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承民族精神 弘扬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被这个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并接受了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优秀品格、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其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坚韧智慧、开明开放、求实创新、勇于争先的新形象。这是甘肃作为内陆边远地区改革发展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精神指南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3.
靳宣 《民主》2011,(4):13-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月1日至2日.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的前夕.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在山西介休绵山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80余人与会,  相似文献   

4.
徐佩瑛 《民主》2010,(12):27-30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人生智慧、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一、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人文凝聚精神中华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不断凝结、升华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新力。  相似文献   

5.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相似文献   

6.
钟宝华 《民主》2008,(12):26-27
11月22日至24日,第六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厦门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的近200名嘉宾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闽台、客家文化渊源及其现代意义等议题,以主旨演讲、大会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届研讨会由民进中央、叶圣陶研究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虽然已是第六届,但从专家、学者们积极与会的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现实意义的认真思考中,可见其生命力愈发地旺盛。  相似文献   

7.
刘长顺 《求知》2009,(5):21-22
经过22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南开区“学雷锋、学焦裕禄”活动的内涵不断丰富.活动范围不断拓展,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已经成为大力弘扬先进、激励昂扬斗志的生动载体.成为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积极传播精神文明的特色品牌。当前.南开区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紧要关头.面临着非同寻常的重大考验。在这种特殊形势下,更需要全区上下保持和发扬多年形成的“双学”优良传统,大力弘扬雷锋、焦裕禄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推动南开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同步,不仅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都呈现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成为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而且表现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都与时俱进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水平,印证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合、促进并推陈出新的文化脉络。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的理论成果,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丰富与发展的印记,能够深刻地理解,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才能获得与时俱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党90年思想理论建设的经验表明,党的思想理论之所以丰富生动、利于接受,重要原因在于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包松娅 《民主》2009,(11):24-25
西子湖畔,烟柳画桥。10月30日至11月2日,来自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大陆医学界近两百位专家学者来到杭州,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首届海峡两岸医学文化与医学发展论坛的各项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1.
江淮  宗麟 《民主》2004,(12):21-23
2004年11月1日至4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江苏文化名城淮安市召开。来自两岸三地的文化学者欢聚一堂,共同就全球化大潮中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题进行了研讨。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会场内外,始终充满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尊其所异的融洽氛围。记者在会议间隙,拜访了几位学者,请他们深入谈谈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姜文净 《民主》2012,(11):10-13
2012年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江苏省如皋市举行,主题为养生文化与社会和谐,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的近100位文化界专家学者与会,共有11位嘉宾进行了大会主题演讲,12位嘉宾做了分议题研讨发言。文化交流十年不懈2002年,第一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此后从淮安、咸阳、天水、重庆、厦门、杭州、上海、介休到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地如皋,海峡两岸中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之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青年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4.
陈颍锋 《学理论》2009,(5):174-175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网络语言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自我确认、互相认同的标志.是特定群体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和规范语言运用的语文教育在网络语言视域下如何应对挑战.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规范的、精确的使用汉语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从网络语言视域下,探讨语文教育应对目前网络语言所带来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既要克服网络语言所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又要利用网络语言的特点及网络所提供的平台,培养中小学生的规范化语言素养,弘扬传统文化,以陶冶年轻人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规范及运用能力,使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得益相彰!  相似文献   

15.
任学礼 《理论导刊》2006,(11):118-119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开启中华文化巍巍大厦的金钥匙。中华文化之根在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永不磨灭的金光灿灿的身份证。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为创造并承载了五千年文明的汉字而自豪,而欣慰。没有汉字,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也就不会有浩如烟海的记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典籍。《参考消息》2004年10月18日登载的俄罗斯经济学院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教授的文章说:“历史学家们认为,中国文明在三个方面是独一无二的。第一,是象形文字。令人惊叹的不是来自图形的象形文字,几乎所有古文字都来源于图形文字,令人…  相似文献   

16.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领导干部道德品行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传统文化视域,即大德意识、公德情怀、私德修养三个维度对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问题展开分析,进而寻根溯源、以古鉴今,用优秀传统文化来破解领导干部道德品行提升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王艳萍 《学理论》2013,(10):138-139
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是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2)
高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进取精神、仁爱精神、包容精神、爱国精神、求真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提供了丰富营养和教育案例。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包括:加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杨宗麟 《民主》2006,(9):12-14
去年和今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两个5号文件,使我国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和参政议政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今年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充分反映了统一战线工作实践取得的最新进展,体现了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发展的最新成果。时代的发展要求民进的统战理论研究工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以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对高素质参政党的要求。2006年8月30日至9月1日,民进全国会史暨统战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这次研讨会上民进的会史工作者和统战理论研究骨干以“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3)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继经济、军事竞争后进行角逐的新领域。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也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多次强调确立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我们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需要我们对其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