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围绕中国廉政建设的具体路径问题,学界一向有德治与法治之争。有人主张德治,有人主张法治,有人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其实,关于德治的各种提法,其含义始终未能超出古代儒家的以德治国的水平;而法治的各种提法,必须严格区分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源自古代法家,主张君主用严刑峻法来治理臣民;另一种含义源自西方  相似文献   

2.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应该在正确理解罪刑法定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厘清罪刑法 定原则与刑法司法解释的关系,把握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司法解释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坚持依法行政是推行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的关键。而依法行政必须转变行政机关人员的传统观念 ,树立起与依法行政相适应的四种理念 :树立现代法治理念 ,摒弃“人治” ,崇尚“法治” ,坚持法律至上 ;树立民主理念 ,实现民主法治化 ;树立平等理念 ,平等行政、公正执法 ;树立“德”、“法”并举理念 ,既要有强烈的法治观念 ,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3)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治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法治内容与法治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国未来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方向。各国实践证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样,法治也是我国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石。但是,法治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我国构建法治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路径是:坚持党的领导;以民为本;依法规范政府的行为;正确理解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健全法律体系;强化立法、执法与司法的制度配合。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郑重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现代领导实质上是法治领导,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依法领导、依法管理。决策是现代领导最基本的职能,现代领导决策法律化是“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6.
论“制度”与“法治文化”的关系王先勇本文的“制度”是就国家制度而言的。这种国家制度不仅是相关法律予以规范的结果,而且现代法律和由现代法律予以规范的制度(即现代法制)与“法治文化”息息相关。一、制度须法律予以规范董必武曾经指出,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相似文献   

7.
天理、国法、人情与中国法律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大琦 《团结》2010,(5):50-52
现代社会强调法治.而法治的基础是理性.典型的市场经济法治理论是把每个人假设成“理性功利人”.每个人为着自己的长远功利结合成共同体.经过理性的衡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治精神的构建是以一定的国家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9)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对法治观念的科学内涵缺乏系统化、逻辑化的挖掘。本文从法治观念这一概念的内在逻辑出发,分别探讨法治和观念的内在含义,指出法治观念的科学内涵是法治在人民群众心灵中的三重呈现结构即理性之认知、敬畏之感情和坚定之信念。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既是一种现代治国理念,也是一种现代政治文明,它在现代世界各国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秩序、规范和保障作用。但同时,法治也不是万能的,它有着自己的缺陷和治理边界。以德治国强调国家治理中道德的约束、感化和自醒作用,是现代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法治和德治各有自己的局限和治理范围。而法治和德治结合,不仅是治国方略上的“两手抓”,体现了治国哲学中的“两点论”和辩证法,也是对现实人类治理困境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流行的理论话语。这些话语是该时代学者理论思考的一个表现。在世纪交替之际 ,在学术界 ,再也没有比“现代化”、“法治”和“法治政府”这些话语引起政治学者和法学者关注的了。然而“熟知并非真知”。在现代化、法治、法治政府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由沈荣华先生所著的《现代法治政府论》(以下简称“该书”)一书就从这些流行的、人们“熟知”的话语入手 ,来破译其中的密码 ,提供一份中国学者的答案。“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源于 18— 19世纪的西欧英、法等国 ,然后席卷全球。《现代法治政府论》的作…  相似文献   

12.
法治指标化运动如火如荼,彰显了政府型塑的现代理性。法治指标是政府测量的参照系,位处改革前沿的常州正在致力于高质量的法治政府打造,遵循合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羁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可比性与发展性原则;人本性原则等;构建了常州法治政府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不仅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且也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思想,对于党所领导的中国法治建设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表现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强大动力;引导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评判法治建设的综合尺度;体现法治建设的终极目的。因而,“三个代表”思想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在灵魂。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治文明是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对其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借鉴资本主义法治文明成果,必须从“内核”、“中心”、“重心”、“基础”四方面着眼,舍此,社会主义不能实现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治理能力。在中国,无论是作为执政党的执政目标还是作为宪法的规范内容,法治国家都已经获得明确的政治基础和法律地位。作为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法治,最为关键的是两个方面的关系界定,其一是在多元社会中法律权威与包括政治权威在内的其他社会权威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一方面须梳理澄清法治之基本要素,避免法治观念之混乱模糊,以形成更为具体的社会共识,另一方面为避免法治流于空洞,则须从制度机制上保障法治治理能力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试论行政合法与行政合理原则的关系○孟大川依法行政作为现代行政和行政法治的核心观念,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和深刻,但它的基本含义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行政合法原则,二是必须坚持行政合理原则。坚持二原则的辩证统一,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市场经济的法治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具有其特定的有关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而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的根本游戏规则就是基于法治的规则。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转轨的目标。十五大又进一步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依法治国”。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往往只关注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的关联,却尚未充分研究市场经济与法治的联系。毋庸置疑,所有制问题是重要的,但是,法治是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因此,充分认识市场与法治的关系,是我们比较准确、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一环。一、传统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法治国家和国家治理具有共生性、同构性与统一性,"良法"与"善治",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在价值上,法治价值孕育和涵养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在制度上,法治体系培植和型构国家治理体系;在过程中,法治能力培育和塑造现代国家治理能力;在效能上,法治建设的成效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败。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法治价值导引法治体系,法治体系规制法治过程,法治过程建构法治国家,最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许志 《理论导刊》2003,(10):48-49
学术界关于沉默权的含义有过激烈的争论。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享有的针对侦查人员、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或者拒绝陈述的权利。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重要保障。沉默权体现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是司法文明的必然要求和人权司法保障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与法治     
关于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对于这一点,我们特别需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贯彻。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和谐与古代社会的和谐有着根本的不同。古代社会的和谐,是建立在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制度基础之上,所以它更多地是依赖和表现为人们的道德文化面貌。而现代社会的和谐,则只能建立在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之上。民主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平等的政治制度,法治则是民主的程序化及其规则的实现,民主和法治二者不可分离。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