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文成 《传承》2006,(7):8-9,7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他和陈独秀、李大钊一起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党的第一、二、四、五、六届中央核心领导成员和统率过8万红军的显赫人物。但是,张国焘却是一个品质恶劣、得势时不可一世、失意时摇尾乞怜,创建党却又背叛和危害党的势利奸佞小人。  相似文献   

2.
张国焘叛党     
《传承》2006,(4):28
  相似文献   

3.
张国焘叛党     
《传承》2006,(4):28-28
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击溃侵华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抗日胜利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张国焘叛党     
《传承》2006,(Z1)
兄弟在外糊涂多年1938年4月4日是国共双方共同祭拜黄帝陵的日子。张国焘以陕甘宁边区代主席身份前往中部县,在黄帝陵前见到了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祭拜完毕,张国焘上了国民党方面的汽车到西安,而后在国民党安排下去到武汉。张国焘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后,一面频频找借口外出,一面再三向周恩来提出要会见蒋介石报告边区政府工作。16日上午,周恩来陪张国焘去武昌见蒋介石。张国焘见到蒋就说“:兄弟在外糊涂多年。”周恩来立即针锋相对地说“:你糊涂,我可不糊涂。共产党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干革命全世界有名的。”说得蒋介石和张国焘…  相似文献   

5.
1938年的清明节就要到来了,中共中央决定让张国焘代表边区政府去祭黄帝陵。“机会终于来了!”张国焘心里暗喜.几个月来,他一直苦苦琢磨怎样脱离延安,总也找不到合适的办法。由于出逃之事关系重大,搞不好会身败名裂,所以张国焘不仅不敢与身边的人商量,甚至连自己的妻子杨子烈也没有告诉,只是一个人暗中策划,而且表面上还  相似文献   

6.
刘统 《今日广西》2013,(6):32-33
王明归来让张国焘恐惧 当张围焘从王明的口中获悉李特、黄超被处决的消息,精神受到极大的震动,王明奉共产国际的指示从苏联启程回到延安后,俨然以钦差大臣和中共领袖自居。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与中央领导人分别谈话。  相似文献   

7.
张国焘之死     
1949年冬,一个寒冷的日子,张国焘携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离开台北,来到了香港这个既非共产党又非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在张国焘看来,这是唯一明智的选择。他对友人谈起他离开台北的原因时,这样说:“住在台北麻烦,国民党不时找我出反共的主意。并不是我怕共产党,不敢出主意,只是我出的主意,他们执行得非驴非马,共产党把这笔账记在我的头上,划不来。”这或许也是一种解释吧。  相似文献   

8.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使人炫目的成就,令人发指的错误,人所不齿的背叛行为——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共存的人。  相似文献   

9.
当张国焘从王明的口中获悉李特、黄超被处决的消息,精神受到极大的震动。王明奉共产国际的指示从苏联启程回到延安后,俨然以钦差大臣和中共领袖自居。张国焘挨过王明的整,对他表示冷淡。但是王明却不自量,在第一次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时候,他没和任何人商量就拿出一张拟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要求增补人员。王明这种专横的行为令毛泽东和张国焘都很反感。但是碍着共产国际的面子,也就同意了王明的意见。以后,王明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与中央领导人分别谈话。  相似文献   

10.
刘明钢 《现代领导》2009,(12):38-39,37
1936年,任弼时32岁,却有着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几乎相同的党龄。以及同龄人所少有的老成。当时.他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红二方面军政委。任弼时一向十分重视与党中央的电讯联系。中央红军长征后,任弼时更是一再嘱咐,一定要与中央保持好联系。但是。大约在1935年8月上旬.红二方面军二、六军团与中央的电讯联系中断了。任弼时非常焦急,每天都要询问几次,  相似文献   

11.
王行娟 《现代领导》2011,(10):37-37
毛泽东说过.他在长征路上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路程。这句话一点都没有夸大的意思。当时.红一方面军已经同国民党的军队苦战了八九个月,伤亡很大,精疲力竭,急需得到战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可是张国焘却凭借他手上人多枪多这张王牌,向党要权。拒绝统一行动。这无疑在已经很困难的红一方面军的背后,又插了一刀,把我们的党和革命事业往深渊里推。  相似文献   

12.
散木 《同舟共进》2011,(9):45-50
什么是"被错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若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陈毅元帅的诗。"青松"的"高洁",要到"大雪"消融的时候才显现,这意境忽然使笔者联想到一次在江西井冈山瞻仰烈士陵园,在那一座座的墓碑前,许多人在肃穆中轻声地念诵着墓文,而许多墓文上出现有三个字——"被错杀"。  相似文献   

13.
14.
《当代广西》2014,(5):59-59
作家李玲的新著(1933: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汉中密约”》近日出版。书中披露了一个新的史实:杨虎城曾给红四方面军送去一套蒋介石部队所用的密电码,只是由于张国焘的故意隐瞒,此事才不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16.
据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徐向前革命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册)记载,长征途中张国焘和陈昌浩曾在甘肃岷县漳县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徐帅在回忆录中说,正当他们调动队伍北进时,张国焘从岷县匆匆赶来漳县。他一进门就把周纯全、李特、李先念  相似文献   

17.
李伶 《现代领导》2008,(12):38-38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颂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曲颂歌竟然有段鲜为人知的序曲。  相似文献   

18.
罗学蓬 《同舟共进》2010,(12):52-55
1932年12月下旬,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连战连捷,队伍迅速壮大,根据地不断扩大巩固。正当红军羽翼丰满之际,张国焘在川北开展了一场较之鄂豫皖更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相似文献   

19.
张国焘"南下"错误性质,表象是右倾分裂主义和逃跑主义,实质是"左"倾教条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  相似文献   

20.
1940年3月,张国焘似乎觉得自己又时来运转。由于朱家骅的推荐,他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参政员。对于这一职位,张国焘很是满意。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出席参政会竟使自己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