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几年来,走私犯罪在经济领域的犯罪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危害极大。为了坚决、有效地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以下简称“决定”),对《刑法》有关走私犯  相似文献   

2.
货币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破坏国家金融管理活动,通过各种非法手段伪造、变造、出售、购买、运输、持有、使用假币,触犯《刑法》规定,依法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货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刑事立法均将其规定为犯罪,并加以严惩。  相似文献   

3.
投机倒把罪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数量较多、社会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犯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历来都把打击投机倒把活动作为保卫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必要手段。一九八二年三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第116条对一般走私罪作了规定;刑法第118条对重大走私罪作了规定;刑法第119条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走私犯罪的,作了从重处罚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  相似文献   

5.
<正> 经济犯罪作为一类罪的概称,指的是违反各种经济法规,破坏国家经济管理秩序,侵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危害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为。经济犯罪并非仅指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犯罪和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的犯罪,而且还包括第二章和第六章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及第八章规定的贿赂罪等六种犯罪。上述各种经济犯罪虽然各自有着自己质的规定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 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它在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惩罚犯罪来实现的:第一,通过惩罚犯罪分子,制止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破坏;第二,通过惩罚犯罪分子,可以威慑意图犯罪的各种不法分子和不稳定分子,保证经济建设不受干扰;第三,通过惩罚犯罪分子,可告知人们国家对某种行为的价值评判,从而为人民树立了辨别行为之是非的准则;第四,通过惩罚犯罪分子,可以极大地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同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从而在最大限度内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不受破坏。可见,刑法在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我国刑法中犯罪情节的概念我国《刑法》第10条明文规定了关于犯罪这个概念的定义。关于犯罪情节的定义,虽然在我国《刑法》中未做具体规定,但关于犯罪情节和从犯罪角度上理解的属于犯罪情节组成部分的量刑情节等概念的种概念却可以散见于我国《刑法》总则、分则及其组成部分,即我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军职罪条例》)、《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严惩治安犯罪分子的决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走私罪补充规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贪污、贿赂罪补充规定》)、《关于惩治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8.
假币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破坏国家金融管理活动,通过各种非法手段伪造、变造、出售、购买、运输、持有、使用假币,触犯刑法规定,依法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假币犯罪案件具体包括刑法第170-174条规定的伪造货币犯罪;变造货币犯罪;出售、购买或运输伪造货币犯罪;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犯罪;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犯罪以及刑法第151条规定的走私伪造货币犯罪等六类案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尤其是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严惩严重的经济犯罪更有其重要的意义。正确认定经济犯罪,既要从微观上对具体犯罪加以探讨,也应从刑法观和犯罪概  相似文献   

10.
俞燕 《犯罪研究》2010,(1):96-103
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称修正案(七)),对刑法中涉及贪污贿赂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犯公民权利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危害国防利益犯罪的一些条文作了修改,并增加了一些新的犯罪。其中一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修改即是将“老鼠仓”行为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1.
论新刑法对国有资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1979年刑法进行了修订,其中,增加了破坏国有资产的犯罪.为加强保护国有资产提供了法律依据.新刑法明确规定了破坏国有资产犯罪的罪名和法定刑,对于正确、及时处理有关破坏国有资产的犯罪,实现刑法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物质基础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六)草案》评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宪权 《法学》2006,(2):22-29
《刑法修正案(六)草案》着重提出了对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严惩损害上市公司和公众投资者利益犯罪、商业贿赂犯罪等内容的修正建议。其中既有拟新增的骗用贷款罪、虚假陈述罪等罪名,也有对现行刑法中已规定的犯罪在构成要件上和法定刑设置上的修正。从总体而言,草案的内容还是较为科学和明确的,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的决定》是对刑法的补充和修改.因此,进一步探讨它和刑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决定》和刑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刑法是对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而《决定》则是在新的情况下,就特定的犯罪  相似文献   

14.
欧阳涛 《法学杂志》2001,22(6):15-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经济领域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犯罪形态 ,其中金融诈骗犯罪就是 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类犯罪。这类犯罪 ,1 979年刑法没有规定 ,情节严重的 ,一般都以诈骗罪定罪判刑。 1 997年修订的刑法将其全部纳入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金融诈骗罪中 ,为这类犯罪的认定与量刑提供了法律依据。金融诈骗犯罪日益猖獗 ,深入探讨金融诈骗犯罪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法制日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规范化的今天,在严惩受贿罪的同时严惩行贿罪,是客观的必然,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必需,同时也是保证干部队伍建设的必需。 我国于1979年颁行《刑法》时曾规  相似文献   

16.
拐卖儿童犯罪不仅严重地侵犯了儿童的人身权利,妨碍社会管理秩序.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危害社会治安,而且给被拐卖儿童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在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时,既要对犯罪分子严惩,又要切实保护被害人家庭的合法权益,判决责令罪犯适当地赔偿经济损失。因此,笔者就拐卖儿童犯罪附带民事诉讼的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一、对拐卖儿童犯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必要性依照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一个犯罪行为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外,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主要在于犯罪者实施的犯罪行为在客观上是否给被害…  相似文献   

17.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略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是刑法施行以来,继《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之后,针对近几年经济领域里的犯罪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总结了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刑法有关条款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这两个补充规定的颁行,在立法上对严惩贪污、行贿、受贿、走私等犯罪作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下面谈谈个人学习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出生率回升,计划生育失控,人口增长势头愈来愈猛,破坏计划生育行为屡禁不止的严峻局面。但由于国家尚未将破坏计划生育的行为纳入刑法制裁范畴,致使不少人顾忌渐少,持权、异权、恃权超生、贿权、买权多生。当此,必须以刑事立法形式,即增加破坏计划生育罪来确实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势头。破坏计划生育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一时不易被人感受到的,而是导致长远的巨大的综合的社会危害后果的犯罪,故应属于《刑法》分则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其犯罪构成要件应是: (一)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为控制人口增长而进行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秩序。破坏计划生育的行为侵犯了国家的计划生育管理秩序而不是国家的其他管理活动秩序,这是识别破坏计划生育罪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就经济活动中,如何界定行为人行为是民事上的欺诈行为,还是刑事上的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行为提出几点看法。一、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特点及表现形式新修订的《刑法》为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一些特殊领域的诈骗犯罪作了专门规定。如将利用合同诈骗犯罪从原《刑法》诈骗罪中分离出来,进行分别细化,在新《刑法》中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第224条)、信用证诈骗罪(第195条)、贷款诈骗罪(第193条)、保险诈骗罪(第198条)等类犯罪已不是原来诈骗罪意义上的侵犯财产罪了,而是划归到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  相似文献   

20.
盗窃犯罪直接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滋扰人民群众的安定生活,破坏生产建设,而且发案率颇高,是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严重刑事犯罪,是我们长期以来打击的重点犯罪之一.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刑法第152条惯窃、盗窃罪的处刑部分修改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