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战争中不同个体的不同记忆,合在一起就是集体的历史。而反映战争的资料,同时也反映了个体的命运。战争影响了很多人的性格,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一边拿起武器加入了保卫家乡的战斗中,一边保持着自己与农耕、与生产的关系,以亦兵亦民的身份生活着。  相似文献   

2.
战争永远被众生厌恶,但勇武总是被历史推崇。许多民族,在和平的年代里,都会通过某种游戏设计,让人保持勇武,让精神和身体凹凸起力量的线条,这大概是出乎生命延续的本能。康熙大帝的木兰围猎,以一种准军事演习的面貌,激发肌体的力量,更逼迫参与者张扬起无畏与血性。康熙曾数度亲征扫平海内,但迟暮之年,津津乐道的却是他围猎的成绩。围绕着中国西北的一个新月地带,名曰中亚,生活在其中的游牧民族,也有相类似的演练方式,那就是几个世纪来声名赫赫的"马背叼羊"。几个以"斯坦"为后缀的国度,还有阿富汗,人民都热衷这项危险的游戏,在阿富汗更被奉为国术。  相似文献   

3.
正版本:上海书画出版社《艺术与文明》一书的作者范景中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大家,也是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最早的中文版译者。在范景中看来,艺术是文明的命脉,虽然我们能凭本能感受艺术之美,却要借助历史和风格的框架来真正理解艺术之美。因此,《艺术与文明》在介绍从远古时期到中世纪欧洲的艺术发展史之外,更希望帮助读者建立起观赏艺术的不同视角,从艺术起源的历史背景出发,来思考其之所以诞生、发展的原因。例如,借巴黎圣母院分析建筑与音乐的共通之处,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因为他们都体现了"数的和谐",美妙的音乐由黄金比例的音阶构成,美妙的建筑则由黄金比例的结构搭建。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上千次国家间战争,我们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建立了国家间战争数据库。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争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血缘关系在短期内有助于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国家间战争与同文同种的关系或观念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或因果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表明,多极体系比两极体系更有利于和平。  相似文献   

5.
李春安 《南风窗》2007,(22):96-96
几个月前在山西和河南发生的黑煤窑黑砖窑事件,人的无助和冷漠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深远的,让我意识到的是人之恶的独特。动物来说仅仅按照自己的动物本能生活,在本能之外不会主动为恶;但人却不同,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自由意志,可以超出自己的动物本能自由为善、也可以自由为恶,人可以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贪婪为善,也可以屈服于恐惧和贪婪为恶,这种恶也远远超出自己的本能。  相似文献   

6.
台湾与祖国大陆命运与共──重温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50年历史的启示陈在正今年适值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割据台湾10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50周年,重温1895~1945年50年间的历史,可以得到一个明显的启示:台湾与祖国大陆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台湾...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正>201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具有特别的意义。70年前,在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废墟中的各国人民便踏上了战后重建的征程。70年弹指一挥间,回望过去,今天的国际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流。让历史告诉未来。为纪念正义与和平的胜利,本期特别推出专栏,邀请政治、历史和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战乱的历史。尽管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就向往没有战争的理想世界,然而,战争仍然不断发生。因而,探索和追寻战争的根源,便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本文(1)对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战争的起源学说进行纵向层次分析;(2)对西方学者有关战争根源的理论进行横向层次剖析;(3)把这两种层次分析结合起来,尝试性地提出有关战争根源的新的基本命题,并以此为基础来构筑一个关于战争根源的层次分析理论框架;(4)力图通过这一理论构架来审视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国际与国内战争以及战后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5)从基本命题出发,推出一个总的基本结论,并由此大致勾勒出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往廉洁之路一中外反腐败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季正矩/50.00·苏联兴亡史纲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78.00·廉政理论研究周卫东/26.50·西方现代思想史[美]罗兰斯特龙伯格/68.00·走向思维新大陆——立体思维训练贺壮/26.00·新战争[德]赫尔弗里德明克勒/23.00·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张骥/25.00·南京大屠杀之铁证——向全世界人民鸣冤的诉讼状林长生/22.80·聪明人办事的100个小技巧孙广春编译/23.00·聪明人说话的100个小诀窍孙广春编译/23.00·中国预算改革:民主与理性化马骏/23.80·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李昌来/3…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苏联在反希特勒的盟国——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进行的规模宏大的战斗,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其结果是决非事先就能够断定的。在胜利者眼中,战争的胜利在事后看来往往是无可选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也不例外。事实上却远非如此,直到苏联于1941年6月22日卷入战争,希特勒在东线战场的"闪电战"计划破产,尤其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  相似文献   

11.
列宁帝国主义战争根源理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的唯物史观发现,奠定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史和军事学术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提出了帝国主义战争根源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不平衡性是一种合乎规律的社会历史现象,从而为全面揭示世界战争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争夺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治的主要内容,从而为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和争取解放的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列宁帝国主义战争根源理论为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战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2.
大战略是一个大国避免卷入国际政治经济之纷乱、由强大成长为伟大的关键。作为战略概念的重要衍生理论,现代大战略研究源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勃兴于20世纪70年代,并对主要大国的政策行为产生重要且持续的影响。狭义的大战略主要关注国家对武力的运用或威胁运用如何与国家总体政治目标相协调,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广义的大战略概念则强调国家应当如何较为平衡地运用战争与和平手段,调节和调动本国甚至其盟国所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精神资源,以实现一个明确、适度和总体可行的宏大战略目标。现代大战略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历史经验中分析昔日大国、强国兴衰起伏的案例,以期明确作为一门艺术而非科学的大战略之内在机理及实践意义。中国拥有大战略思维与大战略缔造的深厚历史根基,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行将结束之际,中国大战略研究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重大,大战略研究者肩负重要使命。未来,中国大战略研究应注重聚焦当下情势、注重历史检讨和发掘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国家,都会以各种方式纪念那段永世难忘的历史。战争,尤其是让一个民族国家全力投入的反侵略战争,它所留给历史的,不仅仅是当时胜利的喜悦与光荣,更是一种精神的源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源泉。这一点,在俄罗斯和前苏联境内各国表现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4.
酝酿我们有一位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好朋友,他爱好和平的程度,已经到无法忍受别人拿战争来做任何比喻的地步了。我们认同他对和平的理念,但是战争的历史却活生生地交织在人类历史和思想的洪流中,这是不可抹煞的事实。而且有时拿军事策略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比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5.
迈克尔·霍华德是当代西方研究战争问题的著名学者,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剖析现有战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战争观。他认为战争是理性因素的产物,其根源一直都是政治家所知觉到的敌国权力的增长以及对于本国权力被消灭或者受到限制的恐惧;国家的存在既是产生战争的重要原因,又是维护和平的必要前提;民族主义曾经并将继续引发战争,同时也是国家进行战争的有力工具;战争必须加以控制,但很难被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南风窗》2005,(10)
崔健“给你一点颜色”崔健在前不久推出的新专辑《给你一点颜色》中,再次显示了艺术介入现实的勇气和技巧。今年以来该专辑和罗大佑的《美丽岛》,证明了华语歌坛还幸存着智商和血性。在网上早有流传、此番被收入辑中的《农村包围城市》里,崔哥是这样唱的——  相似文献   

17.
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国际关系的若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迄今已经50年了。这场战争进行的过程以及基本结局,对战后的世界事务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历史性影响。战后世界50年以来的发展,不但同这场战争的发生和结束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至今还笼罩在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光辉之下。即使在战争中,一些思想家已敏锐地指出,自从东罗马帝国崩溃以来1500年的世界历史中,尚找不出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可以同二战的反法西斯胜利相提并论。美  相似文献   

18.
网战龙虎榜     
(1)如果朝鲜战争晚10年再打……作者核武将军点击65水量13 www.nationfield.com中华军事网如果朝鲜战争晚10年再打,会是个什么样子?历史没有完全的重复,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当然会有所不同;但历史也不存在假设,虽然我们总会为一些曾经的片段而遗憾。比如当  相似文献   

19.
游乡 《法制博览》2008,(23):34-37
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人口灭杀事件,都是战争造成的。古代中国的战争非常频繁,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达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  相似文献   

20.
迈克尔&#183;霍华德是当代西方研究战争问题的著名学者,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剖析现有战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战争观。他认为战争是理性因素的产物,其根源一直都是政治家所知觉到的敌国权力的增长以及对于本国权力被消灭或者受到限制的恐惧;国家的存在既是产生战争的重要原因,又是维护和平的必要前提;民族主义曾经并将继续引发战争,同时也是国家进行战争的有力工具;战争必须加以控制,但很难被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