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关怀是法律的本有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定法律、实施法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法律的人文关怀品质是人们认同和希望法治的重要因素。对社会中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尊重个体的人格尊严,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品质,是现代法律的本有属性和法治理念的重要内涵。法治的精神就是人文关怀精神,法律的人文关怀是法律对人自身命运与价值的高度关注与关怀。法律人文关怀的内容包括对社会个体物质生存、生活和精神生存、生活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制约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构建针对弱势群体的、以物质生活关怀、精神文化关怀和人文关怀为内容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的基本道德需要,关怀是人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道德情感,它体现了主体间的一种伦理关系。弱势群体关怀的核心是伦理问题,即"如何关怀"的问题。当前,在弱势群体关怀实践中,从理念设计到制度安排,从主体关系到组织程序都不同程度存在伦理失范现象,值得伦理审视与反思。在我国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实践中,必须通过物质帮助、制度伦理保障以及教育支持等策略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4.
杨玲 《学理论》2011,(12):234-235
美国教育作家马修.李普曼在《儿童教学原理》提出了关怀性思维(Caring Thinking),他包括欣赏思维、情感思维、动作思维、移情思维。这一思维与其他思维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塑造人、培养人的价值观念等都有很大的意义。目前,学校的教育看重学生创造思维与批判思维的培养,忽视关怀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怀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关怀性思维也对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启发:首先培养学生合理的关怀性思维的思考方法,其次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强调反思型教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
神话的浪漫性和玄奥性是人类在理性探索过程中的一种发展表现,古希腊神话思考方式是古希腊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组织社会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希腊神话用隐喻手法记录了人类历史,也展示了古希腊人民在发展初期表现出来的理性思维,超越了通感思维,超越了归纳法范畴,展示了对人的关怀,对今天的我们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8)
科技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科技伦理问题,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和伦理关怀。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伦理关系对科技运用的约束力有失去作用的可能,使科技伦理对于科技的伦理关怀陷入困境,出路在于用实践精神把握科技本身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的管理思想已经被现代工作普遍接受,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管理者自身的切实利益,保持人的理性和感性的协调,成为档案管理中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追溯这种管理思想的哲学渊源,在中国哲学语境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当下性的关怀,在西方体现为席勒式的自由审美的境界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下的人的理性的解放和精神启蒙。  相似文献   

8.
《红岩》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对英雄语言和心理的刻画,传达出一种终极关怀精神。《红岩》中的人物将信仰看做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作品中的主人翁们认识到将个人融入集体之中能实现生命历时性的意义,由此也实现了生命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鄢明定 《理论导刊》2008,(5):106-108
我国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状况,整体上在不断推进,但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仍时有所见.为此,要大力倡导新闻写作中的人文关怀.只有写作者笔下充满人文关怀,新闻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它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党委把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参与定点救治医院、方舱医院建设,提供酒店、疗养院为援鄂医疗队接待单位及救治隔离场所。同时,广泛开展职工关爱、人文关怀行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强大精神防线,在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上彰显央企担当。  相似文献   

11.
田右英 《学理论》2010,(26):310-311
当今的作文教学缺乏人的关怀的自觉意识。拟像世界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成了人的关怀的现实依据。自我的参与意识和他人意识是人的关怀的实践内涵。人的关怀品质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治关怀由浅入深有四个层面,其中对政治价值的的关怀是政治关怀的最高层面。由于对政治价值的关怀直面一般层面上的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所以它具有终极性。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4)
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吉利根将女性引入道德发展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构建了女性主义的关怀伦理,为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取向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的道德体系中,道德关怀是以一种"差序"的样态运行的,这种运行态势对我国社会的道德发展极为不利,从吉利根对道德公正伦理的质疑和修正过程,分析其关怀伦理的基本观点和重要价值,结合我国道德关怀差序存在的现实,希望对我国道德关怀的差序现状有所启示和纠正。  相似文献   

14.
石金丽 《学理论》2012,(21):32-33
宗教是被人们长期关注的一种复杂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对它的认识和研究也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作为对宗教问题和宗教现象的真理性认识,其精髓就在于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唯物地、辩证地、历史地、科学地揭示了宗教的产生过程、内在逻辑及其发展规律,同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唐文利 《学理论》2009,(28):233-234
高校图书馆在硬件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人文关怀的精神却在慢慢流失。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弘扬人文精神、实施人文关怀在高校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讨论的李煜词的宗教色彩,是一种非宗教教义的广泛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人生态度,是一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哲学,宗教与中国文化精神:兼论中国人信仰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与世界其他主要化的重要不同在于,中国化的基本精神是人主义的,不是宗教神学的,在中国历史上,官方信仰了、学信仰也间信仰互相交错又彼此疏离,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及其在整个民族化中的作用十分复杂,从全局上看,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互渗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褒庇的主干和基本线索,提供给中国人尤其是知识人以安身立命的依托。虽然道教、佛中国历史上也有长久的影响,但追求彼岸不是民族化的主要传统。了解中  相似文献   

18.
陈鸿雁  张维维 《学理论》2011,(2):278-279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场宗教复兴的热潮。促使宗教复兴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以"爱"的教育为理念、以人文关怀为原则的宗教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对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启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发扬民族精神在信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弘扬"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注重对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立足于人本身对宗教进行批判,其理论蕴涵着深刻的人本向度.首先,他揭示了现实中的人是宗教产生的根源,阐明了人本质的社会现实性;其次,立足于现实社会对宗教进行批判,恢复了人的主体意识;第三,指出了精神麻醉性是宗教的主要作用,要求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人的发展.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及以人为本思想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7)
思想政治教育以具有多层次规定性的人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关注人、教育人、发展人的特殊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特殊性,要求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并未对人文关怀有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等方面全面提高人文关怀的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