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之所以要谈谈北方农村的饭场,是因为有人不了解这种乡间民俗。而且也是由于世事变迁,这种淳朴的风俗已经日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记忆。3年前,我在武夷山市政府网站上看到过一篇由作者衷桥写的文章,题目是《建国初的苦乐岁月》。作者在《青菜萝卜家常菜》一节中,回顾了解放初期长江支队二大队五中队到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接管县政权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正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苏维埃政府建于1930年5月,距今已90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崇安苏区是闽北苏维埃政权的发源地,素有"闽北苏区摇篮"之称,在闽北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崇安苏区从产生到发展直到消亡,前后共经历了7年时间(包括民众局2年历史),其演变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第第一一阶阶段段(1928年10月—1929年12月)1928年10月,在崇安县委书记徐履峻领导的第一次上梅暴动后,崇安县民众局在上梅产  相似文献   

3.
崇安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的红色苏维埃区域之一。早在1928年9月和1929年1月,在崇安县委的领导下举行了“上梅暴动”,开辟了武装割据的局面。暴动产生的“民众局”是崇安县苏维埃政权的雏型。民众局下设组织、宣传、军事、劳工等七个部,各乡设执行委员,各村设民众代表,行使村一级政权职能。1930年4月,崇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相似文献   

4.
1942年6月,上饶集中营从上饶转移到闽北后,先后设营于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下梅,建阳县的徐市和回瑶.后又迁到崇安县的老鼠排。这期间,著名的爱国人士、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长林植夫就被囚禁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于9月21日至22日召开了长江支队南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长江支队二大队五中队南下崇安县工作的30多位同志应邀出席会议,中共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书记陈祥龙和武夷山市长张建光等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会后,与会人员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  相似文献   

6.
孙克骥,1917年出生于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这位开国老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的中心地区,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八七”会议后,陈昭礼回到闽北恢复党的工作,将建瓯支部、崇安(今武夷山市)特支扩建为建瓯县委、崇安县委。随后,闽北党组织逐渐从建瓯、崇安发展到建阳、浦城、政和、松溪、邵武乃至闽北各地,建立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红军队伍和苏维埃政权。闽北党组织自恢复之日起,始终坚持从思想、作风、组织上加强建  相似文献   

8.
潘谷公,原名潘善庆,字竹孙;曾用名潘祖彝、潘祖贻;笔名潘谷公、潘谷神。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城关人,生于1883年12月。幼年时,勤奋读书,娴于辞令。13岁那年,取得崇安县秀才桂冠。光绪维新。废科举办新学后,潘谷公在福州三牧坊的福建省立中学念书。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国岩仑铁道学院土木系深造。  相似文献   

9.
正"那时我才十四五岁,过福建与江西交界处的分水关时,一直回头望江西,挂念起家,但为了革命,还是要服从组织调动。路过崇安黄连坑、大安街,看到闽北红军教导队在打野操,他们头上戴着五星八角帽、威武雄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摘自左丰美《少小离家干革命——忆崇安早期的烽火岁月》左丰美(1918-1999),江西铅山县武夷山镇人,祖籍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吴屯乡。  相似文献   

10.
在火红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的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曾是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闽北苏区金融机构的所在地。它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块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闽北苏区是由方志敏的亲密战友黄道主持全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曾是闽北主要革命老根据地的崇安县上海、大安、坑口三个村的党支部,最近组织人员编写村史,为全县青年开展“读党史,忆传统,学先烈,干四化”活动提供了真实生动的好教材。这三篇题为《闽北武装斗争策源地——上梅》、《闽北红色首府——大安》和《革命红旗永不倒——坑口》的村史,已由崇安县委党史办编成《崇安党史丛书》在全县发行。  相似文献   

12.
1942年6月17日,被国民党顽固派关押在上饶集中营中的部分新四军官兵和爱国志士,在押解途中于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赤石镇举行暴动,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顽固派,激励了抗日爱国民主力量,其形式之独特,经验之丰富,意义之重大,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头自然村山边。1938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与东南分局的指示,原属闽北管辖的江西省部分党组织划归中共江西省委;中共闽浙赣特委和中共闽东特委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8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头村成立,省委书记曾镜冰、组织部长范式人、宣传部长王助、军事部长左丰美、民运部长汪林兴、职工部长俞雅鹿、青年部长王文波。省委下辖闽北、闽  相似文献   

14.
1939年初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在浙江抗日前线活跃着一支台胞抗日队伍。这就是由来自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台民垦殖所的福建台民组成的“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他们或发挥特长行医治医,救治伤病员,或以自身的亡国之痛宣传抗日救国,出生入死,艰苦奋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市(原为崇安县),于1949年5月9日解放,被誉为“福建解放第一城”。 解放战争时期,崇安是闽北游击纵队开展爱国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带。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南(平)古(田)(建)瓯地区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省党代会。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闽北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5团北上抗日75周年。笔者翻阅闽北革命武装发展历程的卷册后发现,这是中共党史、新四军军史上集部队番号、隶属关系多样性、跨省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一支革命武装。其发源地和北上抗日的出发地,均在原中央苏区县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现将闽北革命武装发展历程的七个闪光点介绍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崇安(今武夷山市)革命根据地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块金字招牌,是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诞生地和核心地。2020年5月是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和闽北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90周年,为了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特撰写此篇文章,以宣传闽北革命根据地形成的精彩历程。  相似文献   

18.
孙克骥,1917年出生于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这位开国老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的中心地区.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闽赣省委、中共闽浙赣特委、中共福建省委、新四军三支队崇安留守处等4个省级机关驻地。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闽北地委和闽北游击纵队活动的重点地带。  相似文献   

19.
福建崇安苏区是闽浙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9月和1929年1月,中共崇安县委领导了上梅暴动。1930年4月,崇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30年5月1日,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县苏设内务、土地、军事、国民经济、财政、文化、教育、裁判、工农检察9个部和政治保卫局,下辖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市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公元994年。即北宋淳化五年,1989年8月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地域面积2798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3镇4乡3街道115个行政村。地处福建省北部.与赣东北相交。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历史厚重,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