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保家 《台声》2003,(1):33-34
我是《台声》最忠实的读者;在漳州,在福建,有许多的台商朋友都喜欢这份刊物。欣逢《台声》创刊20周年,让我代表这里的台商朋友们,热烈祝贺《台声》生日快乐。《台声》创刊于1983年,当时两岸还是坚冰一块,有一批人士已经汇聚在《台声》的旗下,致力于两岸同胞的沟通与了解,这是何等的热情和勇气,现在想来,又是何等的智慧和远见。“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应当说《台声》杂志体现得最为充分。风风雨雨20个春秋,《台声》杂志始终坚持传送两岸信息,沟通海峡两岸亲情,反映台胞心声,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相似文献   

2.
王在希 《台声》2003,(1):4-4
《台声》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这20年,是台海风云变幻的20年,是两岸关系从隔绝到开放的20年,也是《台声》杂志从诞生到慢慢长大的20年。在海峡两岸曲折、反复、发展、前进的20年中,《台声》起到了传递两岸信息、促进两岸交流、沟通两岸思想、推动两岸往来的积极作用。对《台声》20年来取得的不断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作为《台声》的一个老读者和顾问,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我与《台声》建立比较稳定、密切的联系,是从1990年元月《台声》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开始的。当时《台声》的记者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3.
郭平坦 《台声》2003,(1):15-16
《台声》创刊20周年了。我是1985年被选为全国台联专职副会长的。当时《台声》已经由郑坚等同志创办,初具规模。因工作需要,我分别于1985至1986年、1988至1995年兼任《台声》杂志社社长,先后与《台声》共度10年。《台声》是争取台湾民心的重要阵地《台声》是由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的民间团体———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杂志,以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增强乡亲情谊为目的,发挥两岸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时有“台湾人办给台湾人看”的意见。但我觉得和平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应动员一切力量,建立一…  相似文献   

4.
石正方 《台声》2013,(2):32-3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成功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宣告两岸同胞期盼了近30年之久的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两岸交流进入“大三通”时代。  相似文献   

5.
张克辉 《台声》2001,(12):5-5
弯弯的一道台湾海峡,寄托了两岸同胞无尽的乡愁与情思。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本是一家人的炎黄子孙,却久久地被那人为的藩篱阻隔。国家统一和富强,是华夏儿女魂牵梦萦的不懈追求。长期以来,两岸同胞都热切企盼着坚冰消融,并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直接“三通”和两岸接触与对话商谈而奔走疾呼,不惮艰辛。20年前,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胞乡亲,秉承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组织成立了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台湾同胞的桥梁和纽带。20年来,台联传递乡情,服务台胞,沟通…  相似文献   

6.
陈弘 《台声》2003,(1):18-18
光阴似箭,《台声》杂志已创刊20周年了,我表示衷心祝贺!2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台声》杂志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越办越有特色,愈受海内外读者喜爱,已办成沟通海峡两岸、有声望的民间刊物。20年来,《台声》逐步做到了内容丰富,栏目多彩,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版面活泼。我是《台声》创刊以来的忠实读者,目睹了《台声》的发展过程,为它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20年来,我从《台声》得到了不少教益。它刊登了大量有关台湾的文章、报道和评论。故乡的秀丽风光,感人的人物和事迹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7.
李哲夫 《台声》2003,(1):8-9
转瞬间,我已经做了20年《台声》杂志的海外读者。20年来,《台声》杂志在海外发行经历了几次管道的调整,我总是幸运地能按期收到这份刊物。长期下来,我观察到《台声》从创刊、茁长到今天,它走过来的路程正反映祖国大陆过去20年来开放改革的轨迹:从相对拘谨到活泼解放,从片面政治化到多元民间化,从抽象“血浓于水”的民族意识到具体点评政策时局。回溯在大陆的老前辈台胞转折两岸间的爱国主义光荣的历史传记,并以新闻报道传播全国台联的多样活动,祖国大陆经建的日新月异,台胞在大陆的投资建厂,祖国河山的壮丽和两岸各界的文…  相似文献   

8.
刘建国 《台声》2003,(1):32-32
我是《台声》杂志的忠实读者。由于工作的关系也常常和《台声》杂志的编辑人员打交道,我感觉到《台声》杂志的编辑人员就像朋友一样和蔼可亲,而《台声》杂志就像一座桥梁,沟通了两岸人民的心声,加强了两岸人民的联系。感觉之一,可读性强。《台声》杂志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内容涉及海峡两岸关系的方方面面,有权威人士关于两岸焦点问题的评论,有专家学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最新话题,有引人注目的特别报道,有台湾社会的观察描绘,有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成就、投资环境以及美丽风光的介绍,还有台商投诉案件的分析,告诉人们如何用法律手段维…  相似文献   

9.
沙蓬  辽野 《台声》2001,(6):45-45
为庆祝《中国台湾》网中文版改版暨英文版开通,海峡两岸各界人士齐聚北京,举行“中国心、两岸情”联谊会,共叙两岸亲情。   《中国台湾》网是中国大陆一家关于台湾问题的大型专题网站,它以客观报道台湾问题,准确反映两岸关系为己任;以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展示大陆与台湾骨肉同胞的亲情,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宗旨。突出服务性与亲和力是《中国台湾》网的鲜明特色。《中国台湾》网与《台声》杂志合作开办的“文化与交流”等栏目,将使反映台胞心声的《台声》的内容及时上网,实现了优势互补。   联谊会上,五洲金网公司董事长薛平向网…  相似文献   

10.
钟视 《两岸关系》2003,(9):21-25
尽早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为了系统展示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积极推动两岸“三通”的善意和努力,全面体现两岸同胞期盼“两岸三通”早日实现的心声,经国务院台办新闻局、经济局的指导,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组织摄制了六集电视系列片《两岸“三通”》。现改编该片部分解说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08,(12):F0003-F0003
2008年12月15日,两岸同胞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台北、高雄、基隆等地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三通”基本实现,海峡两岸交流往来从此迈入“天堑变通途”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台声》1998,(1)
编者按:《台声》创办15年来,始终与广大读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他们给我们鼓励,也指出我们的不足,对我们寄予期望。我们将兢兢业业,努力耕耘,把《台声》办得名副其实,真正成为一座沟通海峡两岸的桥梁。下面摘编的是几封读者来信。(广东)于夫:我是台湾同胞接待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在多年的工作中,亲眼目睹过台湾渔民取阅(台声)杂志的情景。两岸解冻之前,他们往往是靠岸后到阅览室阅读,或将需要的内容撕下来带走;两岸解冻后,他们就直接把杂志带回船上去。有的上岸后,还专门点着名要(台声)的某…  相似文献   

13.
《台声》1994,(1)
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我们向读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值此新年到来之时,我们将改版之后的《台声》杂志呈现在您的面前.这是奉献给海峡两岸读者的新年礼物.11年前创办的《台声》,是两岸同胞之间的一条联系纽带,为沟通信息、增进了解、交流感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台声》的成长,多赖于两岸同胞的支持和爱护.居住在海外的台胞和侨胞也经常向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各位读者的关爱和鞭策,无不饱含着乡亲情、同胞爱,无不成为我们办好本刊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同胞热切盼望的两岸全面直接三通于2008年12月15日起全面启动,两岸各界民众反映良好,并纷纷表示说,今后两岸同胞往返于两岸间将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台声》2015,(4)
<正>读者说《台声》杂志的编辑:你好!我叫王立军,无意间在沧州市图书馆翻看到《台声》杂志。顷刻间,一腔赤子之心的情怀,让我迫不及待地用文字的方式,借着这个机会把心中时常涌动的情感释放出来,那浓于血的爱早已经在我的血管里奔腾……海峡两岸同胞情大海隔不断骨肉情谊,高山挡不住亲人团聚;鸿雁寄托了连绵思念,泉水唱响了两岸情谊。——题记  相似文献   

16.
《台声》1998,(1)
编者按: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台声》杂志,创刊于1983年。15年来,在海峡两岸台湾乡亲的关心爱护下,在大陆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台声》为反映台湾同胞心声,沟通两岸各项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值此《台声》创刊15周年之际,本刊同仁特向台湾乡亲、各界人士致以深切的谢意,并辑录刊登在京部分台胞的感言,以志庆贺与勉励。郑坚:台湾同胞的真切心声15年前创刊的(台声)杂志,是伴随着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的诞生而面世的。“台声…  相似文献   

17.
何标 《台声》2003,(1):17-17
《台声》作为沟通两岸的综合性刊物,20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仅以我撰写的有关两岸文学方面的作品来说,就发表过十几篇。记得最早一篇是1984年第5期刊载的《鲁迅先生与台湾青年张我军》,这篇文章首次公布了76年前台湾青年张我军登门拜访鲁迅先生的经过以及在交谈中鲁迅对台湾青年的高度评价;并附有张我军赠给鲁迅4份《台湾民报》原件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样难得的资料,出现在我写的《喜迎<乱都之恋>归来》、《6O年前北京———台湾一座“桥”:读<少年台湾>创刊号》,《张我军与“新野…  相似文献   

18.
越东 《台声》2002,(10):10-11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祖国大陆方面的一贯主张。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就提出希望两岸尽早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贸交流。1995年,江泽民主席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指出,“两岸直接通航、通邮、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的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这些政策主张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得到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广泛拥护。祖国大陆提出,两岸“三通”应遵循“一个中国、直…  相似文献   

19.
王建民 《台声》2009,(3):18-19
2008年,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与发展,两岸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继续推动与扩大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尽快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为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创造条件,成为当前海峡两岸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明天会更好     
苏民生 《台声》2003,(1):1-1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迈着矫健的步伐,《台声》杂志迎来了20周年生日,受到了海内外乡亲、各界朋友的热情洋溢的祝福。《台声》走过的20年,是祖国大陆迅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20年,是两岸关系日益密切的20年,也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发生巨大变化的20年。《台声》在春风沐浴下诞生、成长,也在祖国的发展建设和祖国统一进程中融入了自己的一份心血。《台声》20年的辛勤耕耘,有赖于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台声》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大家共同走过这段难忘的历程,在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