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住近期《理论动态》上撰文指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是制度。如这几年,地方党委和政府与群众的矛盾有增长的趋势。一些地方有些被认为是应该解决、基层能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却没有解决,而是被老百姓告到了中央。原因何在?就是地方官员漠视老百姓的要求、推诿责任,因为他们即使不去解决这些问题,老百姓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他们的政治生命不是掌握在老百姓手里,  相似文献   

2.
1961年5月3日,王光美陪同刘少奇回乡调查,在花明楼住了七天六夜 对1961年5月的这次回乡.我于1984年对王光美有过一次专访。当时。我对王光美说:刘主席回乡调查这件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共党史上,可谓意义重大。作为国家主席.能够在农村同老百姓朝夕相处.共商国家大事,一住就是44天,这本身就是关注民生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就拿老百姓经常关注的“衣、食、住、行”来说,如今已变成了“医、食、住、行”,且“医”已成为关注之首。老百姓之所以对“医”特别关注,一方面说明老百姓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疗服务离老百姓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了。这种差距有多大?本刊记者与新闻媒体记者及相关部门同志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1945年,毛泽东在山城重庆住了43天,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形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和团结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老百姓心中如镜般透亮……  相似文献   

5.
当了28年村支书的呼盟扎兰屯市中和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姜福田至今住的仍是三间土坯房,一台17时黑白电视机是他家中惟一的奢侈品。乡亲们说,老支书这些年将心思都用在了老百姓身上,惟独没有他自己。  相似文献   

6.
“衣、食、住、行”历来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4个问题。现在,“衣食之忧”渐渐淡出北京市老百姓的生活,而“行”成为最突出的方面。在北京这样一个拥有1400万人口,而且现代化程度迅猛发展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7.
耿飙的问话     
佚名 《廉政瞭望》2011,(8):61-61
中国其产党元老之一的耿飙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同夫人去了甘肃陇东某县,看望父老乡亲。当晚,耿飙住的县招待所外人声鼎沸,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诉说他们对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  相似文献   

8.
1934年 5月 8日,贺龙指挥红三军一举攻克川东南的彭水县城。在清查官吏中,红军战士从小学校的墙壁缝中捉到一个美国人——史敬信 (又名勒·史密斯 )。他出生美国,幼年时随父母来中国武汉传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已 21岁的他带着夫人安娜到彭水县传教,是当时在四川省各县传教的 20余名外国人中的一个。虽然已在彭水住了几年,但他在福音堂里深居简出,很少出门接触老百姓。当红军战士抓到“洋人”的消息传开后,从没见过“洋人”的红军战士一个个要去先睹为快,老百姓也都争先恐后去看“西洋镜”。一下把学校门堵得水泄不通,外面还…  相似文献   

9.
「绿园第一村」的致富路王世福赵雁七年前,长春市西郊有这样一个村子:村子破,群众穷,企业亏损路泥泞;外欠饥荒一大堆,大会小会挨批评。七年后,地还是这块地,人还是这些人,村子却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村部搬进了小洋楼,村民住上了砖瓦房;老百姓吃细粮穿高档,...  相似文献   

10.
郭向云  刘太平 《先锋队》2014,(27):20-22
入农户、住农家、吃农饭,摸民情、排民忧、解民困,阳城县纪检监察干部住农村,把真情“住”进了全县20万农民的心中。顶着骄阳酷暑,住村工作队员们走进田间,帮助农民培土锄草;走上街头,与村民一起整治环境卫生;走进百姓家中,与老百姓促膝谈心,讨论脱贫致富规划……今年5月以来,在阳城县27个住村联系点到处都有纪检监察干部活动的身影,他们入农户、住农家、吃农饭,摸民情、排民忧、解民困,大力开展“纪检  相似文献   

11.
老一辈革命家耿飙从领导岗位上退下后,同夫人去曾生活和战斗过的甘肃陇东某县,看望父老乡亲。当晚,耿飙住的县招待所外人声鼎沸,黑压压地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纷纷诉说他们对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  相似文献   

12.
顶着骄阳酷暑,住村工作队员们走进田间,帮助农民培土锄草;走上街头,与村民一起整治环境卫生;走进百姓家中,与老百姓促膝谈心,讨论脱贫致富规划……今年5月以来,在阳城县27个住村联系点到处都有纪检监察干部活动的身影,他们入农户、住农家、吃农饭,摸民情、排民忧、解民困,大力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住农村,维护群众利益促廉洁”行动,把真情“住”在了全县20万农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3.
张少义  李纲  周建民 《党建》2011,(10):44-45
"回头看看‘十一五’,吃不愁,穿不愁,旧城改造住高楼,忙里偷闲去旅游,新款轿车满街流,咱老百姓看病住院不再愁……"  相似文献   

14.
<正>1991年,已经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岗位上退下来的耿飚,重返半个世纪前战斗过的陕甘宁陇东某县。晚饭后,他住的招待所外忽然人声鼎沸,黑压压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诉说他们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耿飚随后召集省地县的干部作了一次谈话,他不批评、不责备,却讲了一件往事。50年前,耿飚任副旅长的129师385旅就曾驻扎过这里。当时,一个战士损害了当地群众的利益,旅部决定按纪律枪毙他。老百姓知道后,也是黑压压来了一大群人,为这个违纪的战士求情。耿飚对父老  相似文献   

15.
报载,陕西省西凤县评坎乡党委书记兼乡长田建国同志总是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他说,要常去尝尝老百姓的饭菜,常去住住“特困户”的房子,睡睡“特困户”的土炕,盖盖“特困户”黑油油的被子。在今天,这种“尝苦”精神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6.
陈作新 《党课》2010,(24):96-99
导读:很计较物业管理费,觉得越少越好。越少物业管理费的住宅小区,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打理,常常住了5年就已是破破烂烂——省了一点物业管理费,房子未来的升值空间却全被破坏掉。这就是老百姓“小钱精明,大钱糊涂”的经典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17.
政府的决策行为往往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果决策组织过程缺少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专业化的制度,那么决策失误的负面效应就会直观的暴露出来。媒体上的一条消息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据报道某地政府把建农民别墅,作为农民“奔小康”的达标工程。虽然,农民住着两层半的别墅,却欠下160多万元的建房债。而当地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山上的竹笋,现在鲜笋只能卖几毛钱一斤,一年的收入基本上只够吃饭,这与住8万块钱的别墅显然有差距。村民们反映,当初不切实际地住别墅是上面号召的。近几年,不少地方都有因“决策失误”而把“好事”做成了损害…  相似文献   

18.
田培良  陈智 《实践》2004,(7):35-37
老百姓说:“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能摊上个好领导是我们的福气.跟上一个好领导,干部干得痛快,群众活得滋润,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一年比一年多,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相似文献   

19.
周湘智 《学习导报》2012,(12):11-12
住房是老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所,实现“住有所居”是老百姓的急切愿望。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解决群众住房困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暖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来办。仅去年一年,全省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46.6万套,今年又将开工38.77万套、竣工15.15万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万户。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保障性住房60多万套。  相似文献   

20.
正转眼之间,下乡扶贫已满3年。从开始驻村想为老百姓办点事,到红手印挽留后立誓干成事,及至现在决心必须干好这件事,我的思想有了质的升华。3年来,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为了扶贫,自己流血、流汗也流泪,但是仍然无怨无悔。因为当我回顾过去,我会为自己能给老百姓办点实事而倍感欣慰和自豪!——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尔镇阿令朝村第一书记解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