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省管县体制改革:实践与理论的理性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管县体制的负面效应和历史局限性在我国经济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日益凸现,并最终成为全国各地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元动力.归纳总结当前省管县体制的改革实践经验及综合分析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可以理性认识省管县体制的改革实质及改革障碍,进而有针对性地探寻理性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带动农村设想的市管县体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设想,我国开始推行市管县行政体制改革,随之市管县发展成为我国主导性地方行政体制。然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在计划体制背景下形成的制度安排,其制度预期已基本落空。究其根源,这一制度设计没有考虑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所处的现实阶段,而完全以行政方式推行,不仅不可能实现"以城带乡"的预期目标,反而会加剧城乡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领导人。研究他的一生业绩,在中共党史的研究上自然应该占有显要的位置。可是,自1959年庐山会议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后,其名字很快就在社会上消失了,对他的研究自然也就成了“禁区”。至于当代的青年,似乎已不知张闻天为何许人了。  相似文献   

5.
胡汉民曾任前国民政府主席、立法院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个受人唾骂的形象,近年来,广州一些高校的文史研究人员提出对胡汉民的重新评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对胡汉民先生的墓地进行重修。在墓园重修竣工仪式上,广州市政协主席罗培元在仪式上讲话,对胡汉民作了较高的评价:一生操守廉洁.生活简朴、勤敏好学,博闻强记……他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历程中,直接参与了许多重大事请,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深受孙中山的器重,是…  相似文献   

6.
《福建理论学习》2011,(5):18-22
县域发展是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省县域发展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一批经济强县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但部分县域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与发展强县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在党的宣传、党务方面.抑或是在统战和政法工作方面,都功勋卓著。但由于长久以来人物研究关注的偏重,学术界一直缺乏对谢觉哉全面深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学术界逐渐开始对谢觉哉予以研究,主要涉及其法制、政权、新闻等思想.虽然成果颇多,但尚需...  相似文献   

8.
不少研究者都将市管县体制的主要弊端归结为制约了县级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行为、活动能力.而要对政府的行为、活动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必然要涉及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问题,即在省管县体制下,县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应相应扩大.但是样本数据的检验结果却正好与之相反:实质上的省管县体制不但没有相应扩大浙江县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呈一种负相关关系.虽然浙江实质意义上的省管县体制的确将更多的财政资源留在了县级地方,但由于在转变政府职能和官员政绩观、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县级政府已经逐步迈向资源所有者和行政管理者同一身份的分离,政府已相对较少地参与经济生产过程、从事直接投资活动,因此,县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不升反降.对于未来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无论具体措施如何,都应以构建与市场经济大背景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避免计划经济思维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作为整个经济层次的基础环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结合部。县级财政承上启下、融贯城乡,是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的根基。我省要由财政大省向财政强省跨越,重点和难点都在县级。当前,县级财政是最困难的一级财政。如果不激发县域发展的内在活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思路,以工业兴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为基本思路和目标,推进体制、政策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我省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0.
郑国瑞 《党的文献》2012,(3):104-111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数十年来已形成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末有人就此问题进行过研究综述。①从那以后,由于新的历史文献不断挖掘,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思路不断开拓,又逐渐形成不少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以前的观点和结论有印证,也有补充丰富,  相似文献   

11.
朱宪臣 《唯实》2012,(11):13-17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十年来,理论界对此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主要集中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命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廉政制度和反腐制度经验的借鉴,反腐倡廉制度设计的缺陷和改进的方法,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措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和制度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民主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逐步创新的过程。它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其研究逐渐兴盛起来。但国内外学界、媒体对此评论不一,之间夹杂着些许质疑声。基于此,笔者从中国式民主的内容、特点等方面,对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为厘清种种纷扰尽一份力,为今后的研究作以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邓小平的文化概念对于邓小平文化概念的理解学术界分歧较大,大致有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广义的文化概念。即是一个大文化观、社会发展观。邓小平把文化看成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譹他不仅关注观念形态的文化,更关注物  相似文献   

14.
<正>江浙地区经济之所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省县域经济的崛起和支撑。据统计,江浙两省县域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均占全省的70%以上,户籍人口均占全省的50%以上,GDP均占全省的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均占全省的40%以上,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占全省的40%以上。2012年,江浙两省县域经济平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19.15亿元和286.23亿元,位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和第2位,分别为我区的4.74倍和2.6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左永刚 《先锋队》2012,(26):32-33
从2002年至今的10年间,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积极重大进展。国务院国资委的组建是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目前,全国国有企业改制面超过90%,中央企业及其下属企业改制面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72.1%。国有企业效益显著提高,2002年至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2%,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7.9%,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放眼十二五期间和更长的历史时期,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  相似文献   

16.
吴强 《实事求是》2014,(3):107-112
以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为代表的"北欧模式"长期以来被视为全球福利国家的样板和标杆,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学者高度关注,十年来国内学者针对"北欧模式"作了大量多角度研究,形成了一批极具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7.
十年来党的创立时期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党的创立时期的研究,近十年来大有改观,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有所拓展。研究方法也一改以往单一因素的线性考察,开始注重个案考证的微观研究与综合归纳、纵横比较的宏观研究相结合。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研究虽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开拓,但成绩是斐然可观的。这里,我们仅对十年来的研究状况择要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8.
对第一次大革命史的研究在文化大革命前就较有基础。党中央在延安时代就作出了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和其他党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总结过第一次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很多都是直接吸取大革命经验的结果。10年来,正是在这样一个有过几十年研究历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发表文章大约有2000余篇,是前30年的4倍。对这些成就以及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本文只做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19”一1949)政治思想史是一门新学科。它被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来加以建设是最近十年的事。目前该学科已初拓始基,有一批重要资料和科研成果问世,并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本文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情况作一述评。 一、在开拓中探讨学科的体系建设 如何再现五四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复杂变化的历史面貌,阐明其发展的历史规律,这是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学科建设首先面临的基本课题。十年来,我国相继出版的林茂生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严怀儒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简编》、李世平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研究述评,是一个含量大、涉及面广的题目。本文仅作一简略概述和评论。这里所说五四时期指史学界流行的广义五四,即从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到中共成立前后。一、十年来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概况十年来,由于史学工作者从极左思潮的禁锢中得到解放,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研究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