的第一道门槛”(半数选民参加)而被宣告无效。尽管这一结局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但是陈水扁当局不会因此而停止以“公投”的方式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投票”,应是指具有独立完整主权的国家中之人民,就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乃至国家大事依法进行投票表决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不应有所谓涉及台湾前途的“公民投票运动”,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非一独立国家。但现实中台湾确实存在着一股推动“公投自决”  相似文献   

5.
张华 《台湾研究》2006,(5):12-17
陈水扁、民进党弊案缠身难以脱困,“台独”政权岌岌可危。为稳住基本盘,陈水扁重回“急独”路线,把“新宪公投”作为他任期最后阶段的主要施政目标。然而,无论是从法理依据、国际环境,还是岛内主流民意,或是“台独”势力的基本实力等方面来看,陈水扁要实现其“法理台独”目标会遇到很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综述了“台独”势力提出和推动公投问题的发展过程和美国政府对公投问题采取的基本态度 ,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政府这一态度的原因 ,评价了美国政府在台湾公投问题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台推动公民投票的主要历程、活动特点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投票一向是岛内外“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实现“独立建国”。2003年5月开始,在选举的需求及竞选活动的刺激下,公投议题在岛内迅速升温,一举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政治禁忌与内外环境限制,使台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公投立法”并举办“320公投”。岛内公投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不仅对岛内政局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而且给两岸关系带来了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威胁,成为两岸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台湾文坛“统独之争”于1977年乡土文学论战时初见端倪,80年代以后有更激烈的对抗,其影响已从文坛扩展至思想界乃至广大台湾社会。梳理这些论争,对于了解30年来“文学台独”思潮发展过程及其主要论调,以便与之展开更有效的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据西方的民主理论,所谓“政治民主化”的基本含义就是“主权在民”、“民有民治民享”。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人民有言论新闻出版自由、集会结社参政议政权、政党公平竞争、普遍选举制、代议制、司法独立,以及各种各样体现民主、分权和监督制衡精神的,关于政府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人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的法律规范。本文试以这一理论来检视、分析一下台湾自1987年解除戒严至今,所谓“政治民主化”的表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及其原因等,进而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每次台湾“总统”大选前,总摆脱不了大陆“一个中国”与台湾“一边一国”原则立场的对立。这种状况已成为台湾的一种“统独病症”,令人不安的战争阴影,也随之时隐时现。 “公投立法”只是最新一例。 泛蓝阵营的一招险棋 在这一次战役中,国民党主席连战策略性地运用“公投法”,来向民众揭露民进党的“统独公投”的“诚意”有多大。事实是,11月27日在“立法院”,面对就改变主权现状的问题进行公投的激进条文(蔡同荣版),民进党团出于对大陆武力的顾虑和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以间接封杀方式,全部投下“弃权”票,就连蔡同荣自己也不例外,而民  相似文献   

11.
221年10月20日,民进党召开全代会通过议案: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效力,等同于1991年的“台独党纲”。有人宣传这是民进党在“台独转型”的道路上“又迈出一大步”。联系民进党上台以来,陈水扁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甚至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等事实,人们不禁再次思考10年来该党的“台独转型”问题。本文拟围绕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党朝胜 《台湾研究》2005,(1):3-7,64
2004年,台湾政局紧紧围绕蓝绿两大阵营对岛内执政权和政局主导权的争夺展开,跌宕起伏,诡谲多变。3月份,陈水扁靠不正当手段取得连任,民进党政权得以延续,蓝绿矛盾更加激化;年底,泛绿在“立委”选举中受挫,“全面执政”计划落空,不得不继续面对“立法院”“朝小野大”局面。“急独”气焰日益嚣张,并在不少领域取得突破,但却在“公投”等问题上碰壁。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化台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同发 《台湾研究》2001,(3):52-55,63
所谓“文化台独”,是为“台独”制造舆论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台湾分裂势力推行“台独”分裂图谋的手段之一。“文化台独”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它是“台独”的一面招魂幡。民进党执政后,“文化台独”日益猖撅,向民众大量灌输“台湾非中国”、“台湾人非中国人”、“台湾文化非中国文化”的理念,图谋泯灭台湾人民的中国心、民族情,破坏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对“文化台独”,已然成为海峡两  相似文献   

14.
孙云  刘盛 《台湾研究》2009,(4):7-12
由于遭遇特殊的历史情境,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伴随着“台独”势力的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不断推动“去中国化”,长期遭受心理绑架的台湾民众出现了认同危机,如同“斯德哥尔摩现象”里的被绑架者,其自我定位和“国家认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在趋于越来越复杂的同时继续沿着两个轨迹发展,一方面在祖国大陆推动和台湾社会各界配合下,两岸交流成就非凡,实现两岸“三通”成为两岸的基本共识;一方面由于陈水扁提出“2004.年3月进行防卫性公投”、“2006年12月完成台独制宪”、“2008年5月实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初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发展,台海形势中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性因素在增长,总体看,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在大陆,发展态势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有利。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并不甘心,随着岛内政治局势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2007年底第七届“立法院”的选举与2008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召开,台湾岛内以“法理台独”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台独”活动也将愈猖狂,“台独”活动在未来两年内铤而走险可能性不小。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30余年的所谓“民主化”实践,形成了两党轮替的制度环境和两党主导的政治结构,并在历次选举中多次上演。在这样的政治语境中,“第三势力”发展空间受限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认知乃至思维定式。近年来岛内中间选民显著成长,国、民两大党实力对比失衡,“第三势力”自主性增强,为“第三势力”发挥影响力、谋求新突破带来新机遇。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以台湾民众党为代表的新兴“第三势力”夺得新竹市,并在台北市长选举中表现不俗,显示在一定选民结构、选举环境和选战策略的耦合下,“第三势力”具备打破岛内政治环境结构性限制的空间和实力;尤其是与传统“第三势力”的式微相比,实现地方执政且赢得14席县市议员更凸显了民众党的一枝独秀。当然,选举结果与民众党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政党成立时间尚短、基层经营不足、选举经验缺乏等,并不足以掩盖其发展势头。2024年“大选”和“立委”选举,是岛内政治格局重新洗牌和检验“第三势力”实力的重要节点,以民众党为代表的“第三势力”能否争取中间选民凝聚基本盘,提高民意支持度向选票的转化率,以及根据国民两大党的选举布局和竞逐态势制定正确的选战策略,将决定其未来一段时间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陈水扁当局自2000年上台以来,利用执政地位和资源,以蚕食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地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教育、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推行“渐进式台独”,并以此作为“拒统谋独”的主要途径与手段。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将不断侵蚀、弱化台湾民众的国家与民族认同感,加剧两岸关系的对立与紧张,而且对祖国和平统一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其贻害深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台湾“宪政改革”再透视杨立宪今年7月29日,台湾“二届国大”第四次临时会三读通过台当局第三阶段“修宪案”,至此,由李登辉1990年当选“总统”以来所推动的“宪政改革”,在历时四年三阶段的冗长过程之后,终于拉下帷幕。虽然岛内围绕这场“宪改”所展开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元旦讲话余波未平,陈水扁就利用与台南乡亲聚餐的机会,在大年初一又抛出重磅炸弹: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以彰显台湾主体意识;要认真考虑以“台湾”为名称申请加入联合国;希望今年内将台湾新宪法定稿,明年举办新宪公投。陈水扁在前后两次“总统”就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