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美真 《台声》2003,(1):5-5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台声》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台声》以贴近台湾民众,反映台胞心声而受到好评,并为沟通两岸,增进了解,促进交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值此创刊20周年纪念之际,谨向编辑部全体同志致贺。20年前,我在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曾协助领导联系台联。台联当时在林丽韫会长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开拓发展,不仅为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胞落实政策,反映意见,保护权益,同时为联系沟通岛内外的台胞尽心尽力。1983年,为反映台胞心声,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创办了《台声》杂志。我目睹见证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郭平坦 《台声》2003,(1):15-16
《台声》创刊20周年了。我是1985年被选为全国台联专职副会长的。当时《台声》已经由郑坚等同志创办,初具规模。因工作需要,我分别于1985至1986年、1988至1995年兼任《台声》杂志社社长,先后与《台声》共度10年。《台声》是争取台湾民心的重要阵地《台声》是由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的民间团体———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杂志,以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增强乡亲情谊为目的,发挥两岸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时有“台湾人办给台湾人看”的意见。但我觉得和平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应动员一切力量,建立一…  相似文献   

3.
刘建国 《台声》2003,(1):32-32
我是《台声》杂志的忠实读者。由于工作的关系也常常和《台声》杂志的编辑人员打交道,我感觉到《台声》杂志的编辑人员就像朋友一样和蔼可亲,而《台声》杂志就像一座桥梁,沟通了两岸人民的心声,加强了两岸人民的联系。感觉之一,可读性强。《台声》杂志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内容涉及海峡两岸关系的方方面面,有权威人士关于两岸焦点问题的评论,有专家学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最新话题,有引人注目的特别报道,有台湾社会的观察描绘,有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成就、投资环境以及美丽风光的介绍,还有台商投诉案件的分析,告诉人们如何用法律手段维…  相似文献   

4.
陈弘 《台声》2003,(1):18-18
光阴似箭,《台声》杂志已创刊20周年了,我表示衷心祝贺!2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台声》杂志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越办越有特色,愈受海内外读者喜爱,已办成沟通海峡两岸、有声望的民间刊物。20年来,《台声》逐步做到了内容丰富,栏目多彩,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版面活泼。我是《台声》创刊以来的忠实读者,目睹了《台声》的发展过程,为它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20年来,我从《台声》得到了不少教益。它刊登了大量有关台湾的文章、报道和评论。故乡的秀丽风光,感人的人物和事迹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5.
叶芳 《台声》2003,(1):25-26
忽然收到《台声》杂志的一封约稿信,一时间有些惊诧,又有些茫然,惊诧的是:仿佛一晃之间,《台声》已走过了长长的20个年头;茫然的是:我一时竟不知道要对这封热情的邀约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正像《台声》的副主编汪舟先生所说,我父亲叶纪东和我与《台声》杂志有着父女两代人的情缘,总该有些要说的,要写的。把它写出来,做个回忆、做个怀念、做个感言,或是其他什么,都算是对《台声》办刊20周年的一种庆贺吧!20年前,台联刚刚成立之时,父亲被在京台胞推选为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由于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对台湾广播工作己有…  相似文献   

6.
魏秀堂 《台声》2003,(1):23-23
我搞了一辈子的新闻,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是参与办刊物,其中有4年是在《台声》杂志度过的。这4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与《台声》的缘分,应当说,最早始于1982年。那年的夏天我去北戴河采访台湾同学会的活动,正好后来当选为全国台联副会长并长时间领导《台声》的郑坚同志也在,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从他口中得知,计划中全国台联将办一本刊物。不久,全国台联成立了,《台声》杂志问世了,从此我开始经常采访台联的重大活动,自然也有机会经常与《台声》的记者编辑接触,彼此建立了友谊。而且,我当时所在的中国建设(即现在的《今…  相似文献   

7.
梁因 《台声》2003,(1):19-20
回想《台声》走过的20年留下的痕迹,有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每当想起这段经历,便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声》是大陆唯一面向台湾同胞的刊物,深受各方的重视和支持。首先对刊物寄希望的是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他们期望《台声》能够成为一本高质量的对台刊物,既能够让台湾同胞听到大陆的声音,也能够反映台湾的民情。所以领导小组着力要帮助我们把刊物办好。廖承志同志就明确地说:“《台声》不只是台联会办的,领导小组要讨论。”从筹备到出刊,领导小组的同志为我们操了许多心。当时,我们缺乏办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费陈彩霞 《台声》2003,(1):30-31
接到《台声》杂志的约稿信,才想到《台声》已创刊20年了。作为《台声》的老朋友,在她过20岁生日的时候,我的确该写点什么,但提起笔,又不知从何下笔。还是像阎信中说的那样,“写一写康宁庄园和《台声》吧!”窗外,我们的康宁庄园被白雪装扮得像一位不染纤尘的仙女,湖面已结了厚厚的冰,冰面上覆盖着白雪,像平铺的羊绒毛毯。圣诞节前的康宁庄园静谧安详,像是永久都是这样似的。只有我和大卫清楚地记得,在康宁庄园,在湖面上,在岸边草坪上,曾经火红沸腾的那些日日夜夜。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我带着孩子跟着在台北美国学校教…  相似文献   

9.
吴彤 《台声》2003,(1):34-35
《台声》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当我手捧着印刷精美、内容丰富的杂志时,与别人相比更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台湾网站大规模改版后重新开通了,像是披一身朝霞的孩子,面对着精彩的世界。而《台声》杂志此时已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青年”了。就是在这个时候,《台声》与中国台湾网的手握在了一起———是《台声》的领导们作出了富有远见的决策: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共同携手发展,让《台声》插上网络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台声》与中国台湾网进行合作,作为中国台湾网来讲感到由衷高兴。因为…  相似文献   

10.
林承铎 《台声》2003,(1):20-21
我是1998年到北京的。那一年刚到祖国大陆,人生地不熟,虽然说对周围的环境都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但是,对于当时就读的母校中国政法大学所招收的台湾本科学生,我还是头一位,尤其是母校的本科生院与研究生院是分别处在北京的卫星城昌平县(现改制为昌平区)与海淀区的蓟门桥,所以当时的我,距离市区是比较远的,而且在昌平,没有半个老乡,所以也就没有机会泪汪汪。自然而然,对于自己生长的家乡台湾,有着相当程度的想念。那时候对于台湾的新闻或是时事动态,基本上来自于中央电视台,因为祖国大陆很大,中央电视台要报道的省份很…  相似文献   

11.
陈彦宏 《台声》2013,(1):45-45
2012年12月的北京,已是破纪录的天寒地冻,路上行人拉紧衣襟匆匆而过,此时此刻的我也正在途中。不同的是,我的心中满载温暖与喜悦,有一份沉甸甸的亲情一直揣在我怀中,陪伴我来到“台声》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  相似文献   

12.
王在希 《台声》2003,(1):4-4
《台声》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这20年,是台海风云变幻的20年,是两岸关系从隔绝到开放的20年,也是《台声》杂志从诞生到慢慢长大的20年。在海峡两岸曲折、反复、发展、前进的20年中,《台声》起到了传递两岸信息、促进两岸交流、沟通两岸思想、推动两岸往来的积极作用。对《台声》20年来取得的不断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作为《台声》的一个老读者和顾问,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我与《台声》建立比较稳定、密切的联系,是从1990年元月《台声》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开始的。当时《台声》的记者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3.
盛志耘 《台声》2003,(1):38-38
记得2001年12月2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厅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台湾同胞代表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台胞之家”———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20周年。在这里,我见到了居住在上海、山东、广东等地的台胞,大家甭提有多高兴,你问我答,十分亲切。因为我们短则一两年没见面,长则十几年没联络。但令我吃惊的是,这些久没联络的台胞朋友,却能说出我近些年来的工作情况,比如,到甘肃采访了“正林”瓜子的董事长、采访了一位开健美中心的台商女老板、还赴台湾驻点,采访了“经营之神”王永庆……我一边听着,一边奇怪地问:“你们…  相似文献   

14.
易靖茗  程朔图 《台声》2013,(1):38-39
把《台声》办成一本在两岸深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媒体,成为“服务乡亲,沟通两岸”的重要桥梁,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见证者、记录者、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1,(12):45-45
为进一步向台胞乡亲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更好地联谊服务团结乡亲,在邓颖超、廖承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全国台联于1983年1月创办了《台声》杂志。多年来,《台声》杂志一直秉承创刊宗旨,为两岸同胞的沟通交流,尽了心出了力。  相似文献   

16.
吴钧尧 《台声》2013,(4):66-66
去年十二月,参加《台声》杂志三十周年庆,许多前辈、文友特地跟我致意,“读了你那么多文章,终于见到本人了”。《台声》的读者群广,还有学生表示,《台声》是伴着她长大的。想来,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至少有一本读物,在成长时,与她产生了私密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陈孔立 《台声》2003,(1):10-11
全国台联一贯重视对台湾民情民意的调查研究,在和台湾同胞接触中,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深入了解他们的心态,经常反映台湾同胞的意愿和要求,对于促进两岸的沟通,增进两岸的共识,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我认为这是台联的特长,也是台联的优势。作为全国台联主办的刊物《台声》,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在这个方面多做工作,把它办成一份有鲜明特色的刊物。优势与特色当前全国各种媒体多有对台专栏,还有一些专门对台的刊物,但似乎都办得差不多,你有的栏目,我也有。宣传方针政策、报道涉台要闻、介绍台湾情况、评论两岸关系、纪实专题报道、重…  相似文献   

18.
易靖茗  程朔图 《台声》2013,(1):34-37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反映台胞心声,服务台胞乡亲”办刊宗旨,坚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  相似文献   

19.
杨和杰 《台声》2003,(1):36-37
时值新年之际,恰逢《台声》杂志创刊20周年,谨致以衷心的祝贺。1999年4月2日,《台声》记者就广大台湾同胞十分关心的在大陆投资的法律问题,对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的领导进行了采访,5月号的杂志发表了《从“亲情投资”“长官投资”到依法投资》的专访文章。1999年8月,《台声》聘请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为该刊的法律顾问,并在杂志中设立了“法律园地”专栏,由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提供稿件,从而合作构筑了《台声》杂志与台胞之间进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法律实务、相关信息交流的平台。3年多来,在台声杂志社领导、…  相似文献   

20.
谢保家 《台声》2003,(1):33-34
我是《台声》最忠实的读者;在漳州,在福建,有许多的台商朋友都喜欢这份刊物。欣逢《台声》创刊20周年,让我代表这里的台商朋友们,热烈祝贺《台声》生日快乐。《台声》创刊于1983年,当时两岸还是坚冰一块,有一批人士已经汇聚在《台声》的旗下,致力于两岸同胞的沟通与了解,这是何等的热情和勇气,现在想来,又是何等的智慧和远见。“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应当说《台声》杂志体现得最为充分。风风雨雨20个春秋,《台声》杂志始终坚持传送两岸信息,沟通海峡两岸亲情,反映台胞心声,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