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确定在国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中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店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新形势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是衡量民族区域自治程度的尺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本文阐述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法律保障的三个层次的内容:自治权的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彦霞  张岚岚 《民主》2004,(11):10-1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配套法规,作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法律保障,二十年来在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民族区域自治由理论转向实践的主要标志。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在法律上确立为即将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保证国家政令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贯彻执行。而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和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以及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制订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0余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体现了国家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政治承诺,得到中国各民族的拥护和认同。今天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三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同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就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实施方面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下面是彭冲同志与记者的答问。 问:今年10月1日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三周年,您能否向我刊的读者介绍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况? 答:可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又是根据国家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多民族聚居地方。如何正确理解区域自治制确切含义,对于新疆进一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总路线、总方针,全面实施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新疆四化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什么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怎样认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一名称的科学含义?这不是什么新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多个民族共和国的联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这个决策在政治上和理论上是正确、英明和有远见的,它保障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9.
张溦 《学理论》2011,(6):37-3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经历了历史的验证而最终作出的选择。作为开放而发展的理论,在处理民族问题的时候,应该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是以中华民族这个大的概念为基础和精髓的,同时在追求民族平等的过程中要具体分析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承认多元一体的结构现实。民族理论界近年来有不少新的讨论,但是本文认为,民族区域自治还是在现阶段国情下,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治州政府是指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即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文章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分析了民族自治州政府能力的结构要素,提出自治州政府能力结构由推动经济发展能力、培育规范市场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和有效行使自治权的能力、灵活有效地贯彻上级国家政权机关意志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等构成.分析自治州政府能力的区域性、公共性、民族性、结构性、综合性等特点.立足于自治州政府能力提升的现实可能性和面临的困境视角揭示自治州政府能力的资源基础和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11.
嵇雷 《学理论》2011,(6):34-3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所具有的政治整合功能可归纳为以民族整合为核心、以领土整合为先导、以价值观念整合为基础、以目标取向整合为前提、以行为方式整合为重点等五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怀鲁 《瞭望》1985,(28)
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各民族间的相互平等,各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运用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早在一九二九年,在由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署名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就曾指  相似文献   

13.
从民族自治权的实现程度来划分,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形态划分为三种:过渡形态、自治形态和未来形态.在不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形态中,党和国家采取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不同方式或政策,培养选拔了一批批高质量的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部开发中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的贯彻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发展未能充分受益于国家法律和政策安排,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日渐加大。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最为集中的西部地区,应当积极探索和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尤其是将经济自治权立法活动与西部开发法制建设有机结合,使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受益于贯彻落实经济自治权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属于民主政治范畴.世界上不同政体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治理模式,中国采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解决民族问题,是由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国情决定的,也是符合各民族人民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的.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广西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经验与启示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两种不同类型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邓翼盛政党制度,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如何干预政治、控制或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干预政治、控制或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格局及活动方式、方法和程序等。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发...  相似文献   

17.
袁雪彤 《学理论》2012,(10):42-44,98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妥善处理民族问题,保持民族团结与稳定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定至关重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实施多年,但民族地区仍有不安定因素客观存在,尤其是对于幅员较大、地处边陲的地区",维稳"越来越被强调和重视。借用以民族区域自治为重要特征的民族型政区,以行政区划的有关理论,分析民族地区不稳定之原因,并进一步探究制度层面的问题;同时借用"专区"概念、放权及政治制度的有关理论探讨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过程中的几个政治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西部开发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政治问题 :一是民族关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少数民族地区既存的民族关系格局会受到触动 ,甚至受到冲击 ,从而使生成民族问题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二是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这里的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但自治地方的非自治民族的利益保障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成员还有可能提出增加本民族政治权利的要求 ;三是政治发展问题。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 ,少数民族地区有可能形成政治发展的新高潮 ;四是政治稳定问题。从长远来看 ,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将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在开发的一定阶段 ,也会生成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 ,因此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避免政治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权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享有的管理本民族事务及谋划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权.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决定,民族自治权具有自主性与从属性;区域性与民族性;权力性与权利性;共享性与独享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二重性特征。法律的不断完善,外部的有效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内生要素的结构性优化,族内族际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健全是民族自治权实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政治认同是政治系统得以持续稳定运行的前提,国家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形式。政治认同的建构与形成是认同主体、认同对象及相关因素的"三位一体"互动过程,政治认同主体是集多种特性于一身的"社会复合体",社会存在性是政治认同主体的基本特质,其具有一定的利益与意义追求,并集理性和非理性于一体。政治认同对象是由内(政治价值理念)、中(政治制度规范、政治组织机构)、外(政治行为)三个层次构成的"四位一体"结构。政治认同主体从心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政治态度)和实践(政治参与)两个维度,体现着其对政治体系的认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