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海音 《台声》2002,(1):7-8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记:1994年初,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观感散文杂记《大同中的小异———访台杂记》,其中提到“打包”、“吃尾牙”等台湾风俗。发表之后,引起林海音先生的注意,她便写了《观感的观感》。过后不久,我又收到她寄来的一篇稿件,题目叫《“打包”、“吃头牙”和“润饼”》,是对《观感的观感》的补充,实际上是一篇关于台湾民俗的散文,属于她喜欢写的《台湾生活小调》的一部分。这是林海音一件未发表的作品。由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出林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永远乐观,永远活泼。现在发表出来,见文如见其人,或许是对这位可爱的人的一份珍贵的纪念。瞧瞧吧,这几样“台菜”,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许多回味和微笑。  相似文献   

2.
蒋纬国谈中国统一与《易经》我这次去台湾,总共加起来还不到三天,收获之大使我做梦都想不到。我拜访了蒋纬国将军、星云大师和朱高正立法委员,参加了儿子的婚礼,到《中国时报》周刊周瑞甫杜长家中去做客。此外,还和一些文化界的朋友们进行了接触,有的节目不得不安排...  相似文献   

3.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4.
访台观感     
1996年11月初,我应台湾同展展览事业有限公司和文学艺术学会两家邀请,访台两个月,先后在台北图书馆和松山外贸展览馆举办书法个展两次。展出的有书法、仿制的甲骨文片及《新编甲骨文字典》等五本著作。原定展期一周,连来往行程不超过两周。大概是宝岛人士喜欢殷商甲骨文字的原因,使我得以在那里逗留两个月。其间,除了书法个展外,还先后在历史博物馆、淡江大学和师范大学讲学,会见了不少文化界上层人士,并受到了海基会副会长焦仁和先生的拜访和陈立夫老人的接见。这次访台的深刻印象,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5.
祁春玉 《台声》2005,(4):73-73
由中国妇女杂志社《爱女生》杂志与台湾中国时报系集团《爱女生》杂志联合主办的“我是中国新女生”海峡两岸同题征文竞赛,4月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揭晓并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颁奖仪式开始前亲切接见了来自海峡两岸的获奖代表并作重要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出席颁奖仪式并讲话,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富卿,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沈淑济、赵少华,全国台联副会长陈贵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王化鹏,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台湾中国时报系集…  相似文献   

6.
祖国宝岛台湾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应台湾学界同仁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佘日新教授的邀请,我于今年4月7—14日访台,参加文化创意产业运营模式国际研讨会,终于有机会踏上这片充满热情和神奇的中华大地。在台7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海绵吸水般地丰富了我脑海里对台湾的印象。尤其是我在台湾认识的几位企业家朋友,  相似文献   

7.
安东 《台声》2011,(3):82-83
导演简介:刘梓洁,彰化人,典型的台湾7年级生(台湾特指80后一代),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社教系新闻组,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肄业。曾任《诚品好读》编辑、琉璃工房文案、《中国时报(开卷周报)》记者。  相似文献   

8.
王珂  鲍量 《台声》2013,(6):62-64
5月6日至13日,刚刚卸任海协会会长的陈云林,首次以私人身份访台,展开了8天的访台行程。他表示,此行是卸任公职后首次来台湾,心中充满感谢,还不忘引用星云大师送给他“情义人生”四个字,自认为情义而来,祝福台湾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应台湾书法教育学会之邀,我有幸赴台参加内蒙古通辽市明仁实验小学和台北东湖小学师生绘画联展开幕式。在访台一周的时间里,交流活动安排得十分紧张,我们走访了几所学校,拜访了台湾教育界有关人土。应《儿童美育文教》杂志社主编李英辅先生的邀请,使我能有机会拜访了台湾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委员会,受到该会同行们的热情接待。在极有限的时间里,李先生陪我走马观花地参观了儿童美术研究发展中心——新创美术教室。刚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该学会推荐的《美术造型阶梯》、《艺术家系列》等书,也有技法方面的《小画家的天堂》等系…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2,(12):55-56
一、报名(一)资格1.应是香港、澳门或台湾永久居民。2.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3.品德良好、身体健康。4.有两名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者书面推荐。(二)报考类别1.公费全日制研究生:公费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免交学费并享有学校奖学金。2.自费全日制研究生、自费兼读研究生:自费研究生在学期间…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20):4-4
国台办主任首访台湾 6月25日至28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应邀赴台湾参访,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访台。访问期间,张志军参与20多场活动,四分之三行程深入台湾最基层,倾听民众多元呼声,受到各界高度关注。舆论称,张志军此行意义不亚于当年“汪辜会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此前亦表示,张志军访台是“两岸关系划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素平 《台声》2002,(6):8-9
佛指舍利赴台供奉返回陕西未久,一批重要的陕西唐代文物又前往台湾展出。“天可汗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于4月20日在台北故宫隆重揭幕,台湾观众不用远赴陕西便可以观赏该省12家博物馆的206件馆藏唐代文物精品。“天可汗”即唐太宗李世民,因贞观年间回纥等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拥戴李世民为最高首领,并将其尊称为天可汗而得名。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时报系是此次文物展的主办单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杜正胜说,这批文物见证了盛唐7到8世纪100多年来首都长安的璀璨风华,民众可以从这次200多件展出文物中,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3.
台港记者团应邀赴豫港澳记者采访团在新乡小冀9月21日至28日,台湾《工商时报》、《中国时报》、《经济日报》、《中国电视公司》,香港《联合报》、《文汇报》等6家报刊、电视台记者一行7人,对河南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这次台港记者...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7,(7):37-39
6月23日,台湾《中国时报》刊出对萧万长的专访,揭开其相关经济政策的理念。面对台湾地区的困境,萧万长露出忧心直言:“台湾不能再这样下去,不把握这一、两年的机会,台湾未来让人不能想象。”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0,(12)
一、报名   (一)资格   1.应是香港、澳门或台湾永久居民。   2.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年龄一般在 40岁以下。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年龄一般在 45岁以下;   3.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4.有两名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者书面推荐。   (二)报考类别   1.公费全日制研究生   公费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免交学费并享有学校奖学金。   2.自费全日制研究生…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台湾的《中国时报》用了4个版,做了一组题为“2008——彷徨的中产阶级”的专题报道。报道说,经历了多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聚变,台湾的中产阶层正逐步陷落,这股台湾社会的稳定力量正处于严重的焦虑和不安之中。报道如巨石投水,掀起了波澜,激起热烈回晌。之后,《中国时报》就此发表社论,要求陈水扁当局正视现实,拿出办法。那么——  相似文献   

17.
这次请大家来.集中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帮助大家深刻领会《条例》精神、逐一吃透《条例》要求。在尧鑫同志作辅导报告之前,我先讲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雨荷 《台声》2002,(7):44-45
台湾新闻界泰斗、《中国时报》系创办人余纪忠先生已于4月10日病逝。余老前辈是故乡江苏杰出的儿女,先生学养深厚,正直勤勉,爱国爱乡,绩著斐然,不仅蔚为一代报业巨子,也是晚辈后生治世、治学之楷模,在岛内外和家乡江苏享有崇高而卓著的声誉。余老前辈内心深处与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8,(8):78-78
1、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须履行哪些手续?大陆居民须持有效《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以下简称《通行证》)及旅游签注(签注字头为L,以下简称签注)赴台旅游。作为第一步,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旅游,可直接到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3个省份的33家赴台旅游组团社咨询、报名,确定参团。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条为了正确确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项下进出口货物原产地,促进两岸的经贸往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协议》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协议》项下进出口货物的原产地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