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以来.随着市场化、工业化的推进,现代城市开始兴起并成为社会结构变迁的主导力量。在城市化扩张和乡村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概念经历了滕氏理想社区、传统村落社区、现代农村社区三次重大演变,农村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因被引入城市经受城市文明的洗礼而具有了农业工业化、村落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自治社区化等一系列现代特征.从而构成了当前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城市贫困人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 《理论导刊》2007,(2):24-26
城市贫困人群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我国的城市贫困人群主要表现为城市相对贫困人群和绝对贫困人群两种类型。其产生的原因是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力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分配制度改革存在缺陷等等。解决城市贫困人群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非正规就业、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及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人口进城务工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陇海铁路修通至宝鸡,便利了与外界的交通往来,也为抗战全面爆发后沦陷区企业和难民内迁宝鸡奠定基础。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宝鸡社会经济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工商业繁荣的同时,传统的封闭社会也逐渐开放。电力作为照明应用于市民日常生活,河南人大量涌入宝鸡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并导致河南话成为官方交流语言,妇女也不再局限于家务劳动而进入工厂成为工人,西医医院大量出现扩大了就医范围。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
封建社会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中的男性和女性承担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析社会变迁与性别角色变化之间的关系,试图在其中寻找规律,以预期性别角色变化的趋势。性别角色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穆廷云 《学理论》2012,(10):84-85
城市不仅有外在的形式,还有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城市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即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城市精神的凝练是城市发展的自觉,城市精神具有时代性,伴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要形成良性互动,以城市精神促进城市发展,在发展中塑造和培育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6.
常媛媛 《学理论》2011,(30):52-53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从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日常运行等多角度建设低碳城市是我国抓住低碳发展机遇的关键。面对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式,融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政党的执政基础,是该政党之所以成为执政党的前提和条件。党的执政基础问题,本质上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思想理论、工作实践、党与群众的关系、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方式的改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全面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潇 《党政论坛》2020,(1):25-28
科技园区等城市新兴领域集聚各类高新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对创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乃至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城市基层党建推向深入的重要阵地。上海市杨浦区围绕如何使科技园区党建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如何把党建工作融入科技园区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等方面积极探索,对深入推进城市新兴领域党建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于外在看是一种经济现象,究其质里则是政治在城市的空间投射,隐藏着权力与权利的张力逻辑。如何正确看待城市化进程中的异化问题与实现城市治理的社会回归,呼吁城市政治学的理论阐释。遵循权力与权利的博弈逻辑,西方城市政治研究经历了精英论与多元论、增长机器论与城市机制论、公共选择论与新区域主义论等流派,成为解构西方城市政治现象的理论工具。在借鉴国外有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城市政治研究开始了本土化创新,当前聚焦于城市空间政治、城市权力与权利、城市政治结构、城市抗争运动等多维论域,初步回应了城市化进程的理论诉求,也提出了中国城市政治学的建构愿景。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制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中国社会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行政法制发展的历史背景,而社会变迁引起的各种转变也必将推动行政法制的发展。行政法制正是在与社会变迁博弈过程中实现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现代行政法制。  相似文献   

11.
卢岚 《理论与改革》2014,(3):134-139
社会变迁必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包括作为文化领域中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变革框架为三维动态体系:一是从历时性维度上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性变革的持续性特征;二是在共时性维度上解构思想政治教育历时性问题共时性承受所呈现的断裂性特征,以及在时空维度中研究其持续性与断裂性并存的双重特征;三是在以价值维度上研究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的两股力量(意识形态之应然力量与社会结构之实然力量)的双重变奏,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从二元性走向双重性的转换,从而在价值维度上实现持续性与断裂性的统一,形成逻辑自洽、学理相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与城市人口密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在我国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城市市区土地资源,科学确定城市的人口密度,是确保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能够满足实现城市化的需要,顺利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城市革命”与“政府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正在以“城市革命”浪潮的形式席卷我国,城市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战场;“包容性城市”、政府治理、城市经营三大理念将城市管理提升到新境界:城市革命必然引发更深层次的政府革命,政府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14.
追求现代性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基本方向,作为现代性核心价值的自由和平等则是其重要的思想航标。从事实看,改革开放是自由和平等不断扩展的历史;从理论上说,探索新道路也是从自由平等的意义上理解和诠释社会主义的过程。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与转型进入新阶段,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内在张力也日益凸显,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还在于继续推进自由和平等,尤其是要将扩大人的自由提升人的尊严作为更重要的价值选择。这就需要重新理解人,从提升人的能力、扩展人的自由创造中寻找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柳钦 《民主》2009,(3):15-17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球人口城市化已逾半数.我国城市人口超过5亿。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在使人们受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交通事故死亡和伤害事件增多.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持续攀升,精神性疾患明显增加,传染病传播加快,还有暴力、意外伤害、食品安全事件等等,所有这些,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健康的影响因素已从单纯生物因素转向社会、环境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6.
竞争性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经济增长乏力,城市化运行隐藏的危机以及城市病的滋生呼唤城市绿色转型.绿色转型作为切合实际的城市先进转型模式,能及时有效破解城市化运行中的病变.基于城市绿色转型的基准、肯綮及内在机理等理论诠析,通过对城市绿色转型与慢城、竞争性城市化的耦合检视,认为城市经济运行过程中慢城作为低碳宜居城,成为城市绿色转型建构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关于"场"的研究涉及物理学、社会学和传媒学。公共舆论具有强烈的可操控性,作为舆论制造的工具,媒体往往服膺于政治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理论视野的狭窄,我国的舆论场域呈现出舆论一律的畸形现象。然而,随着社会整体结构、心理结构、治理结构和媒介结构的变迁,舆论场域开始分裂、瓦解并陷入集体迷失的困境。网络舆论场域在变迁中得以构建,呈现出反噬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城市贫困的发生与城市化进程有关,也与城市权利的实现有关。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多伴随着贫困的治理,收入的差距最终将摧毁城市健康成长的物质与权利结构。中国的城市贫困隐藏在城市化的宏大叙事之中,体现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个体争取;在城市化已经完成的西方国家,城市贫困则体现为公共生活的机会丧失。从现象上看,城市贫困呈现出空间与职业的分布特征,但是劳动才是城市生活的权利起点,因此劳动权的保障应该成为城市政府的政策起点。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权利差距势必驱动人口流入沿海发达城市,从而形成单向度的权利选择,给一些城市增加了治理难度。因此,中国的城市治理还要立足区域协同发展,确保无差别的城市权利的全过程保障。  相似文献   

20.
张莉  杨守广 《团结》2010,(5):42-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已不再仅是公众居住的物质之所.更是其情感依托的精神空间。城市功能的现代化转变表明.公众才是城市生活的真正主体.从政府主治到公众参与.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意味着一系列理念的更新和实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