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求适用于中国体制情境的分权理论,是推动权力法治化建设的关键。2018年10月14日,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举办"新三权论:功能性分权理论研讨会",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权力制约监督理论体系展开深入研讨。立足于当前分权理论的本土化诉求,与会学者就"新三权论",即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功能性分权思路,进行了理论和方法上的辨析,并着力探讨了该分权理论的体系化建设路径。分权原理是普遍的,但分权形式可以多样化。区别于西方立法、行政、司法三分的控权思路,功能性分权是植根于中国自身政治、经济、社会基础的理论探索。功能性分权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助于形成中国权力制约监督理论的本土话语。  相似文献   

2.
行政问责制作为一种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制度安排,源于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其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和分权制衡论是其最基础的理论渊源。社会契约论是一种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人民主权理论集中表达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的政治理念。分权制衡论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黄金桥 《行政论坛》2009,16(2):45-48
著名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学说在美国制宪先驱们天才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为美国宪法及宪政实践的思想基础和灵魂.美国宪法及宪政中的"分权"与"制衡"是相辅相成的:"分权"是"制衡"的基础和前提,"制衡"是"分权"的目的与归宿,通过分权制衡机制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愿望.我们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4.
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以选任过程中的适度“分权”替代高度“集权”的制度创新。这是对传统干部选任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历史进步性是把高度集中的选任权力,通过分权的形式扩大了人民民主,强化了对选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成为从源头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共性深化分权理论的研究,勇于探索和推进微观层面的“分权”实践,是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腐败的实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被用来谋取私人利益。防止公共权力非公共运用的关键之点,是对权力实施制约和监督。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做到以法制权、以德制权、以权制权和以民制权。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筑牢思想防线。要激发领导干部自我制约和自我监督的内在自觉性,在思想上筑牢道德防线、纪律防线和法律防线。二是推进阳光用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民主监督,从而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赢得公众的信赖和拥护。三是坚持制度管权。制度管权是法治国家制约权力的通行法则,制度要具体实在,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确保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6.
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与协调的“权力三分”思想时下被普遍理解为“行政三分”。这一理解人为地缩小了其适应范畴。“权力三分”的涵义应该从管理过程的角度重新定义,将其理解成“管理职权三分”论。这种管理职能三分结构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有诸多不同,是适应于一切管理领域的治理结构。我国公共权力治理正面临“权力三分”政治体制改革趋向,需要在宏观政治体制上、行政系统内和执政党内三个维度上思考和构建“权力三分”制约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政府行政决策权的扩张,使得已有立法控制和司法救济机制对决策权的监督约束相形见绌,行政决策的合法性问题凸显。协商民主理论主张以公众交往权力制约行政决策权,从而提供了重要的约束途径。行政决策中引入听证的目的,在于发挥其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过滤器的功能;而听证笔录效力则提供了交往权力制约行政权力的通道;从立法上确立听证笔录的法律地位,建立政府对决策听证的回应机制,是推进和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廉政文化研究》2014,(4):92-92
<正>治理腐败的能力及成效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权力监督的视角来看,一些国家治理腐败的特点主要有:以法律规范权力,厘清权力作用边界,规范政党组织及其活动,引领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以权力约束权力,通过议会制度分权制衡,发挥党内监督、党际监督的约束功能,使权力行使受到有效制约;以权利监督权力,注重运用民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打压权力腐败的空间。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提高治理腐败能力,关键在  相似文献   

9.
《团结》2010,(4):14-14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近代分权学说由英国的J·洛克倡导,由法国的孟德斯鸠完成。它建立的根据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论基础是与社会契约论相结合的近代自然法学说。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9,(12)
合宪性审查是宪法实施和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不同于西方的违宪审查、宪政分权,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作为权力机关行使的权力。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不够完善,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审查程序和范围。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与反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腐败的存在与公共权力密切相关,作为公共权力运作的核心性规范,公共领导体制直接规定着高层领导者运用权力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腐败与反腐败活动。伴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开始现代化转型,从传统型权威和个人魅力型权威向法理型权威转换,其反腐败方略也相应地从注重思想教育和社会运动转向注重制度约束。与此相适应,必须深化公共领导体制改革,以制度创新根治腐败,包括:进行良好的宪政分权,发展直接民主;引入政治竞争,实行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强化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提高政府官员的廉洁自律度,等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市场中的权力主体也是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如果不存在有效的制约机制或者约束机制对这种自利性加以软化,政府及其官员的自身利益就会不断扩张,这种利益扩张又与行政权力的腐蚀性有着一种天然的共生关系,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公共利益的异化和行政权力运行的畸变。矫正行政权力运行畸变就必须实现行政权力设置的法治化,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行政权力监督的多元化和行政权力主体的自律化。  相似文献   

13.
法国廉政体系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的“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社会监督”等理论为基础,以议会、行政法院、预防贪污腐败中心、媒体等为主要支柱,发展了比较有特色的四项廉政制度——财产申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公共会计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法国廉政体系建设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注重预防的反腐败理念,有效发挥廉政体系中各支柱部门的作用,以及加强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经验,对我国廉政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点集萃     
□摘浅议宪政与行政程序湖北大学法学院谭琪撰文认为,行政程序是推动宪政实施的有利工具。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程序可以防止行政权力主体“道德风险”的发生,实现对权力的控制,体现宪政的要求,推动宪政实施。现代行政程序规定了行政行为的步骤、形式、方式、期限及其顺序等,它制约着行政权力主体——行政官员的具体行为,使得行政官员在行政行为中必须按照规章办事而不得任意武断,从而使得道德风险客观上能够减少发生。行政程序实际是就是为行政主体设置了一套行事的规范,这套规范制约着行政权力的行使,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以制…  相似文献   

15.
三权分立政治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具有普适性三权分立制包含分权与制衡两方面的内容。所谓分权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三个国家机关独立行使;至于制衡则是指这三个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三权分立制是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指导原则,它不能适用于中国。1.三权分立制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在哲学体系中属于唯心主义,在国家学说中属于超阶级的国家论。它和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国家的哲学思想体系与国家学说根本对立。三权分立的…  相似文献   

16.
<正>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法治的核心与精髓,其实质就是权力法定和以法律制约权力。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说到底就是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其法治逻辑的前提是公共权力的法定性,其要义是权力运行的程序性,其最终保障是基于民主与法治的统一。现实中公共权力特别是政府行政权力非公开化运行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的法治化程度不高,表现为公共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原理考察,违宪审查具有模式分化性与制度同构性,并建立在一定理念之上。违宪审查制度构造的理念基础是宪法的高级法观念、宪政理念与宪法保障思想、人权理念、分权理念、违宪审查权力理性思想等;违宪审查模式分化的理念根据在于分权理念的分野、违宪审查权力运作首要价值选择的偏差、以及基于历史背景与文化差异所形成的理念隔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29)
美国宪法是西方传统政治思想尤其是自然法思想的一个灿烂结晶。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美国宪政理念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民主权学说和分权制衡学说。人民主权学说说明了宪政产生的原因和目的,而分权制衡学说则是保障和实现人民主权之目的的基本手段。从人民主权与分权制衡的角度研究美国宪政理念,为其他民主国家的政治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玮 《党政论坛》2003,(11):21-22
我国宪政体制决定了我国的立 法监督模式只能以人大立法 监督模式为主。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特征是分工不分权,即国家权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在这个前提下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显然,这既不同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不同国家机关,同时又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立”体制,也有别于既不分权,又不分工,立法、行政、司法集于一身的“议行合一”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人大的宪政地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议会。从权力状况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全权性。在一些国家,国家权…  相似文献   

20.
正一、西方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基础和设置前提第一,人性恶论。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马基雅维利、霍布斯都主张人性恶。基于这种前提假设来考量和设计制度安排,政治结构就必须采取"人间互相依仗而又互相限制,谁都不得任性行事"的形式,这也就意味着权力行为必须得到相应的制约与监督。因而,人性恶论是西方权力制约监督立论的道德前提。第二,非天使理论。这是把人性恶的观点用于分析国家政治生活而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