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银  陈岱云 《求索》2011,(6):79-81
现有的城市低保制度及其它配套救助政策只是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基本温饱问题。城市低保制度实践中虽然已经包含了部分资产建设因素,但这些资产建设措施处于附属的地位,在政策理念、积累机制和参与主体等方面均存在着根本性缺陷,无法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因此,未来必须对城市低保制度进行资产建设取向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城市低保制度在我国运行已有多年,为保证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项制度实施的时间还不长,积累的经验还有待丰富,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当前,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城市低保工作中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低保标准是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核心。如何科学、合理地测定低保标准,做到既能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又能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保持就业意愿,是长期以来各级民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低保标准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2006年6月27日-2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4.
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变革.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分配.确保低收入人群体面地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市低保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无论从覆盖人群、补差水平、保障标准.还是资金保障,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制度建设、财力保障、救助水平、机制体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就城市低保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完善途径做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完善城市低保标准是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和低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也是贫困治理和低保标准政策取向的思想认识问题。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是由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催生和推动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中的适应性政策创新,同时也是在经济转型中传统社会救助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基础变革条件下的应对性制度创新。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以来,城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当前和今后需要结合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政策,体现人文性、保障性、协同性、地方性和法治性等政策要素和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6.
冮树革 《长白学刊》2016,(6):110-115
完善城市低保标准是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和低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也是贫困治理和低保标准政策取向的思想认识问题。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是由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催生和推动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中的适应性政策创新,同时也是在经济转型中传统社会救助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基础变革条件下的应对性制度创新。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以来,城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当前和今后需要结合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政策,体现人文性、保障性、协同性、地方性和法治性等政策要素和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7.
李培志 《前沿》2014,(17):144-145
一定意义上,业主委员会的出现是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一种必然结果。可以说,业主委员会的产生既与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高度相关,又与城市基层社会的创举有关。在构建新型社区物业服务体系、建设美丽社区、推进现代社区治理的实践中,业主委员会均将发挥重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通榆县对城市低保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增设了低保工作办公室、低保工作服务站、低保工作服务所,建立了城市低保立体垂直管理模式,推进了低保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一、建立立体垂直管理模式的动因 1998年,通榆县建立了城市居民低保制度。当时保障对象仅有500户817人。到 2003年末,全县城市居民低保范围扩大到 3742户8867人,低保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波 《中国民政》2011,(4):48-48
城市低保是国家为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项惠民制度,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困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这项制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把握工作的重点环节并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当前应重点处理好工作程序中的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保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为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贫困人口的身份、贫困原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且日益复杂,原有低保制度中的一些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复杂情况,这就要求城市低保制度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城市低保工作思想也应不断地进行更新。笔者认为,现阶段城市低保制度、低保工作思想应注意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和更新。做好保障 注重扶持在三条保障线中,起兜底作用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显得有些…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低保制度仍存三大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民政部的委托,2006年7-9月中国人民大学李迎生教授及其同事对我国城市低保制度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调查地点分布在全国的五大地区、九大城市,包括东北(沈阳、哈尔滨)、华东(南京、上海)、西北(兰州、西安)、华南(南宁)和华北(北京、天津)等区域。共发放问卷2740份,包括2200份居民问卷(针对低保对象)和540份机构问卷(针对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回收有效问卷2495份。下文即为此次调研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低保条例》)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保障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城市低保制度的法律支持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运用法律、行政法规、条例等来界定、明确、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宪法》为建立城市低保制度提供了根本的法律支持 《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据此《低保条例》第2条规…  相似文献   

13.
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最早发育于城市,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其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优势,国家通过立法对居民委员会这种制度形式加以固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法治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优势以及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熊贵彬 《前沿》2014,(19):78-80
刑释人员可以享受低保,体现了我国低保制度的人性化:摒弃道德批判,给予每个人以底线的平等。然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该措施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效提升帮教效果,反而使刑释人员陷入严重的低保依赖,阻碍其顺利回归社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基层司法系统经费严重不足,希望以低保来加强帮教工作;但办理低保的基层工作人员,却难以承接这样的职责,甚至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本文建议,应将这笔低保经费划拨给司法系统,由其在帮教期中开展生活救济,同时引入专业矫正社会工作,以提升帮教工作效果,避免低保依赖。  相似文献   

15.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线,也是社会安全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的城市地区已经成功地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在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从城乡统筹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在城市"低保"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既迫在眉睫,其条件也基本成熟,应大力推进.本文将从农村贫困问题的性质变化,农村养老问题与贫困问题的关系,以及在建立"低保"制度的资金筹措等方面,分析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城市低保家庭中,青年就业不足或失业现象较为普遍。过低的低保金、不正确的生活态度、巨大的就业成本与就业风险以及附带福利的低保,这些因素都对青年就业的积极性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如何促使低保制度从生存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变、如何促进低保家庭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在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解决办法,不断完善城市低保制度体系。 科学制定城市低保标准,维护城市低保制度的公正公平。在制定城市低保标准时,坚持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坚持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标准相衔接,城市低保标准要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65%,以利于  相似文献   

18.
穆放 《中国民政》2007,(4):39-39
城市低保工作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为使这项工作实现阳光操作,民主决策,锦州市探索建立了“低保评审团”制度,在选取几个单位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实践证明,“低保评审团”制度是保证低保工作公平、公正的一个可行并且有效的办法,提高了评审工作的准确性,达到了让申请人满意、基层干部满意、社会各界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称“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在确保城镇贫困居民最低生活所需,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在城市全面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刚开始建立这项制度。本文在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低保”对象、条件、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对平衡地区闻的“低保”差异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悖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对城市低保制度,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缓慢,有些地方甚至流于形式,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认识上的模糊化,造成农村低保建设陷入悖论误区,农村低保这一社会救助制度难以有效地实现其社会保障“最后一道防线”的安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