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战略与发展趋势作一分析。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初,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有了一定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跨国公司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然而,在上述时期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设厂并不多。1939年制造业的外国公司只有11家,1959年也仅15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经营活动,是随着新加坡工业化进程而迅速发展的。六十年代初,新加坡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与马来亚联合邦建立共同市场,以取得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是东盟区域内重要的经济体,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主要成员国之一。高度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促使新加坡深度嵌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体系,国际投资和贸易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新加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在新的全球价值链(GVC)分解框架下对新加坡的价值链活动和上下游主要经济体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新加坡的全球价值链活动高度活跃,并主要表现为投资驱动型价值链。投资相关GVC活动主要通过上下游均为跨国公司的生产模式进行,但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分工合作的生产模式正在逐步加深。新加坡的贸易和投资伙伴相对集中,上游经济体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日韩地区,下游经济体则主要包括中国、东盟和其他RCEP成员国,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探究新加坡价值链活动的特征及其上下游关系,对于了解RCEP协议下东南亚区域价值链的发展,优化中国与新加坡在RCEP框架下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特准国际贸易计划(Approved InternationalTrade Scheme/AITs) 新加坡实行贸易立国的宗旨。国际贸易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多。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为继续保持和加强新加坡的竞争优势,推出了《特准国际贸易计划》,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新加坡设立办事处,以促进对外贸易及转口贸易的增长。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公司每年只收10%的公司所得税: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跨国公司不但是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的主体与组织者,而且是世界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和主体。跨国公司在投资结构、国际分工、生产与组织管理方面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微观基础。国际投资对大连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后,应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投资领域,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强跨地区合作,以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大连合作。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它跨越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建立了众多的分支机构,形成全球性的经营体系,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关于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已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敏感问题之一。本文想就跨国公司与拉美经济发展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与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于1977年3月在新加坡联合召开一次有关跨国公司与东南亚的关系的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东南亚各国的企业家和高级政府官员,以及一些跨国公司的负责人。现将1978年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出版的《东盟与跨国公司》一书所辑录有关此次讨论会的二个材料译载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逆全球化"的声音就不绝于耳。本文认为,全球化进程并没有逆转,而是面临转型。实际上,跨国公司嵌入式的全球价值链与全球的供应链系统具有阻止全球化逆转的棘轮效应。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不断拓展,跨国公司的生产已离不开世界各地的要素禀赋,对他国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由于其全球供应链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极易受到各种传统和非传统风险的威胁。这些威胁恰好属于全球治理所涉及的领域。在全球化转型时期,随着公司间联系日益密切、资金日益充足,以及其它非营利组织的不断涌现,跨国公司已在全球很多地区逐渐发挥了"影子政权"的功能,即为公众提供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在为一系列国际公共产品提供融资方面,跨国公司与部分国际组织管理的信托基金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从理论上讲,自愿融资的激励会产生某种类似俱乐部的结构,可以促使跨国公司通过提供这类公共产品的方式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经营管理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在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地位。本文从七个方面对当代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方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这七个方面是:1.经营战略和管理原则;2.争夺海外市场的手段和控制巨额资本的方法;3.如何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率;4.合资经营的利弊;5.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生产国际化分析;6.设立海外分、子公司策略;7.转移定价探秘。  相似文献   

9.
胡光明 《东南亚》2003,(4):58-62
新加坡是个多元语言、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占全国总人口76%的华人的母语———华语,在新加坡曾广泛流行,自1970年以来,政府为了促进各种族的沟通和提高新加坡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力推行英语教育,英语实际上成为政府、教育及商业的语言。从此,华语在新加坡的地位日渐衰落。2 0世纪80年代,受“讲华语运动”影响,华语(普通话)一度在新加坡华人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使用。但最近十年来,英语在新加坡各族家庭用语中使用的比例越来越高,华语日渐式微,华语使用人数和水平都在下降,前景让人担忧。2 0 0 0年新加坡已基本确定了2 1世纪的新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组织的“八十年代跨国公司与东盟的发展”讨论会,于1980年9月7日至10日在新加坡举行,出席讨论会的各国各界人士约一百人。此次讨论会是由亚洲基金会、美洲银行、英国石油公司、埃索石油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莫比尔石油公司资助召开的。东盟五国政府各派出部长级官员出席了讨论会,他们是:新加坡教育部长陈庆炎,马来西亚公共企业部长马南·奥斯曼,印度尼西亚工业部长苏胡德,泰国财政部长威拉弯,菲律宾财政部付部长维拉塔,菲律宾工业部  相似文献   

11.
由于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关系, 在地区性司法实践中开始直按承受国际法上 的权利义务, 从理论发展和客观实践而言, 跨国公司已具备了国际法主体地位。跨国公司与以国家 为代表的国际法主体在具体权利义务上的差异不能否定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只能说明不 同的国际法主体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前提下, 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如果没有下述三个特殊问题(两个属于商业领域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国际政治方面的问题),新加坡和它的一度“占领者”——日本之间的双边关系会是稳步走向亲密的。最大的问题是投资达二十亿新元(合八亿另六百万美元)的石油化工综合企业的前途问题。1975年1月1日,新加坡政府和日本住友化学工业公司同意在新加坡的一个岛屿上建立一家化学工业综合企业(其中包括一家石脑油裂化厂)。该企业的投资确定由双方平均分担,但有关各自的工程下游份额却尚未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13.
论新加坡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起飞,新加坡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新加坡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转口贸易型经济,建立起现代化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外国跨国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产业结构的迅速转换和不断调整,又推动新加坡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一、产业结构的迅速转换建国以来,在国内工业化的推动下,新加坡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调整发生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新加坡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建立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工业,促进了转…  相似文献   

14.
30年时间里,新加坡从一个低成本经济基地发展为相对高成本地区。这一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考察了在未来新加坡经济中以下方面的重要性:(1)提高国民教育程度;(2)通过技能培训和再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3)提高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新加坡在亚太地区推行区域化政策的同时,又采取多种战略以使本国成为跨国公司营业总部。进入下一世纪,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将成为机关、学校、商行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体系处于一种大变动、大动荡的局面之中。本文沿着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国际体系转型不同阶段所处的地位,梳理了与之相对应的美国一塔利班关系走向的3个阶段,即间接支持及有限接触时期(1994至2001年)、严厉打击时期(2001年“9·11”至2009年初)和交好“温和塔利班”、打击极端塔利班时期(2009年迄今)。国际社会已进入“一超多强”且“一超衰落”的新时期,美国-塔利班关系的未来走向与公正舍理中东政策的制定以及引导伊斯兰世界融入国际体系这两大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早在海峡殖民地时期就开始了制宪活动 ,其后经过自治宪法、州宪法直至共和国宪法的发展 ,体现出新加坡从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走向最终独立的历程。更为重要的是 ,从其发展的经历中 ,反映出新加坡对西方先进宪政制度的借鉴过程。一、海峡殖民地宪政法律1 92 6年 ,英国将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三块殖民地合并成立海峡殖民地 ,隶属于孟加拉总督管辖。在海峡殖民地成立初期 ,新加坡等三个地区尚处于开发早期 ,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 ,殖民地在整个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但是随着海峡殖民地境内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通过两次鸦片战…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面对的政治风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跨国公司与国家(政府)的关系是国际政治经济学(IPE)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所谓跨国公司的政治风险是指东道国与母国(甚至第三国)政治、经济、安全等关系发生变化、东道国政府或社会的不稳定性和政策变化而导致的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活动和价值受影响的可能性.IPE为我们分析跨国公司的政治风险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工具.跨国公司的政治风险总体上来自三个方面:国家层面(包括母国和东道国)、地区层面(区域经济集团)、全球层面(国际组织).本文主要讨论跨国公司在国家层面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一、占支配地位的美国资本在过去的二十七年期间内,美国在菲律宾的投资比美国殖民统治时期已大大增加了。而且,它的许多投资特点也已发生了变化。独立以前,一大部分的投资是居住在菲律宾的美国企业家在当地的资本。投资的行业范围也不太广,主要是投资于矿业、政府证券、种植园、公共事业和商业部门。然而,今天美国的公司则已遍及菲律宾经济的各个领域。美国公司迄今在菲律宾的最大投资是制造业;银行和金融资本的作用也已大大扩大了。以美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控制着菲律宾,并把菲律宾变为它们经营业务的一个场所。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1992,(4)
证券市场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后期,英国殖民者就在新加坡建立了股份公司。1965年独立以后,新马两地只有一个证券市场。随着经济拓展和政治变化的影响,1973年新加坡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所,新加坡政府颁布了“证券业法”,保证了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金融活动的国际化程度最高,1977年新加坡已被列为仅次于伦敦、纽约、香港的第四个国际金融中心。资金出入自由,公司盈利前景较佳,为新加坡证券市场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截止1984年底,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公司已达25家,拥有107名股票经纪成员,89名经纪商,上市公司达308家。它对筹集资金和调剂金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对跨国公司这个新兴的国际行为体而言,伦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在穿越国界的同时,面临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不同利益所产生的不同伦理规则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伦理冲突成为企业跨国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西方跨国公司的伦理管理机制和沟通机制对于解决公司的伦理冲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尤其是沟通作为伦理机制中的一个主要方法和手段,对跨国公司具有战略意义,对中国企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