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两岸新闻单向交流,到2001年大陆记者赴台驻点采访正式启动;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两岸新闻与媒体交流,从低谷到波峰,如今“柳暗花明又—村”。在两岸直接双向“三通”成为现实之际,2008年12月18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和东南卫视的4位记者赴台驻点采访,开启了大陆首批地方媒体赴台驻点采访的序幕。掐指一算,东南卫视赴台驻点历程已过‘饲岁”,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东南卫视作为首批地方媒体赴台驻点采访的经历与感受….  相似文献   

2.
张宸 《台声》2001,(5):4-5
3月 30日,《台声》杂志社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专家顾问座谈会,席间,首批赴台驻点采访归来的新华社记者范丽青介绍了在台湾驻点采访一个月的感受。   范丽青说,作为大陆第一批赴台驻点记者,我们 2月 8日到台湾, 3月 11日离开,在台湾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台湾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台湾社会焦点等进行了报道。我们采访了台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财政部”、“经济部”等部门的记者会,也接触了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主要党派,参加了他们的记者会。虽然台湾当局规定大陆记者驻点采访只…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8,(23)
正2001年5月17日,我第一次赴台驻点采访,这也是大陆报纸类媒体的第一次。记得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联合报》刊发了消息和图片。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今年,每年我都赴台驻点采访。足迹几乎遍及台、澎、金、马,319个乡镇,我去了274个。驻点采访,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见证并记录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驻点采访,让我提升了能力,也收获了友谊。这里我分享一段驻点故事。驻点采访十几年,多次有机会在台湾过春节。同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李启龙 《两岸关系》2003,(10):35-37
范丽青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已从事涉台新闻报道长达20余年。1991年,她首次赴台湾采访两岸渔事纠纷“闽狮渔”事件,成为海峡两岸隔绝42年后,第一位到台湾采访的大陆记者;1993年,她赴台采访国民党第十四次“全体代表大会”,这是大陆记者第一次入台采访岛内的政治事件;2001年,她又成为首批驻点台湾进行采访的记者。为了  相似文献   

5.
2001年2至3月,新华社记者范丽青、陈斌华作为祖国大陆首批驻点记者赴台采访,由陈斌华撰写的《驻点台湾——大陆首批驻台记者手记》,披露了台湾情报机构和情治人员对他们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王琼 《两岸关系》2012,(9):14-15
据统计,台湾当局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至今,大陆游客已为台湾创造逾2000亿元新台币的观光收益,尤其自2011年6月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开放以来,大陆赴台游客持续成长,进一步促进台湾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但随着陆客赴台市场的持续兴盛,大陆赴台旅游团却频现意外与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7.
陈斌华 《两岸关系》2001,(10):59-60
2001年2月—3月,新华社记者范丽青、陈斌华为大陆首批驻点记者赴台采访,迈开了两岸新闻交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备受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由斌华撰写的《驻点台湾——大陆首批驻台记者手记》书,描述了大陆驻点记者在台经历,披露了两岸新闻流详情内幕。经作者授权,本刊将选摘该书部分精彩断,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8.
徐平 《人民政坛》2009,(9):28-29
1987年11月初,台湾当局迫于民意和情势终于决定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旅游。大门开启,隔绝打破,台湾同胞蜂拥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揽胜,伴随而来的是第一波台商赴大陆投资热潮,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新的形势,福建省委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台工作和涉台地方立法,积极改善软环境,促进闽台间各方面交往、交流合作关系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时光飞逝,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抵达台湾27天了,再过4天就要踏上归程,两岸新闻交流中的历史性的事件——首批大陆记者赴台驻点采访也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的同仁——新华社的第二批赴台驻点记者即将来台北与我们交接,中央电视台等其他新闻单位也将派出他们的第一批在台驻点采访记者。我们希望两岸新闻交流和两岸关系的脚步继续向前,也愿意将我们作为“开路先锋”的点点滴滴与读者们共享。  相似文献   

10.
王尧 《两岸关系》2010,(8):33-35
2000年底,民进党当局就已声称要开放大陆记者赴台驻点,但过程却象小脚老太行路一样步履蹒跚,等不及,我先赴香港驻站去了。香港3年,因工作需要天天关注台湾新闻,所以,踏上台湾土地时,我的心情是“三不一没有”:不新鲜、不激动、不好奇,没有偏见。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07,(6):18-18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至今未能实现 责任不在大陆;台湾当局拒绝落实惠台政策措施将伤害台胞利益;包机周末化、常态化,已到该付诸实施时候;希望满足台胞在台传递奥运火炬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加强对台宣传新华区委对台办徐朝凤自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全国回大陆探亲、旅游和从事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活动的台湾同胞已有500万人次。仅我们新华区就有200人次。接待中,我们发现,由于台湾当局的欺骗宣传。一部分台胞对大陆仍存...  相似文献   

13.
廖信国先生: 来信收悉。您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现在每年都有很多的大陆居民赴台探亲,但确有许多尚未去过台湾的大陆居民搞不清自己是否可以赴台探亲,以及怎样办理赴台探亲手续。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能否赴台探亲呢? 首先,要搞清您是否属于台湾当局  相似文献   

14.
日月潭、阿里山、乌来瀑布,这 些都是台湾地区的风景名胜地。本来大陆游客今年7月1日就能身临其境亲眼看看这些怡人景色,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望如今无法实现了。生变源于台湾当局“行政院”此前的一次正式表态,有关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旅游的规定将延后实施,而且“没有时间表”。消息传出,岛内各界哗然,纷纷指责当局“跳票”(台湾政治用语,指没有兑现诺言)。 那么,为什么台湾当局当初要提出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呢? 一方面试图刺激岛内经济增长,增加台湾经济收入。台湾文化大学旅游观光研究所所长曹胜雄统计后指出,1994…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01,(9):56
2001年2月—3月,新华社记者范丽青、陈斌华作为大陆首批驻点记者赴台采访,迈开了两岸新闻交流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备受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由当事人陈斌华撰写、详述事件来龙去脉和个中内情的《驻点台湾——大陆首批驻台记者手记》一书,近日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0章,包括16万多字和大量照片。作者在书中既详细描写了两名大陆驻点记者在台湾度过的31个不同寻常的日日夜夜,对这一两岸新闻交流乃至两岸关系重要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纪录,又以大量的篇幅全面反映  相似文献   

16.
水青山 《台声》2010,(5):68-73
<正> 在两岸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台湾当局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还不到两年,大陆就已迅速成为台湾最大的境外客源市场之一。对于今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总体态势,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有关负责人曾有这样的估计:2009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累计达60.61万人次,实现了预期目标。按照大陆观光客平均每  相似文献   

17.
正当海峡两岸各界热切期盼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尽快成行之际,2007年3月31日台湾当局修正发布了“试办金门马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陈斌华是2001年祖国大陆首位驻点台湾进行新闻采访的记者之一。近期,他又和新华社的同事陈晓东一起赴台采访。本期刊登他们所写的台湾风情文章两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8,(24)
正12月18日,东南卫视记者赴台驻点十周年,福建省台港澳办、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在北京举办研讨会,国台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等中央部委相关人士,两岸重量级嘉宾学者和台湾青年代表,以及两岸数十家媒体与会研讨。研讨会上,大家对东南卫视10年来驻台采访、涉台宣传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为东南卫视进一步做好驻台采访工作,创新涉台节目制作传播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研讨会上,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了东南卫视10年赴台驻点和创办系列涉  相似文献   

20.
胡石青 《两岸关系》2009,(11):38-39
近日,台湾有关部门会商后,决定扩大可邀请陆资企业参访岛内并担任保证人的单位范围,以方便大陆企业申请赴台商务考察。这是台湾当局自今年7月正式开放陆资入岛投资以来的又一次放宽,而业界期待已久的两岸金融监理合作谅解备忘录(Mou)于11月16日完成签署换文,为陆资入岛提供了技术性的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