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实施需要相应的增长极作为平台和支撑。本文研究了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的内在必要性及西三角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现实可行性,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徐永德 《当代党员》2009,(11):38-39
“西三角”经济区包括以成都、关中、重庆三大城市群为主体的61个城市,幅员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14026万人,GDP总量2150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9%、10.6%、7.1%,占西音部地区的5.4%、38.4%、36.9名,人均GDP为15332元,是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条件较好、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伊犁州党委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大伊宁"经济圈的发展思路,旨在加快完善当地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首先分析了"大伊宁"经济圈内各县市基本情况,并从对"大伊宁"经济圈的认识、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的主体和重点出发,分析了加快推进伊犁河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宗庆 《新长征》2014,(4):56-57
人才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实践证明,谁拥有数量充足的优质人才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全省实施“三化”战略,加快实现人才强省的关键阶段,必须要不断创优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区域党建一体化不仅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建新要求的重要体现,也是解决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现实难题的重要举措。当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毗邻党建等区域党建一体化实践形态,这些创新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红色资源和党建力量分布不均、区域党建一体化规划仍不完善等困境。对此,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长三角区域党建联动;统筹长三角红色资源,调动长三角区域党建力量等路径,推动长三角区域党建一体化,从而带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的工业产业结构同构化与以分权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变迁大背景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对长三角区域产业同构程度进行判断虽然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同构化所反映出来的制度缺陷问题,及长三角区域进行产业分工所必要的制度环境问题。从政府、企业、市场三个层面分析区域产业同构化问题的制度成因,能够触及区域产业分工背后更为深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长三角区域社会突发事件的特点既有全国共同的诸如生成不确定性、演化突发性、成因复杂性与频繁性、外显时空性与演化性等基本特征,又体现出自我的一些特性,具体有:社会突发事件在长三角以区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政治性的突发事件少,社会性突发事件多,且突发事件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突发事件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呈增长态势,突发性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社会安全形式严峻,各类突发事件影响增大;宏观经济性的突发事件成为主体,自然性和生产性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增大;社会性突发事件的演变与政府作为不当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共同构成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和具体内容。区域发展主要研究生产力空间分布的性质、质量、数量和结构,中国区域经济明显体现出以行政区域划分的经济格局和经济内容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抢抓机遇中沉着应对,在履行职责中转变作风,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0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跃居全省县市区第1位,比1997年前移30位,年均增长45.2%,出口创汇连续4年名列全省县区首位。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98亿元以上,增长35%以上;税…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在十七大上列为五化之一。它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信息化经济是一种伴随着信息化的进程,通过学习实现的创新密集型经济,是通过买卖时间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学习型经济。通过信息化经济的发展,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率和总体竞争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内陆经济崛起成为重大新特征,将对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内陆区域中心城市是内陆经济崛起的极核,内陆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内陆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样本。本文以成都为例,在深入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内陆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对其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概括:加快"双重"开放,发展内外源相结合的开放型经济;保持投资高速增长,培育投资与创新相结合的增长动力;建设超大城市区域,提升经济空间组织的一体化水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构建政府与市场相协调的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李超钢 《前线》2009,(9):40-41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扩大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丰台区委、区政府紧密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抢抓历史机遇、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区域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保增长,全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董焕祥 《求贤》2006,(2):12-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滨海新区的生要组成部分——汉沽区.带来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全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体制、优化人才环境的形势推动下.我区人才环境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区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大格局中.突出特色.打造强势.建设海滨休闭旅游度假区、海洋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沿海都市型农业观赏区.建设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海卫星城。这为我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李娟 《理论导报》2014,(1):32-33,36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不断发展形成的中国经济三大增长极,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还需要依靠另一个经济增长极的出现。从全国来看,有多个区域有实力来争夺这个第四级,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中部地区强有力的支撑,"中三角"的崛起必然会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中部地区构建"中三角"城市群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相似文献   

15.
在“一国两制”实践中,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并存是人民内部新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矛盾的直接根源。其中两种不同性质经济基础并存是诸种矛盾最深刻的根源。必须坚持国家统一原则,“两制”长期共存、合理分权原则,用“一国两制”、发展经济、依法治国、沟通交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妥善处理“一国两制”实践中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6.
17.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不断发展形成的中国经济三大增长极,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还需要依靠另一个经济增长极的出现。从全国来看,有多个区域有实力来争夺这个第四级,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中部地区强有力的支撑,"中三角"的崛起必然会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中部地区构建"中三角"城市群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08,(12):11-12
30年前,1978年的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不仅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还特别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而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人才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袁国英 《求贤》2006,(9):5-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证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一五”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这对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只有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才能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成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本课题讨论依托成都中心城市的优势,建立以成都为中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尽快成长壮大的若干对策思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