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奥巴马执政后的中美贸易摩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对华频频发起规模较大的贸易救济调查,并首次启用了特保措施,从而引发中关之间的贸易摩擦。当前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是美国国内贸易政治多方博弈的结果,其中工会利益集团是保护主义最积极的推动者。因此,要缓解中关之间因贸易摩擦而形成的困局,应该关注美国国内贸易政治的因素,重视工会利益集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印度农民经济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农民经济的分化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自1947年8月印度摆脱殖民统治以来,随着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迅猛增长,印度农民经济的分化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和趋势。分析这些新的特征和趋势,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当代印度农民和印度社会...  相似文献   

3.
何鑫 《南亚研究季刊》2004,(4):103-106,117
印度是一个科技实力较雄厚、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 90年代以来 ,印度的军事战略发生了改变 ,与此同时 ,印度经济开始加快发展步伐。本文将通过研究印度的新军事战略类型 ,来分析印度实行这种新军事战略下的经济意图。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印度的出口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印度的出口政策分析张维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外贸政策上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一直采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做法。印度也有其特殊性,1947年以前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其经济模式也显示出殖民地经济的特征,尤其是它作为英国工业原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南盟经贸合作制约因素及经济一体化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胜 《东南亚》2010,(1):33-38
中国和南盟的经贸合作对于加快南盟发展和促进中国——南盟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对华贸易赤字,印度对中国的严重猜疑,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冲击成为制约中国与南盟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提升中国在南盟中的地位,从次区域和双边合作项目着手,是推进中国与南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印度反倾销总局成立以来 ,为加强反倾销调查过程的透明度和提高公众对反倾销问题的认识 ,积极采取措施 ,加大对反倾销救济措施的概念、实体法律规定和具体申诉应诉程序法律规定的宣传力度 ,加强与国内产业各部门和其他相关组织之间的互动和协调工作 ,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以来,印度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通货膨胀。2008年后,印度经济运行逐步呈现出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货膨胀加剧的困境。就印度而言,过量的货币供给、宏观经济政策不当、人口和收入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经济结构等成为当前通货膨胀恶化的主因素。为此,印度政府动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印度的经验表明,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措施,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通胀稳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8.
印度海外利益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与中国同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自1991年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以来,印度海外利益的范畴大为扩展,海外利益保护成为印度对外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印度在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保护其海外利益的措施和手段,包括在建立健全对外决策和执行机制、不断完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运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对外援助、军事手段、民主价值观等观念性力量及民间力量等。印度的海外利益保护对中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17世纪末以来,随着欧美势力在全球的扩大,尤其是它们逐渐控制了东南亚的领土和贸易,对华贸易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长。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禁至鸦片战争爆发为止,对华贸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作为分水岭,前期为多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令世人瞩目,其2001-2012年实现了年均7.1%的经济增长率。但自2012年一季度起,印度经济增速持续下行,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发展动力明显不足。2013年以来,印度经济金融环境更趋恶化,印度卢比大幅贬值,国际资本出现净流出,印度爆发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有所加大。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印度利用FDI的经济效应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经济作用是多维度的,本文从多个视角透析FDI对印度资本形成、技术溢出、产业演进以及贸易结构的作用,从而揭示FDI对印度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提出对中国利用FDI的启示,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印度经济发展动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印度是一个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国家,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但由于各种原因,印度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长期存在明显逆差。近几年来,中印两国贸易迅猛增长。但无论是一般贸易还是旅游服务贸易,印度都处于逆差状态。本文从历年的数据出发对印度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中印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减少两国因旅游服务贸易不平衡而造成的矛盾,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谷俊  杨文武 《南亚研究季刊》2011,(1):102-108,114
同属于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印两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化和教育往来的传统。近年来,随着中印两国高层频繁互访,经贸往来关系不断发展,民间交往更加深入。在印度"汉语热"悄然兴起之际,研究印度汉语教学发展状况,探究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印度汉语教学的对策建议,为促进中印教育文化交流、增进互信和发展中印两国友好关系,传播中华文明和拓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印度对外贸易自由化模式改革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调整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我国调整外贸模式时应把握住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和限度;其次,我国应积极构建适应WTO的贸易政策体系,在外贸中争取主动;最后,我国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才能有力支撑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5.
殷永林 《东南亚》2009,(3):46-50
受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短期内中印商品贸易处于下滑和恢复增长阶段。受目前中印商品贸易规模、印度对进口中国商品心存疑虑以及中印商品贸易严重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中期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印商品贸易将进入平缓增长期。为保持中印商品贸易持续增长,中印双方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视角中的印度与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印度重新意识到东盟对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重要性,及时提出“东向政策”。印度调整东盟政策,提升与东南亚的战略关系,是印度实施全方位外交、推行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将给东亚区域合作及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应适时调整与东盟、印度的关系,增强中印两国在东南亚的共同利益与合作愿景,推动中、印、东盟三边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区域化逐渐形成的新背景下,以及在印度重新热衷于实行其“面向东方”政策之后,本文力图强调这样的因素和势力:它们决定了南亚和东南亚这两个新兴重要地区之间贸易与投资的一般特征与潜力。为此,本文试图主要从南亚,特别是印度的观点来研究这些问题,在它们看来,中国当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最重要势力。  相似文献   

18.
印度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符合发展经济学中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理论。印度经济特区的四个发展阶段反映了经济特区生命周期、经济特区政策、对外贸易和引进要素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逻辑。后金融危机时代印度经济特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好好把握机遇,整合好经济特区发展的制度性要素、资源性要素、知识性要素以及文化性要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叶以来印度对华政策中涉藏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问题”在中印关系中一直是印度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度政府对华政策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印度政府用以制华的一张牌。随着中印关系的发展,“西藏问题”在中印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就印度对华政策中涉藏行为的回顾、对其西藏政策出台背景的分析以及对中印关系中“西藏问题”前景的预测,揭示中印关系中“西藏问题”的实质,指出“和平发展”不仅是中印两国国家利益所需,也有助于“西藏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境内外藏族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