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农民观是其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理论,批判继承中国历史上的民本理念和重农思想、孙中山等中国近代革命者的农民观以及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并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和农民运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党风观的形成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分不开的。马列主义党的学说是毛泽东党风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是毛泽东党风观形成的现实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及其经验教训是毛泽东党风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邓小平都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争取、动员农民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他们都重视农民问题,都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邓小平的农民观是在继承毛泽东的农民观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形成的,克服了毛泽东农民观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邓小平都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争取、动员农民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他们都重视农民问题,都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邓小平的农民观是在继承毛泽东的农民观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形成的,克服了毛泽东农民观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农民观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泽东、邓小平都从主体高度评价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 位和作用,都将农村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突破口。他们的有关农 民理论都已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邓小平的农民观是在 继承毛泽东农民观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形成的,克服 了毛泽东农民观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李慧芬 《理论学刊》2004,1(7):24-25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农民思想,建立在科学分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础之上,以农民同盟军和主力军思想为精髓和灵魂,以武装斗争扣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付诸于实践,而以教育、改造农民作为实现这一切的保障,从而构成了一套体系完整的科学的农民观.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农民思想,建立在科学分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础之上,以农民同盟军和主力军思想为精髓和灵魂,以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付诸于实践,而以教育、改造农民作为实现这一切的保障,从而构成了一套体系完整的科学的农民观。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彭湃的大革命时期农民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在党的早期农民运动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农王”。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彭湃。他们处于同一时代,对农民问题有着相似的感受和见解。但同时,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从事农民运动的侧重面不同,故其农民观又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主观条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价值、主旨和精髓的认识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坚持和发展上.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施秀莉 《世纪桥》2010,(19):36-37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主观条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价值、主旨和精髓的认识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坚持和发展上。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把土地问题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中心工作;把农民问题与中国革命的战略目标结合,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农民仍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力量;把农民的利益实现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开辟体制创新道路,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问题,其战略基点是一致的。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正确解决农民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特别是找到了实现这一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实践观的历史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探索》2002,1(4):4-7
毛泽东的实践观初步揭示了历史的本质问题,毛泽东对实践的创造功能的强调则明确地揭示了历史的本质,因而毛泽东的实践概念不仅是认识论的范畴,也是历史观的范畴,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也具有历史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建国后的前7年,毛泽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不仅数量大,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在众多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中,郑以灵教授的<毛泽东农民观透视>是一部研究毛泽东农业思想的代表著作.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不同的理论内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具有实践性、过程性、创新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日本观包括:日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日必战,日本的国家制度和军阀政府是中日战争不可避免的原因;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这是由中日两国特点和战争性质决定的;为了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日必须友好;对日本人民与政府及日本政府内部不同派别应区别看待,坚决支持日本人民正义斗争,反对日本右翼政客复活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19.
“公交以公交论,私交以私交论”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为人处世之道。他那种严以自律,不徇私情的做法,令人由衷地景仰和钦佩!建国之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成立了国家文史研究馆,照顾安排德高望重、生活困难的名宿,使他们不仅有个领工资的地方,还可以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杨开慧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同农民阶级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他理解农民的疾苦,同情农民的命运,一生都在探索农民解放和农民富裕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在其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他也始终将农民作为他依靠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