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松梅 《理论导刊》2003,2(5):40-42
马克思和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不仅在研究目的和重点上,而且在制度变迁动因和制度变迁方式理论上的研究,都是相互补充的。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弥补各自的缺陷,并构成更加完善的制度变迁理论。这样的理论上的互补,对我国目前的改革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简要阐明了制度变迁理论的一般含义,并通过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回顾,论证了制度变迁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将在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艾青 《理论导刊》2005,(10):16-16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与制度变迁相伴随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成为经济学者探讨的热点。分析国内外关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本文认为应区分制度与制度变迁概念,制度作为变量引入生产函数不可取。测度制度变迁增长作用只可采取索洛“余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确立了十户重点国有企业进行招商改制,截至目前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反响较好,使全省国有企业职工群众增强了改革必胜的信心,看到了希望所在.摆脱改革路径依赖,实施制度创新,在新旧利益冲突中形成集体行动的逻辑是这次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范式,无疑是正确的、科学的,但在当代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如仅按经典作家已有的论述很难对当代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及西方某些新制度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的责难给予有力的回答.本文运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介质结构、上层建筑域与经济关系域的嵌入关系等,对马克思理论范式作了微观诠释的尝试,从而可以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反思与进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被认为更有助于解释制度稳定与维持,而对制度变迁解释乏力,因为它仅把制度变迁看作是由外生因素引起的。面对这种批评,近年来,新制度主义者提出制度变迁的内生理论,并试图与外生理论结合起来,把制度的起源、稳定维持和急剧变动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演化过程,更加注重制度变迁的历时与空间维度,对制度变迁中观念与制度的相互作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洞悉路径依赖的多样性及其解释制度变迁的可能性。另外,制度变迁的动力与具体方式,制度的分层等问题也成为研究制度变迁的议题。新制度主义者的这些努力大大丰富了新制度主义对制度变迁的解释,增强了其理论说服力,但并没有解决批评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同时还带来了不少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是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与意识形态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在他学术生涯的早期,曾深受马克思思想的影响,将马克思视作"现代经济思想的智力上的先驱者"。在选择性借鉴马克思有关社会制度的观点的同时,诺斯也大量地吸收了西方社会契约论、人口理论、知识存量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福利最大化理论等思想观点,并将各方观点加以有机的整合,最终形成了属于诺斯自己独有的制度变迁理论。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迁是为了提高对经济活动的激励水平以及降低交易成本而进行的规则体系的调整与变迁.建国后中国的制度变迁包括产权分散化到集中化和产权集中化到分散化两个阶段.由于两个阶段制度提供的激励水平与内含的交易成本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增长结果.前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水平低且波动性大,后一个阶段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以及以物质激励为主体、多种激励方式并存应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理性制度选择主义理论之精要 ,从制度均衡与制度变迁的辩证关系的角度 ,对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改革趋向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认为这个趋势主要可能表现为三种形态 :从价值上表现为高效政府 ;从范围上表现为有限政府 ;从伦理上表现为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主要在三个向度上展开:一是思维变革——从抽象理性转向唯物实践;二是主体关注——从抽象主体转向现实的实践的人;三是制度变迁——从资本现代性转向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实质是通过对传统哲学的清算,确立科学唯物主义的批判原则;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和现代资本主义弊病的揭露,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解构,从而建构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即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非形式化的思想火花、偏重资本要素投入、致力于寻求可持续增长的发动机、注重制度建设等几个阶段。就我国经济增长而言,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脉络蕴含如下启示:一是要摆脱依靠投入求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二是在结构转换潜力和后发优势日益枯竭时,必须注重通过制度建设为经济可持续增长输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马克思制度变迁多样性假设探讨的基础上讨论了几个例证,即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基础的东西方差异、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设想及实现,以此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的多样性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一个灵活的制度变迁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产权清晰 ,经济主体才会关注效率 ,由此产生的对新制度的需求是制度变迁的第一推动力。为了保证政府提供的是一个有效率的制度 ,还需要发达的社会中介组织 ,以及企业家同政府之间有一个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说明了经济社会学中,制度与行动关系的理论架构。首先,本文分析了社会学、经济学关于制度与行动关系的理论演进历史。说明了目前经济社会学关于制度与行动相互作用的二元框架:制度为行动提供目标、背景、手段,而行动者通过不断的选择,决定制度的有效性与发展方向。其次,本文介绍了制度与行动关系的分层结构,说明了制度关系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度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制度的渊源、制度的有效性。最后,本文总结了制度与行动关系理论架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生产力的进步 ,劳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际 ,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 ,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文章着重对我国劳动者劳动的特点和我国劳动者劳动创造价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主义与制度变迁研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张力,但同时也为理解制度变迁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有益而丰富的理论资源,制度变迁研究理应成为新制度主义的重要内容。新制度主义各流派对于制度变迁的关注点不同、对于相关问题的阐释各有侧重。然而,基于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制度变迁的发生机理,基本上可以从初始动力、运作机制、路径形成等三个方面予以考察。其中,外生变迁与内生变迁是对制度变迁根源的两种不同解读,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揭示的是制度变迁的持久动力与运作过程,而制度变迁的轨迹则由既有制度、权力、观念等因素所塑造。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制度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新 《理论探讨》2007,1(5):50-53
制度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是在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与制度文明具有内在的历史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从制度的设计、安排、运行和变迁着手,从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角度来整合社会各细胞的活力,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制度成为解释当前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研究制度变迁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时,其理论体系不断地在与其他的学科相互交融下已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分析框架的限制,新的研究方法或范式的出现,使其理论日益发展;但也正是如此,利用其他学科解释制度变迁时,或是学科体系不完善,或是研究的时限,而扩大了对未知领域的认识,因而,需要进一步地去探索这些空白.  相似文献   

19.
侯子龙 《学理论》2010,(29):136-137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公证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效用,恰好能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结果,维护社会信用体系。拟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对称与公证制度之间的关系角度,寻求发挥公证制度经济效用的有效途径,从而完善我国的公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也凸显出来。资源、环境等方面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有很大的提升,相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显现出其局限性的一面,继续放纵下去已经很难再有长足的进步。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有着比较详尽的揭示,也同样对于市场经济之下的发展方式有着切实的作用。因而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同时,应当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借鉴,用以指导和对照自身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