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民族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为独特、最有创造性的文化,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趋同经济结构、相当的资源优势、相似的文化产业策略为"藏民族文化圈"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藏民族文化圈"的形成对于发展藏民族区域文化产业、盘活藏区经济、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都具有积极作用。"藏民族文化圈"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法制建设,提高藏区立法、司法、执法机制,加强藏区法制本土化进程,对于藏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藏民族文化圈"区域政府合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祖国内地通往西藏的门户和要道,是史称康巴藏区的腹心地带,代表着康巴藏文化的主体。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品位高,门类齐全,综合性强,互补性突出,在世界上尚属罕见,是四川省和中国推向世界旅游市场的“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以及康巴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甘孜州是《康定情歌》的故乡,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格萨尔王的故里,最后的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3.
和良辉  周鸿 《创造》2004,(12):35-36
古城区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长期的民族交融、多种文化的汇交、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纳西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境内拥有三项世界遗产,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灿夺目.  相似文献   

4.
《北京观察》2011,(12):5-5
西藏自治区政协组织委员聚焦发展特色优势农牧业、绿色食品业、民族手工业、旅游业、藏医药业等,建议突出“高山、雪域、阳光、藏文化”主题,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西藏成为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藏人和狗     
藏民族与狗有着不解的缘分。狗是游牧文化的产物,而藏民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古老民族。狗伴随藏民族走过了时间的长河,成为藏人情感世界的好朋友,生活中的好伴侣,经济生产的好助手。12生肖起源于藏族等游牧民族,在12生肖中,狗代表着忠诚,象征不嫌贫爱富的高尚品德和吃苦耐劳、友情为重的优秀操行。  相似文献   

6.
自元、明至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云南藏区的回族逐渐适应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强势的藏文化逐渐融入其原有文化中.这些藏区回族在吸纳藏文化的过程中,也奠定了藏一回两个民族和谐、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从文化变迁理论来看,文化是族际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超越族际边界羁绊的一种动力,不同族群的文化变迁与族群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藏区回族(藏回)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藏族和回族文化的亚文化,其群体也形成了一个亚族群.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在第十届全国藏文传媒协作会议上指出:藏语言文字是藏民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从创制开始就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对于藏族文化的发展,文献的保存乃至对藏民族本身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而藏文报刊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佘静芳 《人权》2010,(4):48-53
作为藏民族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藏族人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出来的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趣味性、民族性、艺术性于一体,体现民族精神,深藏丰富文化内涵,涵盖了民族心理、气质、哲学思想、文化艺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是西藏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贵州是多民族省份。解放前,我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向来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识别和鉴定。如辛亥革命时,认为我国只有五个民族,即汉、满、蒙、回、藏,提出所谓“五族共和”。后来史书上又写着“汉、满、蒙、回、藏、苗、瑶、黎等。孙中山先生于一九二四年逝世时,在遗嘱中写道:“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很重视调查研究我国的民族问题,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口号,并制定具体的民族政策,作为民主革命纲领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华  相似文献   

10.
汤飞宇 《求索》2014,(7):74-78
艺术是人类对于外在世界的一种心灵化构成和想象性观念成果,即人类以“美”的方式反映与表达自身世界的一种文化生成,体现和反映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方式和表达观念。艺术作为一个民族反映世界的文化符号,承裁着一个民族自身“调适环境”的思维观念与情感态度,并且这种符号化的创造性构成总是在具体的世界关系表达中,延伸与丰富其隐喻替代与象征表达意义。民族文化的不同存在直接影响与决定着艺术的符号生成方式与象征表达方式,并体现和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成果,人们正是通过一个民族的传统艺术来认识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各位首长、各位专家、各位同志: 今天,在这人民大会堂庄严的西藏厅举行《格萨尔学集成》的首发式,这是我国民族大家庭里学术活动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个富有意义的文化节日! 大家都知道,藏蒙两个伟大民族的人民长时期所创造和享用的英雄史诗《格萨(斯)尔传》,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人类共同艺术文库里的一宗瑰宝!从作品的内容说,她具有贵重的社会伦理主题和极丰富的生活文化内涵;从艺术的形式说,她具有曲折惊险的情节和雄奇多彩的画面。她是我们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世界第一部长诗!她不但过去长期地教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与档案事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娟 《思想战线》2002,28(4):132-134
保护和开发民族档案资源 ,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云南档案藏所参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掘。发展民族档案事业 ,需要理清思路 ,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4,(1):80-8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更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地处汉、藏、白、纳西文化交汇带上的玉龙纳西族  相似文献   

14.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高菊、史传林二同志在来稿中说: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持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有了民族的认同感,一个民族才可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开放性或世界性又是统一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独立性”与“世界性”。“独立”与“孤立”是不同的,如果把二者混淆起来,就会陷入民族文化封闭主义、中心主义、排外主义、自大主义;如果误解了民族文化的世界性,可能会导致对强权文化的盲从与迷信,将我们的现代化认同于西方文化,则陷入民族虚无主义,由此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15.
穿越时空的守望——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在云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集成块”,国际上已出现“重估云南”的呼声。世界古迹基金会副总裁史达布认为:世界应该把云南看作一个博物馆;美国副国务卿芭尼·柯恩等发出《云南倡议》,认同将云南作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全球示范区”。这些观点的立论基础均源于丰富多彩的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而数以万计的云南各民族古籍则是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时光久远的各民族文献、碑刻和口传历史,重拾史上各民族的梦想与辉煌,抚摸各族先民共创灿烂中华文化的脉动,再次感受各族文化在交流碰撞、借鉴融合中的那份大度和睿智……民族古籍文献带给我们何止于阅读后的欣喜,更在乎震撼后的感悟。它们所包容的各民族思想积淀,同时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宝藏。多少年来,有多少代又有多少人为着培护民族文化根系,探寻民族发展源流,默默地奉献着,书就了一册册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鸿篇巨制,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亦因他们的努力而生生不息,绵延永续。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9日下午,随着全球化合作基金会主席孙放宣布,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联盟同意,全球化合作基金会与杭州市世界文化多样性永久会址协议的签订,为期两天的以“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世界文化多样性“论坛在杭州圆满结束.众所周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民族和地域的不同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点与差异依然存在.因此,搭建一个国际交流平台,重视不同文化间的互相尊重和平等对话,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互利合作,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不仅是本次大会所倡导的本意,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17.
严奇岩 《前沿》2011,(15):154-156
本文以贵州彝族“撮泰吉”的典型个案说明,民族传统艺术蕴涵丰富的历史记忆符号,反映先民的生产、生活世界、先民的迁徙历史和先民的精神世界等内涵。历史记忆是民族传统艺术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探索艺术起源的基本依据。历史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和传统艺术得以保持原生态的根本保证。因此,历史记忆是民族传统艺术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  相似文献   

18.
四川西北地区的石棺葬文化,是一种有别于现在尚居住于该地的汉、藏、羌族昀独特的文化。此种文化究竟是历史上什么民族创造的,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集讼未决的问题。正确认识这种文化的性质,对于解决秦汉之际川西北主要民族的族系,以及研究古代西北和西南地区之间民族迁徙和演变的情况,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硕 《思想战线》2008,34(2):15-19
有关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氐羌南下说、土著起源说、夷系民族说,几种观点都存在着一些缺环与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对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今后应转向更加注重考古材料与文献的结合,注重对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各民族史诗、传说及相关的文化痕迹的发掘.  相似文献   

20.
刘灿群  周翔林 《求索》2008,(1):196-197
“世界文学”是植根于经济、文化全球化基础上的现实和必然,表征为民族文学间的精神分工、全球化功能、关联交互等关系运动。“世界文学”的构型决定于各民族文学的方式与动机,影响或积极或消极。比较文学研究为“世界文学”运动提供了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