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经过精心策划,利用视讯方式向日本“世界台湾同乡联谊会”传达出他对两岸关系定位的基本主张“一边一国论”,并抛出其对解决台湾前途招术“公投”,此后,陈水扁利用执政地位处心积虑地图谋推动“法理台独”,在今年台湾选举期间,不断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公然提出了以“制定新宪法”为核心的“台独时间表”,两岸关系被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因此,从历史、政治、国际关系等角度入手,分析台独倾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探索打破两岸僵局,制约台独倾向,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水扁与李登辉两人在“台独”问题上,是“殊途同归”,是一丘之貉。在分裂中国的“台独”心路上,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采用了不同的手段、方式和策略。一、扁李都是顽固的“台独”势力的总代表,并勾结“藏独”分子,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李登辉老奸巨滑,老谋深算;陈水扁狡诈多变,为选票“变脸”李登辉的“台独”思想早已有之,他善于“表演”和“伪装”,直到上台,才逐渐自暴底细。李登辉上台后,马上聘用彭明敏为其“总统府”“国策顾问”,并暗地里纵容“台独”分子,默许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在台湾…  相似文献   

3.
战后美国为了保持其在台湾及整个亚洲的利益,适应冷战的需要,阴谋策划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炮制出一个又一个分离台湾的阴谋:鼓吹台湾自治、策划联合国托管、制造两个中国等。蒋介石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与美国分离台湾的政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抗争,他反对“联合国托管”台湾,反对“划峡而治”,对“台独”势力无情打击,这些举措都值得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 ,两岸关系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在台湾岛内 ,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 ,与李登辉的“急进台独”有合流趋势 ,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影 ;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 ,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 ,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 ,但从总体上看 ,两岸政治关系还在不断前进 ;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 ,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而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 ,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在影响两岸关系的上述因素中 ,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5.
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是“台独”的新翻版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特别是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 ,在同“一边一国论”的斗争中 ,我们要善于把握WTO与“三通”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的重要契机 ,反“独”促“统” ,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 ,力争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有更大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8月3日,陈水扁公开宣示“台湾与对岸的中国是‘一边一国’”,呼吁台湾人民“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一边一国论”的出台,震惊了两岸各方,给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投下重大阴影,也暴露出陈水扁顽固台独分子的真正面目。全球一切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的人士不能不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能不对台独势力的嚣张挑衅给予坚决的回击。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而"台独"是这一核心利益的最大威胁和障碍,特别是目前民进党陈水扁所极力推动的"法理台独"活动已实质上危及到中国这一核心利益,而认清民进党"台独党纲"的历史由来,以及民进党的"台独"理念、方针政策和"台独施政"的发展脉络对我们更好地遏制,甚至坚决、无情地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和活动,从根本上维护两岸中国同胞的切身利益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法理台独"的目的是要"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是现阶段最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台独"分裂活动.陈水扁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举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宪改"完成"一边一国"的法理架构,二是通过修改"法律"如"两岸关系条例"实现两岸关系的重新定位.陈水扁当局推动"宪改"受到岛内各种政治力量和台湾民众的制约,但是基于巩固个人权位的需要,陈水扁不会轻易放弃"新宪公投"议题作为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陈水扁在台湾选举获胜后,于5月 20日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5000字的讲话中,陈水扁以所谓民主的胜利来总结台湾选举的经验,并再次承诺“全民政府,清流共治”的施政理念。但在两岸关系的定位问题上,却颠倒次序、刻意模糊。陈水扁“五·二○”讲话费尽心机、用心良苦,但他仍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搞隐性“台独”,以拖待变,抗拒和拖延两岸统一进程,企图以“人权牌”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对此我们要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陈水扁在台湾选举获胜后,于5月20日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5000字的讲话中,陈水扁以所谓民主的胜利来总结台湾选举的经验,并再次承诺“全民政府,清流共治”的施政理念。但在两岸关系的定位问题上,却颠倒次序、刻意模糊。陈水扁“五·二0”讲话费尽心机、用心良苦,但他仍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搞隐性“台独”,以拖待变,抗拒和拖延两岸统一进程,企图以“人权牌”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对此我们要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是岛内蓝绿对抗最为激烈、政局动荡多变的一年,也是陈水扁当局“台独”步伐最快、“台独”气焰最为嚣张的一年。围绕“总统”和“立委”两大选举、岛内政局和大陆政策主导权,蓝绿阵营展开最为激烈的较量。陈水扁“全面执政”图谋破产,“急独”路线遭受重挫。“立院过半”的泛蓝军遏制住“总统”选举败选以来的下滑趋势,再现东山再起的契机。由于台当局“台独”分裂活动呈升级之势,使两岸关系持续震荡,但是,大陆在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台独”分裂活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被改变…  相似文献   

12.
《反分裂国家法》浓缩了几十年来祖国大陆对于和平统一政策目标的全部精华,概括了全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国土分裂出去的坚定意志,设置了“台独”分裂势力不得逾越的红线,是促进和平统一,预防“台独”分裂的国家大法。  相似文献   

13.
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台独”分子企图利用“公投”、“制宪”的办法使台湾走上与祖国大陆彻底分裂的道路 ,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不能容忍的。“台独”已经给台湾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是一条行不通的死胡同。而实现两岸统一 ,才能给台湾人民带来福音 ,才是台湾的光明前途。从历史和现实看 ,中国必将统一 ,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4.
陈水扁在台湾岛内当政不是偶然的,是由于国民党自身分裂、李登辉纵容“台独分子”所致。对于陈水扁当政,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台湾的惟一出路只有统一,别无它途。  相似文献   

15.
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人陈水扁上台一年来,台湾岛内社会动荡,矛盾重重,风波四起,乱象丛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外国干涉势力和岛内分裂主义分子互相结合,使台湾当局领导人至今仍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而在"台独"的分裂泥淖里愈陷愈深.台湾当局领导人企图回避和模糊"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其惟一的明智选择就是尽快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人民翘首以待!  相似文献   

16.
陈水扁当选的主要外部原因是美国不顾中国反对台独和"公投"的严正立场,对台独采取明批暗扶的政策.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一个中国"原则的遵守仅限于口头,美国以<与台湾关系法>为借口,不断加强对台独的支持,成为台独势力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根源.美国玩弄"维持现状"和"两岸平衡战略"战略,目的是阻挠中国统一.美国偏向"泛绿",目的在于借台独保持台湾与大陆的分离局面.台湾选举后,美国阻挠中国大陆采取一些反对台独和促进祖国统一的措施,客观上起到了为陈水扁政权打气作用.美国已成为中国统一和中国崛起的最主要外部障碍,中国不应当对美国寄予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17.
“台独”是一个政治概念,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台湾岛内及海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股思潮和运动。其实质是要谋求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使台湾成为一个脱离中国的“独立国家”。本文就“台独”势力缘起与嬗变的内在根源作一全面梳理与剖析.以期为下一步有效“遏独促统”提供一个更为系统、科学的研究基点和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两岸间的主要矛盾是统独之争。认同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存在着和平统一的可能;强调“台湾主权独立”,两岸的冲突将不可避免。无论是“法理台独”或“事实台独”都不可能得逞。“台独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本质的不同。真正的爱台湾,就必须考虑台湾社会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以台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归,爱台湾和爱祖国并不矛盾。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是用来对付外国干涉者和“台独”分子的,而决不会用来对付台湾人民。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下半年以来 ,台湾岛内局势风云多变。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 ,疯狂挑衅一个中国原则 ;吕秀莲利用台湾领导人更迭之机 ,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 ,鼓吹“台湾主权未定”论 ;陈水扁上台后 ,刻意回避和模糊一个中国原则 ,否认1992年两会达成的“一个中国”共识 ,谋求“台湾问题国际化”。凡此种种 ,使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台海局势日趋严峻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以反分裂 ,求统一为己任的广大黄埔学子和以发扬黄埔精神 ,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的黄埔同学会 ,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密切关注台岛局势 ,继续发挥黄埔优势 ,坚持力促和平统一。一、…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诗词是20世纪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延续了中国文化命脉,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意识,同时蕴涵复杂的思想。旧诗研究在台湾已渐次展开。而在大陆,学界长期偏执的新旧诗二元对立、独尊新诗的模式延伸到了台湾文学研究领域,对台湾现代诗词置之不顾。这样做遮蔽了另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台湾文学面貌。尤其是在李登辉、陈水扁统治时期,台独势力坐大,文学台独一时甚嚣尘上,一些学者从所谓“台湾主体性”阐释近现代台湾诗词,表达分离主义主张,这就不仅仅是学术性问题。大陆学界要尽快对台湾现代诗词开展研讨,让它进入“文学公共空间”,为人们所认知,并掌握必要的学术和政治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