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理论》2015,(3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并确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想实现其总目标就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并做到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和基本途径做了详细论述,综合阐述了建设法治社会对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将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必然选择。在价值基础层面,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基础、发展理念和社会价值方面具有通约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互通基础。在耦合机理层面,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架构,具体展开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对接,实现内容体系上的相互涵养与功能互补。在实践路径层面,从主体规范和社会培育两个角度,探讨法治中国建设如何吸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夯实其文化根基与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3.
将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必然选择。在价值基础层面,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基础、发展理念和社会价值方面具有通约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互通基础。在耦合机理层面,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架构,具体展开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对接,实现内容体系上的相互涵养与功能互补。在实践路径层面,从主体规范和社会培育两个角度,探讨法治中国建设如何吸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夯实其文化根基与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8,(1):11-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既是新时代对于法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新时代对法治的基本诉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迈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更需要法治的积极作为和有效担当。新时代需要法治的引导和保障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时代需要法治的引导和保障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新时代需要法治引导和保障中国现代化强国的建成。  相似文献   

5.
殷峰 《理论导刊》2007,(6):33-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依靠法治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新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诉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通过立法科学化、政府法治化、司法公正化和法治文化普及化,法治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而法治正是实现这样理想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其核心内容就是运用法律实现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来满足公民权利保障的需求,以实现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均衡,保障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有良好的法治基础和有力的法治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实现.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0)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们党和人民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但要最终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还需要更好地实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我们党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但是,也必须清醒看到,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在人民群众当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法治建设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执政党和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和目标 ,而且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一、要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法治 ,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原则和方法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早在 1978年 12月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更深刻的解读和把握,催生了执政理念的历史性飞跃,由此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现实基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价值取向,由此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由此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试论推进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对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升执政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实现法治政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策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管理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首。清楚地表明了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只有成为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所以...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  相似文献   

14.
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思维模式,其逻辑起点是治理活动(包括公权力的运行和广大民众的守法),它具有治理、合法、公平正义与责任等特征。我国当代的法治思维,应立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基点上进行,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并应遵循党的思想路线这一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法治思维才有可能不偏离方向,才能得出正确的思维结果,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5.
于滨 《瞭望》2006,(4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5日召开会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必须”,其中包括“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此前,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初对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出了重要批示,指出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在部署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罗干同志、周永康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当前,全国政法系统正在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深入开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责任,决定执政者必须树立法治意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去化解社会矛盾,追求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如何养成领导干部法律思维的习惯,各级党委与干部教育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陈海松 《党政论坛》2008,(15):52-5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责任,决定执政者必须树立法治意识,并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去化解社会矛盾,追求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如何养成领导干部法律思维的习惯,各级党委与干部教育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董节英 《理论视野》2012,(12):55-57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法治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依法执政的提出和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法治控权理念的逐步明晰与深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人权入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权保障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法治建设所追求的崇高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需要法治文化的参与和共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语境下的法治文化,可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法治建设的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之一。党领导人民在法治建设的路径上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成为了领导建设和发展法治文化的核心力量。建设和发展法治文化,也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齐佳民 《学理论》2008,(5):38-39
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将“弘扬法治精神”首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这是继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民主法治建设领域具有战略性号召力的新概念,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对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刻认识,标志着法制宣传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