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3)
从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到当今的代议制民主,民主的观念由来已久,但对其内涵的解读又充满争议。美国法哲学家德沃金跳出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扛起价值整体主义的大旗,提出了基于尊严二原则的伙伴民主观,强调政治社会的成员都必须带着对所有其他伙伴平等的尊重和关心而行动,要竭力使法律符合他们关于每个公民的尊严都要求什么的善意理解,这远远超出了多数民主的要求。德沃金的民主观推进了对民主价值的深入阐释,势必对民主政治的理解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2.
德沃金的权利公正论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二芳 《理论探索》2005,(1):109-111
德沃金提出了强势意义的权利、平等的关心和尊重的权利、道德权利等观点 ,他认为权利是通往社会公正的唯一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权利公正理论。针对当前世界出现的社会公正问题 ,研究这个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志明 《瞭望》2020,(4):46-47
重心下移、聚力聚焦,增强党建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带动力.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变替民做主为由民做主,解决法律管不上、道德管不住的问题.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德育人、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4.
虽然不断出现的新型权利主张是自然权利、道德权利和习惯权利等多种权利形态的复合体,但基于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密切相关性,不能简单依据法律条文就对其进行否定,而应以德沃金的权利理论为指导正视其他权利形态,并以社会转型为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新型权利主张的主体、内容、客体等构成要素之所以发生一系列历史变迁,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转型使民众向国家发出分配正义的社会诉求。对此,必须立基于社群主义的政治立场,采纳自由主义的法学元素,严守法定权利的本质属性,明确新型权利主张法定化的具体标准:真实性、准确性、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法德合治"是对中国传统"礼法合治"的扬弃,是对西方"唯法治论"的超越,强调法与德的内在一致性。科学把握"法德合治",一方面,应当认识到"法德合治"是对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涵括:在立法上坚持实质法治优先,把道德规范作为形式规范的前规范;在法律实施上则须坚持形式法治优先,把道德作为解释法律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法德合治"意在表明"德"是理想主义法治和实用主义法治的平衡器,要在理想主义法治与实用主义法治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德治作为两种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社会调控方式,特点各异,长短并存。二者都是行为规范的总和,但道德调整的范围更广、更普遍,带有自我调节的“柔”性;法律调整的范围有限,特指性明确,带有强制调节的“刚”性。道德长于对人内在信念的调整,而法律注重对人的外部行为的规范。因而,二者相比,德是法的高层境界,法是德的最低标准,德是法的“上位”,法是德的“底线”。由此可见,法律需要道德的辅助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李文红 《民主》2023,(10):28-29
<正>他是民进全国先进个人,民进全国履职能力建设先进个人,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陕西省教育厅首批教育专家……他就是高杨杰。躬身笃行德为先立德树人践行者高杨杰秉持以德为先,坚守立德树人。在从教三十三年和二十九年的民进工作期间,他始终致力于“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在学校管理、语文教学和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渗透叶圣陶先生的“人本德育”的教育理念。他带领教师努力践行“教育唯爱与榜样”,凝练了“爱注教育知行一生”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具备德才识量四疗面的素质.所渭德,就是德行,才就是才能,识就是学识,量就是气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有没有气量,量大量小又是决定他所领导的事业成败,他做人做事成败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的吕布能力非凡,"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但德性太差.谁用他,谁就会给自己造成祸害.丁建阳任用了他,没多久,他就杀了丁建阳.董卓信用他,还将他纳为义子,他又杀了董卓.后来曹操生擒了吕布,正在迟疑是否任用他之时,刘备进言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董卓太师乎!"曹操听后猛省过来,免除了可能的后患.唐李世民总结用人时说过:"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功;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我们党的干部标准历来是德才兼备,德与才相比更应注重德.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坚持依法行政是推行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的关键。而依法行政必须转变行政机关人员的传统观念 ,树立起与依法行政相适应的四种理念 :树立现代法治理念 ,摒弃“人治” ,崇尚“法治” ,坚持法律至上 ;树立民主理念 ,实现民主法治化 ;树立平等理念 ,平等行政、公正执法 ;树立“德”、“法”并举理念 ,既要有强烈的法治观念 ,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1.
波恩专电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8月31日在东柏林签署了德国统一条约。这是两德自今年5月18日签订关于货币联盟的第一项国家条约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条约,也称第二项国家条约。这项国家条约的签署为两德统一奠定了法律基础,民主德国将最终彻底、完全归并到联邦德国。  相似文献   

12.
李蕊娟 《侨园》2012,(8):16-17
爱上“同桌的你” 1987年9月,李咏以优异成绩从新疆考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后,他也成了女生们私下议论的人物,不少姑娘对他感兴趣.可他只对坐在自己旁边的哈文有“想法”.她清纯的外表和不俗的才华在众多美女中显得与众不同.在班上,李咏表现得异常活跃,尤其是哈文在场时,他的表现欲更强烈,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常手舞足蹈.少女的心是细腻而敏感的,从李咏的眼神和言行中,哈文窥破了他的心事.  相似文献   

13.
《团结》2006,(2):F0003-F0003
彭健,四川省乐山市政协委员,民革乐山市委会委员,民革峨眉山南支部主委,现任四川省律协常务理事.乐山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四川仙山律师事务所主任。彭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2002年担任支部主委以来,积极发挥自身执业律师优势,先后多次为中共峨眉山市委中心学习组、全市副局级以上干部、全市乡镇干部讲授法制课。他还受聘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军人法律业余学校名誉校长,为部队官兵主讲《法律与法律素质》,受到热烈欢迎。彭健还主动为峨眉山市佛教协会全体僧众主讲《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刑法》,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永寿大师对此给予了高度称赞…  相似文献   

14.
相当一部分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的虚幻性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因过分张扬法律的工具性而走向了另一极端.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综观古今中外,法律制定与颁行的首要目的无不在于维护其社会秩序及顺导人性之“善”、“恶”.过分张扬法律工具主义势必与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之精神产生强烈的冲突,因而,以法律工具主义的极端化思想推行法治,只会堕落为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基于此,为使法的信仰强盛起来,必须加强法律权利之完善及执法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关于法律本质、法律适用、法律运行和法律价值的认识,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有机体系,表现出其作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智慧和理性.但是,由于社会情势的变幻不时触动着他作为一个诗人哲学家的浪漫情怀,使他的法治思考与实践又常常闪烁出非理性的色彩,令人扼腕.在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中,鉴往而知来,对于这种似乎矛盾的法律性格进行整体的文化反思,可以更理性地揭起当前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法律教育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由于德主刑辅思想和法律工具论占有主导地位,所以,法律教育在教育模式、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缺失十分明显。一、以吏为师的法律教育模式使法律教育完全政治化;二、培养目标的功利性导致教育对象的特殊化;三、法律教育内容的儒家化加深了法律知识的工具化;四、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导致思维方式伦理化。  相似文献   

17.
捷克工业基础在东欧国家中是最好的,经过1989年的震动,东欧各国都在经济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比较起来,捷克的日子好过一些。捷克工业和贸易部长德卢希向本刊记者发表谈话说,捷经济已渡过转轨过程中最困难时期,开始好转。德卢希部长率捷政府经济贸易代表团于10月底11月初访问中国。他在离京前夕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变革中的捷克经济情况和他对中捷两国贸易前景的展望。德卢希在1989年捷克政治经济制度变化后一  相似文献   

18.
全 面贯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是依法治“官”。干部道德失范是堕落腐败的前奏。被人称之为“道德的沙尘暴”的某些干部道德失范的问题 ,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我们不仅要在依法治“官”方面花大力气 ,还应该在以德治“官”方面下大工夫 ,唯有双管其下 ,才能取得成效。一道德是内在的“自律” ,法律是外在的“他律”。对于制约干部的行为来讲 ,道德主“内” ,法律主“外” ;对于抑制干部的犯罪来说 ,道德治“本” ,法律治“标” ;道德“扬善抑恶” ,法律“惩恶扬善”。加强干部队伍道德建设最可靠有效的手段就是实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治精神的构建是以一定的国家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周成泓 《理论探索》2006,(4):155-157
卡多佐法律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实用,强调法律的社会目的和社会效果,反对过分注重法律的逻辑。卡多佐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关于裁判方法的论述中。卡多佐认为裁判方法有四种,即逻辑推理、习惯方法、传统方法以及社会学方法。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卡多佐赞成法官造法,但认为法官造法只是例外;赞成司法审查,但坚持法官必须维护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