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推进产业协调发展不仅是新时代成都平原经济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需要,也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分工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合作体系逐步建立,但产业同构现象还比较突出,各地在推进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统一、机制不健全、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协调发展,还需要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协同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优化产业协调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成都平原经济区处于长江上游 ,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 ,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态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但是 ,区域污染和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 ,生态经济发展还不强 ,水资源日益紧张。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极为密切 ,为此 ,区域应建设生态经济区 ,发展生态经济、树立生态经济观、实施污染与环境一起治理的方略  相似文献   

3.
张帆  蔡晓辉 《学理论》2013,(23):108-109
通过对成渝、关中-天水两大经济区制造业进行比较,并从重点产业、空间结构和重点开发区三大视角对其制造业趋同以及趋异进行分析,得出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结构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趋异现象。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结构的差异主要是依赖于各经济区的优势产业进而呈现出趋异的现象。这个结论能够引导我们在两大经济区的未来发展中排除相互竞争关系,形成比较优势明显的错位发展,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西部整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金融协同发展不仅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区域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使用2005-2016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八个市的数据,应用F-H模型、GMM估计方法进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对成都平原经济区金融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在无条件的F-H模型下,F-H相关系数为0.51;在有条件的F-H模型即剔除该区域政府影响后,其相关系数为0.25,该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大幅提高。由实证结果可知,政府行为对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影响明显。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金融协同发展,需打破地区行政壁垒、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形成区域一体化金融结构和管理体系,通过地方立法保障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要靠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抓住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利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关键性项目的带动,提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经济区发展中的陆海统筹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海统筹的本质和目标是区域统筹。文章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和陆海统筹发展现状,表明环渤海经济区陆海统筹存在区域差异;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陆海统筹经验基础上,本文从制度、空间、产业、设施、生态等方面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区陆海统筹的战略重点和内容,并指出要充分发挥北京在环渤海经济区陆海统筹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四川省的"五大经济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都平原经济区返乡农民工创造了"鸿雁经济"的回流,带动整个四川经济总量的增长。在农村就近创业,有助于实现农民工的个人价值,有助于推进国家、社会的发展,有助于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东南板块",商洛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在经济区的地位作用和相对优势,选准功能和定位,主动接受经济区的辐射,有效承接区域内产业布局构建.要把外源性经济作为加快自身发展的推动力,大力实施产业开发战略,加速资源优蛰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以资源密集型为特色的产业结构逐步向以资源、技术为特色的产业结构转变,确保商洛在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作构筑“西三角” 打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随着经济格局的不断交化,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只有携手合作,构筑"西三角"经济区,才能贯通西南与西北,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打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一、海峡经济区位居全国八大经济区中游 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国区域规划的研究中,综合考虑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体系的建设等因素,把全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海峡经济区、大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西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其中地处沿海的有五个。海峡经济区的范围包括福建全省、台湾地区、浙江的温州、丽水,广东的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市,江西省的抚州、鹰潭、上饶、景德镇市。除了台湾之外,其他基本上与海峡西岸的范围一致。  相似文献   

11.
知识溢出、聚集经济与成渝经济区协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作发展是区域经济学从经济发展的空间层面来研究各子系统的协调性,而聚集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基于产业层面的自组织的一体化发展形式。聚集经济一旦形成,聚集经济的外部性使聚集效应可以延伸到所有行业(经济活动)并促使专业化分工、创新发展以及区域经济活动在行业内和行业间相互合作,从而促使区域的协作发展,而知识溢出被认为是产生聚集经济的重要动力和来源,并且是聚集经济的一个必然结果。本文认为聚集经济这种内在机制是实现成渝经济区超越于行政干涉的协作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第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积极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在经贸方面,进一步发展两岸产业对接集中区、高新技术产业带、农业合作试验区、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海洋产业开发基地、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海峡西岸物流中心、国际知名的海峡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在海西经济区建设还是在海峡经济区的建设中,福建都需要大胆地解放思想,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加快海峡经济区合作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福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制订和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紧紧抓住“发展”与“合作”两大主题,努力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内陆经济对特殊政策、资金支持和先发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了增长依赖从而易掉入“梅佐乔诺陷阱”.摆脱陷阱的关键就在于内陆经济区面向新经济,利用移动互联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方位融入新经济时代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推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形成的因素 (一)香港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初期,香港由于经济发育程度比较高,加之土地、劳动力等成本高居不下,大批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急需寻找境外生存的出路,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拥有毗邻香港、文化同源的优势,承接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迅速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地区的增长极,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我国其他成熟经济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相关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三级评价体系,对成渝经济区16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定量测评,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各城市的竞争力类型,最后得出成渝经济区提升整体实力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付一凡 《学理论》2011,(24):77-78
结合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分析产业集聚对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出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成渝经济区地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重要的战略定位赋予了它改革与发展的新内涵,其自身的创新发展对于带动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也是成渝经济区未来崛起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是经过长期的准备和酝酿,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