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沪上英杰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早年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坚定地执行、捍卫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王大政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她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为世人爱戴和敬仰。宋庆龄的亲属可以说是“满门望族”。她的姐姐宋霭龄是曾担任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夫人;她的大弟来于文也担任过行政院院长的高官;她的妹妹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宋庆龄曾告诫她的二弟宋子良说:“是宋家为中国而存,而不是中国为宋家而存。”从人情上来说,他们是同胞手足,尤其是宋美龄,宋庆龄和她长期生活…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夫人宋庆龄(1898-1981)曾说过:“改善人民的生活是任何中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乏人民获得幸福是孙中山、宋庆龄这些伟大的爱国者投身革命的目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诞生120周年。在中国已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勺决定性阶段这一特殊时刻,谨以此文纪念这位20世纪的伟大女性,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司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3.
翟健 《前线》2013,(11):86-86
有一幅流传已久的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对联讽刺的是一些领导干部重知不重行的弊端,开会是为了聆听意见、研究问题,属于“知”的范畴,发文本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如果仅停留在纸上,没有人行动的话,这些都会成为形式主义。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就要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1996,(8)
宋庆龄入党小记宋庆龄是当代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早在30年代初就已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李云曾回忆说:“记得1937年的一天,我们在谈工作,庆龄同志突然把声音放低,轻轻对我说:‘我算不算党员?’党组织让我回答她:‘你同共产党员一样。’她微笑地点点头。”显...  相似文献   

5.
宋庆龄生前谈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庆龄生前谈孙中山张珏宋庆龄生前曾多次对我谈起宋家及孙中山先生的一些往事,大约1981年4月底5月初,她逝世前不久,又用英文写成《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一又。在她辞世一个多月之后,我将该文译出。宋庆龄说,她父亲宋嘉树(又名耀如和查理)青年时代在美国...  相似文献   

6.
妙联贬赃官     
大年三十晚,一个贪赃枉法的县官,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幅对子。上联是:“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下联是:“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居德苑十分廉明。”横额:“福荫百姓”。初一早晨,赃官还没起来,衙门口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还不时有人喝彩:“好呀!写得妙极了!”他听后急忙起身,端个茶壶在院中走来走去,得意洋洋。突然,一衙役匆匆跑来说:“老爷,不好啦!不知道是谁在红对联外又贴了一幅白对联。”他跑出一看,只见那上联是:“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下联是:“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  相似文献   

7.
古时有个县官大年初一上街看春联,见一户人家所贴春联上联是:“数一数二大户”,下联是:“惊天动地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县官暗想,此户一定有人在朝廷做大官。于是,他备了一份厚礼登门攀附。  相似文献   

8.
灵魂的裂变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上联说的是一个“贪”字,下联说的是一个“悔”字。如果把这副对联用在原东丰县农业局计财科长邢华中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一翻开邢华中的档案,他也有过令同龄人羡慕的光彩历...  相似文献   

9.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志士。宋庆龄坚决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果断与国民党右派决裂,旅居海外。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为了树立起“正统”地位,一直企图拉拢宋庆龄。1929年,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蒋介石借此机会派戴季陶前往拉拢和劝说,企图让宋庆龄放弃反对国民政府,由此宋庆龄和戴季陶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2,(12):22-23
2010年1月7日,孙中山次女孙婉的干女儿、美籍华人司徒倩女士从美国发来一个电邮,打开电邮后,我惊讶地发现在她发来的孙中山家族的旧照片中有一张宋庆龄亲笔签名的孙中山半身像片。司徒倩女士在来信中这样写道:“1925年3月,国父临终时由夫人宋庆龄亲笔签名在国父的一张大照片上,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诞辰130周年。宋庆龄的一生坚定追随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伟大事业;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坚决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积极投身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独特而卓越的贡献;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的正确主张,满怀深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被周恩来誉为“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12.
宋庆龄因为与孙中山的婚姻而成为万众瞩目的“国母”,及至成为中国史海中一个扬名千古的传奇女性。孙、宋结合,无论对孙中山或是对宋庆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孙中山来讲,宋庆龄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更是他革命事业忠实的战友、助手、继承者。而对于宋庆龄来说,孙中山是丈夫,还是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是她的革命导师。在她的意念中,爱情与革命已经融为一体。与孙中山的10年婚姻里,宋庆龄的家庭生活大多数时候在动荡惊险渡过,这段非凡婚姻决定她必将不平凡地走过一生。  相似文献   

13.
县官送礼     
有位刚到任的新县令,大年初一上街看春联,忽见一户人家门上写的对联与众不同。上联:“数一道二的门户”,下联:“惊天动地的人家”。横批:“先斩后奏”。县令看后,以为这户人家背景不简单,家谱中必有人为朝廷大官,便叩门送了厚礼,问道:“请问你家在朝做官的是哪一位?”主人答道:“我们是平民百姓,没人在朝做官。”县令听罢一愣,又问:“那门口的对联……”主人哈哈大笑,解释道:“我三弟是卖油饼的,做生意时要一个一个地数给顾客,故曰‘数一道二’;二弟是卖鞭炮的,放起来便‘惊天动地’;我是屠户,杀猪是无须经衙门批准…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这样的一幅对联颇为流行:上联为“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下联为“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为“无可奈何”。且不说写这幅对联的人如何,但是从这里面多多少少看出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判断一个干部的好坏全凭个人的主观印象,在干部的使用上个人说了算等。于是一些善于观言察色、投机钻营、迎合领导口味的人被提拔了上来,可过不了多久,这些人就在金钱、美色面前倒了下去,群众反映强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出台,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为选拔任用德才…  相似文献   

15.
唐朝有一县官贪污受贿,搜刮钱财,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在衙门前贴一上联:“一对烛,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以征下联。老百姓早就对他恨之入骨,有人便应了下联:“两盏灯,黑黑暗暗,不分南北东西。”贪官看后气得两眼发黑。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曹锟花一千三百多万元贿赂五百多名议员,买了一个“总统”宝座,成为古今罕见的政治丑闻。有人以此写下一副精彩的对联:“初选价贱,复选价昂,二三字换几许金钱,投票远比投稿乐;买者得名,卖者得利,千万人举一个活宝,代表原从代价来。”反腐对联趣话@李云  相似文献   

16.
1941年初,准备回国的斯诺已经在中国度过了他人生最美好、最充满活力的13年青春岁月。返美前夕,他又一次拜会了他十分崇敬的宋庆龄女士。宋庆龄动情地对他说:“你会回来的。我们算你是弟弟。你在美国是不会幸福的,你是属于中国的。”斯诺深深地为宋庆龄的真挚情谊所感动。当飞机腾空起飞的那一刹那,斯诺猛地掂出了宋庆龄那番话的分量,他突然意识到:“亚洲确实是我真正的故乡,美国反而是一片茫茫。我的形骸虽然离开了,但是,我的心却依然留在中国。”①确实,正如宋庆龄所预言的那样,以后斯诺曾三次访问中国。因为斯诺不仅属于美国,他更属于中…  相似文献   

17.
在云雾缥缈的庐山东谷万松林中,有一幢背倚青山、面向长冲河的西式别墅.这座两层楼房,是驰名中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当地群众习惯地称之为宋庆龄公馆.这幢别墅紧靠四大家族之———孔祥熙的公馆,是宋庆龄的大姐宋蔼龄于1928年出资兴建,赠送二妹宋庆龄来山休息之用.据说,当时宋蔼龄为二妹的别墅添置了不少豪华家具,宋庆龄看后,对其秘书说:“你代我去谢谢大姐好意,我不喜欢这些东西,不好、不好,尽快把它们搬到51号(孔公馆)去.”1929年5月,宋庆龄从欧洲回国,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孙中山国葬以后,悲忿交集,健康欠佳.宋蔼龄极力邀她上庐山休养,她便于当年7月初抵山.在此期间,鉴于蒋介石违背孙中山的遗志,独裁专横,对民主人士加紧迫害,政治方向日益右倾.为此,宋庆龄发表声明,宣布正式退出国民党的政治舞台,拒绝与蒋介石合作,回避与国民党官方接触,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加强联系,密切与何香凝、鲁迅、邹韬奋、史沫特莱、杨铨、沈钧儒、史良等爱国人士的往来.庐山的小憩,使他健康稍有恢复,于是在该月底返回上海.  相似文献   

18.
范富文 《世纪风采》2013,(12):40-43
清朝末年,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写的是李鸿章,李乃安徽合肥人,曾任宰相;下联写的是翁同和,翁乃江苏常熟人,曾任司农(相当于现在农业部长)。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1,(14):41-41
马太效应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  相似文献   

20.
冯都 《世纪风采》2007,(12):6-8
宋庆龄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一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同的创立呕心沥血.被周恩来称为“国之瑰宝”。她晚年把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做人民公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因而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