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借贷是相对于银行借贷而言的一种非正规金融方式,是指出于满足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而在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其中既包括合法的民间借贷,也包括国家不予承认的非金融企业间的借贷,还包括地下钱庄、合会等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与非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方式,是民间资本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民间借贷涉嫌或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一方当事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并不当然影响民间借贷合同以及相对应的担保合同的效力。如果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并不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则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无须中止审理。  相似文献   

3.
民间借贷既是金融行为也是法律行为。针对现在借贷市场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对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进行清晰界定,对其搞一刀切或一味压制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监管立法,建立借贷行为监管系统,信息披露共享平台,通过立法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4.
薛玮 《法制与社会》2010,(15):103-104
一些当事人为了自己的非法利益利用民事诉讼制度的不足进行民间借贷的虚假诉讼,危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然而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民间借贷虚假诉讼行为的隐蔽性,在实践中如何识别和防范民间借贷虚假诉讼行为,始终是一道难题,本文在此就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案件的认定与防范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民间借贷,俗称地下放贷,自古就有。这几年由于私营和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借贷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据报载,全国民间借贷已高达300多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居民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也刺激了消费,活跃了市场,使社会闲散资金得到了有效利用。然而民间借贷的畸形发展,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因而导致了大量资金浪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已是人民法院审结的民事案件的第二位,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忧思。一、民间借贷债务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1.贪图高利,盲目借贷。有的为高额利率所诱惑,有的为承借方优惠…  相似文献   

6.
王惠荣 《中国公证》2012,(11):53-54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快速发展.大量的民间资本不断进入社会经济发展领域,民间借贷日益盛行。在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中.如何在引导民间借贷向规范化发展的同时,又保护好公证机构避免成为“法律消费品”,是每一个公证人都应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根据民间借贷的现状。公证机构在办理相关公证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温州“跑路潮”之后,又曝出了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崩盘致使老板自杀的消息,一时间,民间借贷市场陷入空前的恐慌气氛之中。民间借贷行为是否受法律的保护?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作为出借方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作为融资方,又该怎样防范自己触碰法律底线?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行法律对民间借贷调整的不统一,导致民间借贷效力之不确定,这成为民间借贷频现问题的重要根源。而民间借贷本身具有分配的特征,分配则具有法律的属性,因此,法律调整民间借贷具有合理性,其具体路径主要是:承认民间借贷民事法律效力、对民间借贷与银行借贷平等保护、强化对民间借贷的经济法调控、刑法要逐步对民间借贷松绑。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以来,尤其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防止通胀控制信贷规模,众多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及信贷渠道不畅,转向民间借贷市场拆借资金。加上实体经济不景气,民间闲置资金增多,或为追逐更大利益,资金从实体经济退出转投到民间借贷市场,造成最近几年的民间借贷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浅析民间借贷的几个法律问题张少鹏一、民间借贷的含义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公民个人的收入逐年增加,投资盈利意识提高,食利阶层人数增多,因而民间借贷活动十分活跃。从积极意义上看,民间借贷一定程度地缓解了银行放贷的压力,及时地填补了公民、法人对资金的需求,促进...  相似文献   

11.
刘泉谷 《法制与社会》2013,(29):171-172
民间借贷在我国具有悠远的发展历史,作为一种长久存在的借贷形式,民间借贷现象的存在还是具有一定的正当性的。不可否认的是民间借贷制度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与社会风险,这就需要法律对其进行更多的引导和规则,而并非一味的封杀。但是我国现今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管控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从立法角度、制度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公民与法治》2012,(21):41-42
2011年底,由高利贷引发的温州老板“逃亡潮”,引发了全社会对于民间借贷这一问题的关注。民间借贷其实离百姓的生活并不遥远,普通百姓无论作为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参与民间借贷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伴随民间金融交往的活跃,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明显增多.不服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纠纷审判结果而向检察机关进行申诉的案件数量也显著提高。总的来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即证据认定和法律适用。根据我们处理民间借贷纠纷申诉案件的经验.我们认为在民间借贷纠纷申诉案件中.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活动在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民间借贷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民间借贷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法律的规制三个方面分析民间借贷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性。其中,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主要集中讨论民间借贷市场的主体准入、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以及民间借贷的利率限制。  相似文献   

15.
数据     
《法人》2013,(8):8-8
8.6万亿——中国民间借贷总额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银行与家庭金融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有33.5%的家庭参与了民间借贷活动,民间借贷总额达到86万亿元。  相似文献   

16.
民间借贷警示录王玉春国家各项政策的放开,给城乡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作为银行信用补充的民间借贷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借贷关系、借贷用途、借贷金额、借贷期限、计息范围及形式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借贷用途的变化最为显著。一般情况下,发生在...  相似文献   

17.
正目次一、何为民间借贷登记二、民间借贷登记的功能三、民间借贷登记的范围四、民间借贷登记的法律效力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地方设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试点推行民间借贷登记。〔1〕但是,实践效果距离民间借贷登记制度的设计初衷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同时,相应立法也因超越立法权限而面临无法被适用的尴尬。这说明,目前对民间借贷登记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例如,登记之于民间借贷的功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姚克耀 《中国公证》2011,(11):34-36
民间借贷系指与金融机构的借贷相对而言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从本质上来看,民间借贷与金融机构的借贷一样.是一种以获得资金为目的的融资方式。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它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作为金融机构借贷的补充.它在国家银根紧缩的政策下愈显重要;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我国规制、引导民间借贷的相应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还不尽完善。  相似文献   

19.
民间借贷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几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存款名义利率已大幅降低,加之民间投资渠道十分狭窄,于是为谋求较高收益而发生的民间借贷日益增多,其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分析。一、高息借贷。民间借贷必须限定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利率限制上,按有关规定,民间...  相似文献   

20.
张勇 《法制与社会》2010,(36):96-101
由于民间借贷法律规定的不健全、人们之间诚信的缺失以及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增多等原因,民间借贷纠纷越演越烈。这一方面体现在纠纷产生的数量不断上升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纠纷的复杂程度逐渐增加。本文通过对江阴市人民法院滨江人民法庭(以下简称滨江法庭)自2006年至2008年期间审理的民间借贷案件进行调查研究,尝试得出民间借贷纠纷的成因以及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对策,以期减少民间借贷纠纷,正确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发挥民间借贷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