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算法决策在自动化行政中的应用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但由于传统行政法思维在与新兴技术的碰撞中应对不足等原因,自动化行政中算法决策存在潜在风险。为此,应摒弃技术工具理性思维,提升预防性法律规制理念,并通过完善算法决策全过程风险评估预防机制、自动化行政程序立法体制机制、行政相对人权利救济体系、算法决策监管制度等法律路径对自动化行政中的算法决策风险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2.
妇女参政是实现人的基本权利以及政治决策民主化的产物,它包含两个彼此相关的方面,权利参与和民主参与。所谓权利参与是妇女进入国家及社会事务的各个管理阶层,进行决策与公共管理;所谓民主参与即妇女作为主体行使民主选举、建议等权利。我们关注妇女参政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应当保障每个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算法辅助行政决策契合行政决策体制改革方向,能够应用于行政决策的全过程和多领域。其意义在于通过辅助公众参与、识别公众需求、自动收集数据、深度学习自主推导、评估风险预测行为、全面收集和深度分析大数据,以提升行政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但人工智能算法辅助行政决策可能存在法治风险:算法隐匿和算法偏差可能危及利害关系人的实体权利,包括利害关系人的真实权益关切、隐私保护和平等对待要求;算法代表和算法至上可能危及利害关系人的程序权利,包括不符合正当程序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利害关系人的真实意愿表达、不利于利害关系人的真实程序性参与;当出现算法决策错误时责任承担主体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行政法治原理中的良法善治要求。因此,应当围绕人工智能算法问题,从人工智能算法自身、行政机关、利害关系人三个方向寻找法治出路,完善人工智能算法的合法化设计,加强行政机关对人工智能算法的合法性、伦理性和合规性审查,完善算法公开制度,健全算法辅助决策的行政责任制度,从而契合行政法治原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法范畴,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具有促成行政程序主体地位的平等化、驱使行政权力实际运作的理性化及保障相对人实体性权利的现实化等内在价值.获得通知权、卷宗阅览权、陈述抗辩权、申请权、委托代理权、获得帮助权、拒绝权等构成了行政相对人程序权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在农民利益表达运行的现实逻辑中,政府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扮演起主导性的角色,这是维护农民公民权、促进社会平等和公正诉求的必然要求。当前,政府在农民利益表达权利保障、为农民提供利益表达方式和建立利益表达渠道、程序以及利益协调与利益整合诸方面存在缺位问题。为切实履行责任,政府必须转变理念、建立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权利保障体系、农民利益表达与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农民利益表达的法律援助机制。  相似文献   

6.
罗峰 《理论文萃》2001,(6):11-16
任何一项行政决策的诞生,都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决策主体对决策客体的一种反应和安排,从逻辑上讲,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和环境的变动不居使决策过程变得扑朔迷离,但这其中毕竟有规律可寻。本文超越单纯的个案分析和静态分析,试图从过程层面把握影响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各种要素:执政党要素、利益的外输入和人格化要素。通过分析影响中国行政决策的各种要素,了解它们各自在行政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旨在明确政府决策过程和改革、完善政府的决策制度,进而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社会而言,风险评估制度能够发挥降低行政决策的风险性、协调系列决策和保护相对人信赖利益的作用.我国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面临地方性立法、评估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和民众程序参与意识淡薄等问题.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责任追究机制、提高民众决策程序和权利救济意识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管理理念和技术的突破,舟山市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基层社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服务内容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实现了从“管制”向“服务”的转型,是新时期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具有行政理念民本化、行政范围有限似行政职能服务化、行政准则法制化、服务主体多元化、行政决策民主化、行政执行透明化和行政资源整合化等八个方面的特征,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普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数字时代对社会救助提出诸多挑战,表现为数字技术消解社会救助主体的真实性,数字鸿沟导致数字排斥进而引起数字贫困,受救助者的信息与隐私也将面临更大威胁。因应数字时代之需,社会救助法亟待在立法理念以及制度建构层面进行变革。在立法理念层面,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理念,并确立数字行政理念。社会救助法作为一部权利保障法,亦应确立数字时代的社会救助权利理念以确保公民社会救助权之实现。在制度层面,一方面要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数字化赋能,实现受救助主体的智慧化覆盖、救助体制的数字化变革以及救助服务的数字化体现;另一方面应构建数字时代社会救助权利的保障机制,救助数字弱势群体,推动数据公开、数字参与及隐私保障,如此方能使社会救助法面向数字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要重点实现政治权利平等、利益分配合理、司法公正、机会均等以及文化权利公平等五个方面的目标。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行政决策分为传统的行政自主决策模式与现代的公众参与决策模式。我国正在经历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过程,但总体上行政主体控制决策权的格局尚未改变,公众参与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决策模式转型意味着通过对传统模式的反思和重构,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真正的“伙伴关系”,实现有序基础上的有效参与。基本路径是依靠对行政决策全过程的制度控制与公众参与权利的充分保障而予以“分进合击”。  相似文献   

12.
行政决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决策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行政效能和行政权威。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各种矛盾、摩擦和利益纷争客观地要求我国的行政决策要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选择出恰当的决策模式,更好地承担起稳定社会的功能,从而避免社会各阶层利益的矛盾冲突。一、转型时期行政决策失控现象分析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动态活动,它同行政行为一样,既可能是成功的,有效的,也可能是失败的,无效的。行政决策失控是指行政主体在政策制定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致使政策目标发生偏离的政策失真现象。由于我国的改革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社会转型促进了行政法治理念的发展,也引发了行政法治模式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由主体单一、行政过程参与主体不平等、规则至上、单向度的行政管理模式向主体多元、参与主体平等、程序支撑、协商合作的行政参与模式转变。行政参与模式面临着参与效益问题、参与能力失衡、共识达成艰难、行政参与的非理性化和无序化的困境。只有通过法律完善行政参与主体制度、构建开放交互的体系,完善行政参与权的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化解上述困境,解决传统行政法治模式下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对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万高隆 《求实》2007,3(4):62-65
法制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是引发并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法制的变迁与滞后、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不公以及权利救济渠道不通畅是我国弱势群体的生成根源。准确界定弱势群体的对象范围、利益分配机制法制化、赋予平等的政治权利、健全行政救济机制、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是全面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5.
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要从理念创新入手.人本管理是上世纪以来风靡全球的管理模式,将人本管理引入学生党建工作是以人为本在学生党建中的具体体现.人本管理理论视野中的学生党建新理念,必然是突显党员主体地位理念、权利保障理念、平等理念、民主理念、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6.
利益共享∶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共享是利益主体在合理差异和互惠互利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平享有。当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利益主体不能够平等地享有社会共同利益时,社会就会出现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引发社会的不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要实现利益共享。从理念和制度层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利益共享理念与机制的协同作用,利益共享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利益共享与和谐社会在理念上存在着内在契合,和谐社会必然是利益共享的社会,是社会成员各得其所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只停留在利益共享的理念层面,还需要利益共享机制对利益主体共享社会共同利益给予制度层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一)主体的广泛性和客体的普遍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利益而认识和实践的权利,都有以此目的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决策和实践的权利。每个人的这些权利都以其他每个人同样的权利为前提,而不是排斥他人与己相同的权利。每个人的个人生存发展的特殊利益的实现都以不伤害他人的特殊利益为前提,而且必须包含着实现人民整体的共同利益。自己权利与别  相似文献   

18.
吕艳 《世纪桥》2011,(1):145-146
决策是人们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行政决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行政机关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经常性的活动。本文通过对行政决策概念的认识,进而分析行政决策主体对行政决策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提高行政决策有效途径,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使社会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迫切要求,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主要是劳动、土地、资金等要素按市场规律等价交换,推进城乡主体权利平等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主要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利益表达主体是利益主体提出自身要求的角色扮演者,分为个人性和团体性两种类型。现阶段我国团体性利益表达主体在国家政治系统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主体缺失、传统主体表达功能相对衰落、主体自身不完善及活动规范性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我国正处于利益急剧多元化阶段、传统利益平衡理论影响以及相关法制性规制不足有关。消解这些问题,应该健全传统的团体性利益表达主体的利益表达功能,加强公民结社权利的行使,促进利益主体自身建设,并对其利益表达活动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