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瑞典在当今被看作是一个"准社会主义国家",以其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而享誉全世界。瑞典社会民主党作为社会党的成员与共产党有着说不尽的渊源,因而在我国学界对于"瑞典经验"的讨论从未停止。作为把瑞典打造成"福利国家"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对于当今瑞典的社会制度及瑞典模式的形成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从历史维度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历程进行考察,并结合当时的实际,参照对于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的研读,来探究其政治理念的演变以及在实际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世纪之交欧洲社会民主党福利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美 《工会论坛》2003,9(3):110-111
世纪之交 ,由于社会劳动危机的巨大冲击和福利制度弊端的日益暴露 ,欧洲福利国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社会民主党顺应时代要求 ,摆脱了传统福利模式 ,以新的思路和措施对福利国家的观念、结构、功能进行了革新。革新的主要内容是 :建立“没有责任就没有权利”的社会福利观 ;扩大福利投资主体 ,扩展福利关注对象 ;强调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 ,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福利国家"改革陷入困境。从理论上看,金融危机本应可以为社会民主主义提供一次展示其政治价值的机会,但现实却使转型中的欧洲社会民主党丧失了优势,纷纷失去执政地位。反思欧洲社会民主党由之前"优势政党"造成现今失势局面的原因,并从"教训"中挖掘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而言的可能借鉴经验:主要从意识形态包容性、组织结构改革、构建"政党—政府"合理关系以及促进政治社会化四个方面切入,以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四个全面"大背景下提升执政能力与政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瑞典社会民主党自1932年上台连续执政(1976——1982年曾一度下台)至今已有50多年。在这50多年中,它推行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瑞典模式”,使瑞典成为倍受民主社会主义推崇的福利国家。而瑞典社会民主党所推行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的核心就是在一切领域实行民主,所以,研究“瑞典模式”就必须研究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民主政策。  相似文献   

5.
福利国家经过二战后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陷入困境,此后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改革时期。传统福利国家根据各自实际进行了全面的福利制度改革。福利国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形成了很多遗留问题。对福利国家改革及其成效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瑞典社会民主党之所以能在瑞典长期执政,并把瑞典建成令人称羡的国家,得益于瑞典社会民主党在长期的执政历程中,以务实的态度处理意识形态问题。它在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理念的同时,不断根据国情和时代的变化,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先后提出了功能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和基金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并用于指导实践。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瑞典被建成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橱窗。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人口老龄化与福利国家危机的全球化背景下,以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福利供给模式受到挑战,多元化和市场化成为福利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主旋律。目前我国老年社会福利供给体系建设处于由国家中心主义向多元主义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责任平衡与边界划分成为福利改革的关键。其中,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使得这一部门在与"责任"和"效率"相关的福利供给范围内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对市场作用及实现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合理界定市场的责任边界和作用方式,弥补政府供给的不足,推动我国老年福利供给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国家最初的政策目标是施恩济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转而以社会公正为政策目标。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新的福利国家理论体现为权利观、平等观、整体观和普享观四个观念。福利国家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合作主义。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和均等性原则是福利国家的三个基本政策原则。实现福利国家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措施,以此来缓解资本主义的系统矛盾和阶级矛盾。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福利国家似乎实现了某种资本—国家—社会的平衡,这让人们一度开始怀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当代是否仍然有效。但是,随着19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福利国家逐渐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基于这一事实,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新自由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会抑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而主张"拆除福利国家";马克思主义深刻剖析了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但它并不因此主张福利国家能够任意被"拆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福利国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甚至其自身会成为资本主义所谓的负担和"毒瘤",但它又是当代资本主义不可逆转的、不可拆除的装置,即"尽管资本主义不能与福利国家共存,然而资本主义不能没有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99年10月举行的奥地利国民议会大选及其结果进行的初步分析,作者认为由于海德尔领导的自由党获胜而出现的“新右翼政治转向”和社会民主党竞选战略失误的共同影响,再加上移民和种族等极右翼政治议题以及奥地利人民对社会民主党、人民党长期执政的不满情绪等因素造成社会民主党在野。结果,海德尔领导的自由党成为选民的现实政治选择。本文将通过对大选结果及失利的原因和社会民主党对失利的反思三方面对在野的社会民主党做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国家的产生是众多因素作用下的产物,既有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又有福利权利的兴起,且与其他公民权利之间存在逻辑关联;马歇尔"三位一体"的"公民资格"则最终构成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合法性身份。凯恩斯和贝弗里奇等"设计师"塑造了福利国家的制度构架,研究集大成者参考借鉴了卡尔·波兰尼对于社会福利本质的观点,称之为社会保护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双向调节运动,蒂特马斯、埃斯平-安德森和马歇尔等以此开创了范式福利体制的学术研究,本文立足福利制度、福利体制、福利支出的理论方法的比较分析,考察总结不同类型的社会状态,系统地从类型化角度进行福利体制的模式考察,并尝试推进和解答现有研究中的迷思。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社会福利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毒药",成了福利国家的"替罪羊"。在传统社会分配领域,社会福利扮演"分蛋糕"的角色,因而具有消极性。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福利制度面临转型,需要从消极福利向积极福利变革。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积极社会福利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积极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的形成。本文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战略的现代化主要包括:在发展原则上,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同步发展;在发展路径上,将儿童和家庭的政策干预作为主要切入点;在发展领域上,要积极地投资于人的能力建设;在发展创新上,通过社会企业实现社会福利发展的新突破;在发展远景上,建立"社会服务国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曾备受赞誉的资本主义福利国家陷入困境。在新保守主义看来,福利国家抑制了资本积累的同时又提高了社会的期望,由此导致福利国家自身的困境,并使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不可能管理性"危机。新马克思主义认同新保守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不可能管理性"危机的描述,但他们认为这种危机不仅仅如新保守主义所说的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根本上是一个社会结构性的问题。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福利国家,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不可管理性。  相似文献   

14.
政党文化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瑞典社会民主党于长期执政和自身建设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政党文化:以意识形态为内容的理念文化,以组织制度为载体的制度文化,以政治活动为载体的行为文化,以及以政党形象为表现的形象文化。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政党文化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政党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党的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密切相关,现代革命需要现代政党来领导;领导国家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政党,必须是一个现代化政党。从历史发展看,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试错法也证明了共产党能够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现代国家意识觉醒、民族独立、主权独立呼唤现代政党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前,党建国家、党治国家,以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政党建设与国家建设的突出特点。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呈现出良性互动关系。当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党的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实现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构建服务型政党新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以世界眼光辩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执政党的执政经验。瑞典社会民主党重视廉政建设、以廉政凝聚民心,保持执政队伍的纯洁;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根基;重视社会公正、追求平等。执政党建设有着共同规律,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相关做法对我们党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明确社会保障的目标模式至为重要。回顾以往近30年的改革经验,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和制度建设要有新思路。社会保障的目标模式应该满足三个要求:适度性——成本较低,效益最大;适当性——覆盖面广,促进公平;适用性——机制灵活,持续性强。为此,应该依据底线公平原则,建立"底线公平的福利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包容性强,覆盖面大,机制新,结构合理。与福利国家模式不同,它不以追求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而以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均衡为目标,它是一个福利水平适当、机制灵活、责任共担、切实可行、持续性强的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是在知识分子的主导下完成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士人政治"形态中形成了"超越"与"介入"的政治文化传统,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压力强化了这种传统,并促使他们成为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知识分子运用政治力量完成了国家建设所需的信仰重塑与组织重建工作。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兴起,知识分子逐渐向知识--政治精英转化,并且选择了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建设的共同信仰,选择了共产党作为国家建设的领导力量,实现了与农民等其他阶级的联合,最终完成了国家建设与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福利国家是工业化时代主权国家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福利成为现代国家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方式.不同福利政策会构成不同的福利国家模式,自由主义福利国家、合作主义福利国家、社会民主型福利国家,美国、德国、瑞典各是这三种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自由、权利、平等、市场、分层等因素在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组合,也产生了各具特色的福利政策.和谐社会意味着民众应享有较高的福利,因此,这些福利国家模式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在 ,几乎所有的欧盟国家都由社会民主党人执政。社会民主党得到欧洲社会的普遍肯定 ,是因为他们思想的现代化 ,即不仅赞同社会公平 ,而且也赞同经济发展和创新。这一思想的新标志 ,在德国是“新中间派” ,在英国是“第三条道路” ,在其他国家则有适合各自国情的政治文化概念。社会民主党人永远不会放弃公正和社会公平、自由和机会均等、友爱和对他人负责。为了把这些价值同今天的形势联系起来 ,需要现实主义的、有远见的和能够回答21世纪挑战的政策。政策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附和民意 ,而是适应客观变化了的条件。在新的经济框架中 ,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