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历时2年,纵横15个省,总行程6.5万里,其中,中央红军行程2.5万里,经过11个省;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  相似文献   

2.
正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要纪念设施有湘江战役大型烈士群雕、突破湘江纪念碑、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湘江战役烈士英名廊、清石园等。1934年11月,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进抵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30万兵力,在湘江布下第四道封锁线,欲将中央红军全歼。  相似文献   

3.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4年10月10日晚开始的.由于当时统治中央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在军事上、政治上的严重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突围,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对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在川、滇、黔边区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胜利后,于1935年5月初巧渡金沙江再次入川.  相似文献   

4.
正从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长征共历时两年。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共转战十几个省份,其中,中央红军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2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攻占县城100余座。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  相似文献   

5.
王涛  戴美瑛 《广东党史》2005,(2):13-14,18
民国时期统治广东8年的“南天王”陈济棠,在20世纪30年代中央红军长征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经与中共和红军建立了秘密的合作关系,对红军在长征初期顺利突破第一、二道封锁线起了一定作用。对此,许多不知内情的人感到疑惑,陈济棠这位曾经投靠蒋介石并积极镇压广东革命力量的“南天王”,怎么会有同中共合作的历史呢?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对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这一行动,后来的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称为“长征开始”。其实,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并不是就叫“长征”。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到湘西去与红军第2、6军团会合,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因此,当时红军总部所发布的命令、训令均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之为“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与战斗”,并没有称其为“长征”。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长征     
一、长征的基本概况关于长征的纪念活动,其实从去年就开始了。因为去年是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但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不仅仅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而是“3 1”,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长征以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实施战略转移算起。此前的红六军团西行算“探路”,红军长征的历史起点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这就要穿越时间隧道,回顾中央苏区的历史。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下井冈山,经过在闽西、赣南一年多迂回转战,创建了中央苏区。在连续粉碎国民…  相似文献   

8.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9.
1934年8月,党中央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闽浙皖赣4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粟裕在担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和红军挺进师师长期间,曾率部二进闽北游山区.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2,(2):59
温先星(1914—1990),江西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在中央红军转战贵州期间,和王占秋、曾思玉一起在龙里县一个区公所,俘虏、教育、释放了数倍于己的当地军政官员,制造了红军大部队不日要拿下贵阳城"活捉蒋介石"的声势,并准确向中央红军传送了"蒋介石在贵阳"的战略情报,是红军"兵临贵阳"的亲历者。温先星、王占秋、曾思玉3人的侦查和佯动,情报准确,使滇军部队受蒋介石命令离滇赴黔、云南空虚,中央红军的"兵临贵阳逼昆明"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问题记者:关于如何看待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问题。以前存在不少争论,甚至有些人认为作出红军长征的决定是错误的?石仲泉:关于这个问题,这里我想明确几点:一是要将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同作出战略转移的决定加以区别。进行战略转移,无疑是因为第五次  相似文献   

12.
四渡赤水河,是中央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危急关头,为摆脱国民党军队四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争取战略主动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性的作战行动。此次作战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指挥,并在周恩来、王稼祥同志协助下,采取运动战的方针,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九日至五月九日,历时一百十一天,进行大小战斗近四十次,共歼敌一万八千余人,缴枪数千支,击落敌机一架,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歼我三万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中央红军在伟大的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1,(20):46-46
红二、红六军团突围后,立即挥戈南下。28日,红军进占黔西南的盘县县城。至此,在乌蒙山辗转近1个月的回旋战胜利结束。 黔西北有了根据地1935年9月,蒋介石为了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红六军团在湘西会合,调集130个团、30万兵力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面对严峻形势,红二、红六军团决定突围远征,向贵州实行战略转...  相似文献   

14.
翟昭明 《湘潮》2013,(2):1+11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层层封锁集结云南扎西,几十万敌军大举扑来,在此严峻的时刻,中央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为实施战略转移,中央红军采取佯攻和迷惑敌人,伪装主力红军进取镇雄,牵引向北进犯的滇敌,迅速进入黔北。参加围剿红军的滇军叶天荣投奔红军,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中略有记载。  相似文献   

15.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①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无论过去和现在,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政治工作与遵义会议的召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挫折。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蒙受了惨重伤亡,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人万六千余人锐减为三万余人。李德、博古不顾蒋介石调集重兵围歼红军的严峻形势,坚持中央红军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使中央红军濒临全军覆灭的境地。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红军一连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19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革军委纵队相继进入道县,抢渡潇水,直指湘江。蒋介石紧催刘建绪、薛岳部在湘江加紧布防,急令周浑元、李云杰部加紧追击,还从南昌调派8架飞机到郴州机场,咬着红军行军队  相似文献   

17.
正一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随后,中央红军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但在通过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却被迫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惨烈的湘江之战。1934年10月15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由"剿"共行营南昌登上自己的座机,先后飞往西安和成都,对西北、西南地区进行视察。待蒋介石得到中央红军全部撤离中央根据地的确切情报时,中央红军已通过粤界进入湖南了。蒋介石匆匆回到了南昌大本营,两份重要的情报随即摆在他面前:一是向瑞金前进的国军获得了中  相似文献   

18.
钱江 《湘潮》2015,(7):128-13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包围,实施战略大转移,由此挽救了危急中的革命。红军长征将指向哪里?是红军战略转移的第一个重大决定。中央红军领导人将探路突破口选在了湖南桂东,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湘赣红军两个师离开根据地全力西进突入湖南,再向湘鄂川地区前进,与贺龙率领的红军会合。这是漫漫长征路的第一个正确选择,由此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为什么选择向桂东突围1934年4月28日,江西苏区北部重镇广昌失守,  相似文献   

19.
70多年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后,“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布置的四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撤离根据地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党和红军内部对错误领导的不满并要求加以改换的情绪愈益明显。这时,蒋介石又调兵遣将,企图使中央红军陷入其布下的罗网。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同志建议放弃在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挺进。这一建议得到许多人的赞同和支持。中央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后很快…  相似文献   

20.
四渡赤水,从1935年1月19日红一方面军离开遵义北上,至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止,历时3个多月,辗转5000余公里,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零10个团,俘敌36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在川、滇、黔边围歼红军的计划,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是红军赢得战略转移胜利的关键战役。这个胜利,是毛泽东正确领导的结果,而彭德怀在这个过程中既努力贯彻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的战略部署,又从实际出发,前后8次提出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