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鹏杰 《实践》2010,(8):29-29
<正>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根堡村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绿油油的黄瓜、红彤彤的番茄、紫莹莹的茄子……使你目不暇接。刚刚摘满一盆青翠欲滴的尖椒的菜农兴奋地说:"今年呼市菜价不错,我种的两棚反季节蔬菜,前后收了两茬,毛收入2万来块呢。"作为呼和浩特地区的蔬菜主产地,赛罕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推行蔬菜保护地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让蔬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角",丰富了首府"菜篮子"  相似文献   

2.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625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菜农们出"奇"制胜,种植的蔬菜在库尔勒蔬菜市场独领风骚。沼气大棚收入高在八连李明的温室大棚里,李明高兴地说:"看样子,今年挣10万元又是小菜一碟。"2003年,李明自筹资金20万元和工会贴息贷款3.2万元,建起6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他利用时间差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也年年递增。去年,他在大棚边又建起了沼气,养了一群猪、  相似文献   

3.
<正>农七师一二五团五连职工胡亚芳正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察看秋辣椒、黄瓜、番茄长势情况。看着即将上市生机盎然的各类时令蔬菜,胡亚芳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2009年我种了12座大棚,刚开始种了3棚黄瓜,两棚种了苦瓜、青菜、  相似文献   

4.
<正>4月中旬的一天,在二十九团一连147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区,拉菜的车辆排成了长队。走进张华的温室大棚,张华一边给自家大棚里的西瓜藤苗喷施微肥,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由于我们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生产出的蔬菜不出大棚就全部被乌鲁木齐等地客商订购。"  相似文献   

5.
早就听说梨树县有个“温室村”,却一直没机会去看看。正好市里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参观种植业结构调整典型,“温室村”是我们参观的第一站。从梨树县城西行5公里,就到了有名的“温室村”──西平安村。远远望去,座座相连的塑料大棚看起来宛如一片白色的汪洋,褐色的屋檐则如同船的帆。据介绍,西平安村有塑料大棚和温室200多个,平均每户3个。我们首先来到村民徐桂荣的家里,只见屋前有一座钢结构的塑料大棚,大棚里种的是黄瓜,鲜嫩欲滴的黄瓜已挂满架。年过半百的徐大姐脸上带着笑容。她说,西平安村家家户户都扣大棚,她…  相似文献   

6.
<正>11月23日,在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197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区,拉蔬菜的车辆排成了长队,客商们在各个温室大棚来回穿梭,抢购蔬菜。在职工张华的温室大棚外,只见一箱箱、一筐筐装好的辣椒、生菜堆放了一地,正待装车外运。走进张华的温室大棚,张华一边给自家大棚里的西瓜藤喷施微肥,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由于我们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没有使用过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国家禁用农  相似文献   

7.
正眼下,张娟娟一家人每天在忙着摘菜、过秤、装箱,西红柿、黄瓜、茄子等时令青菜已摆放整齐准备销售,一旁翠绿的芹菜苗也长势茂盛,这是他收获春前蔬菜、繁育二茬菜苗的场景。张娟娟原来是一位个体户,没有从事过温室蔬菜生产,看见邻居家的好姐妹从2002年种植大棚效益还可以,她就动了心,2004年她在一二九团十一连承包了三座大棚,刚开始,不懂种植技术,种植的菜苗经常遇到死秧的情况,一年到头收入甚  相似文献   

8.
<正>农二师二十九团职工马淑惠,从事大棚种植蔬菜已5年,每年为购买肥料发愁,去年马淑惠在温室大棚里盖了座占地150平米的猪圈,饲养了50余头小猪,不但解决了温室蔬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四师六十二团职工围绕团场城镇化建设,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唱"活了增收致富戏。这几年,该团种籽公司大棚种植户徐建军每年种菜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前不久,大棚种植的毛芹菜卖完,他又赶紧种上了黄瓜、西红柿苗。和徐建军一样,程强等人也靠大棚种植鼓起了"钱袋子",促进了团场职工家庭多元增收。  相似文献   

10.
<正>农二师二十九团职工马淑惠,从事大棚种植蔬菜已4年,每年为购买肥料发愁。去年马淑惠在温室大棚里盖了座占地150平方米的猪圈,饲养了50余头小猪,不但解决了温室蔬菜的肥料问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春,十二师三坪农场十连职工李昌虎,积极带头承包了15个无立柱日式大棚,在他家的带动下,十连2户职工也相继承包了20个棚,最终农场承包出去了100个大棚,他成为农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人都笑话他:"那么高的费用,除非种黄金"。其实他们早在3月份就已经了解了周边种植大棚的情况,摸清了市场行情,他直接订购了东北旱地黄瓜40日龄苗,5毛钱一株,圣女果苗6毛钱一株。在夫妻两人精心种植下,4月19日定植的黄瓜  相似文献   

12.
正由种玉米到种蔬菜,再到建起温室大棚,改种草莓、大樱桃,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在村"两委"带领下,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休闲采摘、观光体验、农业研学等新业态,走上了特色种植的增收致富路。将荒山及闲置土地盘活,用于开发莲花山景区,让资源变资产,又借助莲花山景区的发展,在旅游产业链上做文章,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2018年以来,通过产业融合,大贵口村累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她十七岁那年离开了湖北老家,来到了大西北,加入到了屯垦戌边的行列。她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塔里木河边的沙包里开垦出40亩地,并率先搞起了大棚温室蔬菜种植,还种了15亩棉花,养了120只羊,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相似文献   

14.
48岁的金昌宪自1991年从黑龙江哈尔滨来俄罗斯种菜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金昌宪目前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一家农庄的主人。集体农庄于1993年解体后,他租下了农庄的10公顷地,在10个大棚里全部种上俄罗斯人最喜爱的蔬菜——黄瓜、西红柿。他告诉记者,中国人没来俄罗斯种菜之前,俄市场上每公斤黄瓜要卖到180卢布(约60元人民币)。中国人来后,带来了大棚种植技术和优良的蔬菜品种,黄瓜产量大增,价格也随即大降。即便是这样,在俄罗斯种菜仍要比在国内“赚得多得多”。他说:“以西红柿为例,俄罗斯市场上的价格,每公斤折合人民币七到八块钱。我现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8日一大早,农七师一二三团十六连职工于金平,就用自家的三轮车拉了一大筐话红柿和一大筐黄瓜到集贸市场去批发。这是该团职工变冬闲为冬忙,发展大棚种植的一个缩影。 2004年,一二三团全面启动千户千棚工程,距团部只有2公里的十六连,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建成了78座日光型节能温室大棚,并做到当年建棚当年见绿见效。去年,该连大棚种植户卢江海、张红亮、于金平种植的春茬蔬菜,每座棚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新年刚过,室外温度零下15℃,而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马园村村民苗云家的2栋日光温室里温暖如春,绿油油的黄瓜已经上市,去年仅温棚蔬菜为他家带来了3.5万元收入。马园村原来以种植露地蔬菜为主,现已发展成为设施农业的重点村,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在农十二师一○四团七连余书记的陪同下,来到该连的大棚温室区.走进一座种植鲜花的温室大棚.奇花异草尽收眼底,千手观音、滴水观音、富贵树、榕树、橡皮树、桂花、蟹爪兰、非洲茉莉、石榴、牡丹、杜鹃、三角梅等几十个品种盆景的香花绿木、奇卉彩叶,让人眼花缭乱.原来这是该连养花专业户"百花王子——刘林科"的花卉温室.  相似文献   

18.
最近,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传出了好消息:高效大棚栽种的芹菜和花菜又实现了产销两旺. 2021年12月8日,记者走进丹阳村,只见连绵数十里的高效蔬菜大棚在暖阳下闪闪发亮,芹菜、莴笋、黄瓜、花菜……大棚里种植的各种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一幅生机盎然的农业新画卷.  相似文献   

19.
农一师五团职工杨国强做梦也没想到,他在8分地的温棚里种植黄瓜收入达3万元。这是他参加科技培训,依靠科技种植的结果。 2001年8月份,该团党委和工会对职工群众实用科技状况作为一个专项内容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职工急需增强科技意识和加强实用技术培训。这年年终,该团制定了职工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方案,并付之实施。该团党委和工会以团科委、党校等职  相似文献   

20.
正依托"娘家"瓮福集团,刘飞以解决农业生产技术、转化科技成果为重点,助力榕江县精准扶贫工作。因工作成效显著,今年6月第二次被授予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优秀专家称号。时值盛夏,榕江县忠诚镇一处蔬菜种植基地内,菜农忙个不停。这边,妇女从爬满露珠的藤蔓上采摘黄瓜;那边,青年赶紧拿起放进编织袋。放眼望去,田地里满是绿色藤蔓,人们脸上尽是收获的喜悦。现场有一个人有条不紊地指导着这一切,他身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