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动荡仿佛把世界带回到经济萧条时期,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造成潜在的风险深埋于次贷市场之中,间接纵容金融危机的爆发。2007年上半年起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造成国民经济的波动和震荡。面对价格风暴,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促使我们寻找其他手段来弥补二者的不足。遵循着市场失灵将政府推向前台的历史演变,面对"价格风暴"的冲击,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不可避免地将第三部门隆重推上了舞台。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法律发展历史充分表明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法律以来 ,法律失灵问题就一直存在 ,而法律失灵却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所谓法律失灵是指现有法律在适用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偏差和不合理现象 ,是就法律效果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法律失灵这一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法律漏洞、法律缺陷和法外空间。法律漏洞是指法律本身的不完备 ;法律缺陷是指法律的残缺或不完备 ,不仅指法律规定的缺漏 ,还包括法律制度 ,立法技术等的不完善和局限性 ,是一个范围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①法律缺陷包括法律漏洞 ,两者是属种关系。法律失灵和法律缺陷、法律漏…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共同作用,加剧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可以弥补机制缺陷的中国商会,因为法律地位不明没能及时有效的发挥功能。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会作为市场经济的第三只手早已被建立并完善。然而在中国,商会发展混乱,种类繁多,讨论多年的商会法也迟迟未能出台。新形势下,中国应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商会法律地位?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商会和发达国家三类典型商会法律地位的形成及其特征,结合当前中国商会发展的时代背景,采用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在尽量平衡理性与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商会应该重新构建何种法律地位进行分析、论证。文章最终得出中国应当建立一种全新的混合型商会的法律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陈雷 《法制与社会》2010,(22):291-291
在很多对经济法产生的分析当中,多是讨论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原因,即市场自身的失灵导致政府不得不通过"看得见的手"进行调节,而这时经济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表现为法律这种上层建筑,它的产生以经济在现实中的变化为基础不容质疑。但是本文认为除了经济上的原因,经济法的产生亦有其法律的原因与基础,而经济法的产生过程也表现为经济法被"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瑞华 《中国法学》2007,(6):141-156
刑事程序法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被规避和架空的问题。这种程序失灵的问题已经成为刑事诉讼制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造成刑事程序失灵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没有确立有效的程序性制裁和程序性裁判机制,某些法律程序的设计所带来的诉讼成本的投入超出了司法制度的最高承受力,办案人员为避免不利的考核结果而不得不主动规避某些法律程序,一些程序设计因为受到相互冲突的法律传统的影响而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形。不仅如此,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也对很多源自西方的程序设计的有效实施,构成了一种"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化的概念外延包括了规范制度形态、意识观念形态、实践活动形态的法律文化。法律体系问题主要属于规范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而法系的问题主要属于意识观念形态和实践活动形态的法律文化。由于实行"一国两制",在"两岸三地"即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存在着多种法律体系与法系,这是"中国特色"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我们还可以在"一国两制"的视野下,继续探讨法律文化的同一性与多样性问题,对中西方法律文化中蕴藏的优秀精神——对法治的崇尚和对统治的信念,通过实践不断地选择,融化成一种崭新的、先进的法律文化体系,将法治精神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建成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律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虽然每年法律服务市场都在扩大,但新人多、新所多、发展速度快,加之大部分法律服务对象对法律服务所体现的价值不具备判断能力,也容易使法律服务市场走入误区。当前经济形势严峻,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律师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对于刚入行的律师的专业选择、专业定位以及在执业发展规划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两面性,金融危机重创了当前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张健 《法制与社会》2013,(20):233-234
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方法论,法律制度反映了经济领域的现实,本文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从金融法律监管、税收与医疗保障法律制度、贸易、投资法律制度三方面分析美国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论证其中存在的方向性的错误,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郑万青 《法学家》2005,(1):116-122
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对郎咸平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法律空白、大量的行政规章代替上位法、法律不完备、法律移植的不成功、监管缺位等因素综合形成了郎咸平所谓的"法律缺位".渐进式改革和转型期社会的特点、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社会主流理念的错位、政府体制导致的监管失灵是造成国企改制法律缺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规范是因解读和分析法律规范性所形成的法学基本概念,是对法律规范性的表达及其逻辑构造的集中反映和概括。就规范形态而言,法律之中有"命令或禁止"和"允许"两类规范,各具有不同的表达形态和规范意义。法律规范必需规范的适用条件、规范形态以及规范内容三部分构造才能发挥其规范效用。除了规范规定外,法律规制功能的实现还需法律规范之间的应用关联和效力关联。法律规范的体系化是以法律规范为基本单位,法律规范之间的应用关联和效力关联为基本关系所建立的体系,它不同于以法律内容的社会属性及其意义关联为基础所建立的部门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参酌国外企业形态整合的最新动向,为投资者提供多样性、便捷化的企业法律形态选项,从而达到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目的,是企业法律形态研究的出发点所在。我国企业法律形态的研究尽管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率性而言的策论彼此争鸣,仔细推敲起来却难称人意,基础理论的研究仍然存在深入发掘的空间。本文从企业经济形态与法律形态、企业法律形态与企业法定主义、企业法与企业的相关法律形态三个维度入手,以国外大陆法系法学界关于企业法律形态理论为参照系,认为企业法律形态与经济形态的关联尤其值得重视,不能将企业法律形态与企业法定主义简单等同视之,经济法学应该跳出企业法律形态本体论的范围而将视线进一步延伸至企业的相关法律形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政府救市必不可少,很多国家的救市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源于“政府失灵”的存在,尤其是行政权力的滥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路径是将救市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关键在于用法律去约束行政权的行使,具体方法是构建适当的救市实体法,配以合理程序,从而形成完备的救市法律体系,贯穿于救市活动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付红燕 《中国律师》2009,(10):16-18
当前,源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这场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复杂性、广泛性是空前的。律师业作为经济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一个行业,在很多业务领域因金融危机而备受牵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裁员风潮迭起;IPO等相关金融证券法律业务全线溃退:涉外及非诉业务大量缩减:金融、证券、房地产、汽车业等传统法律业务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4.
李占荣 《河北法学》2006,24(9):9-13
政治文明与经济法之间有着共同的社会公正理念、共同的经济人权理念和共同的和谐理念.经济法的产生带来了崭新的法律理念--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也是文明的政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经济法意义上的经济人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集体性的人权,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形态来看,几乎所有经济法律关系都包含着经济人权的基本内容,这些权利的实现状况也是一国政治文明实现程度的标志.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缺陷的现代法,经济法的和谐理念是政治文明的和谐理念的法律表现和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彭晨  曹慧 《法制与社会》2011,(32):276-277
本文通过中美的法律对策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更有利于我国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法律方面的启示,以便我国更好的判断形势来应对当前以及今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我们正面临着社会治理工具——法律——失灵的威胁,法律失灵的终极体现在于法律实施低效、无效。尽力寻求法律实施低效、无效的原因并找寻出提高法律实施绩效的方案是当今迫切的理论与立法问题。人是法律实施的媒介,人之精神贫困是孕育法律实施低效、无效的土壤。脱离美德精神的法律在利益引导上的局限、脱离美德精神的法律实施困境等足以证明人之精神力量是法律实施绩效提高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因。结合劳动法律实施,可以认知法律在利益引导上的缺陷,厘清法律实施中美德精神缺失的现状并找寻改变它的路径。在确保强制与美德精神,即内在强制与外在强制结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在法律实施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17.
江平 《法人》2004,(5):123-123
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这种变迁是经济形态的改变,也是制度状态的变革.经济形态的改变以市场经济的建立为导向,制度形态变革的目标则是法治.于是,法律与经济就成为这场变迁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结构的变化将怎样影响法律制度的更迭?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转型社会中,法律又将承担何种任务?这是颇值深思的问题. 经济转型是当今的重要经济和制度现象,但迄今为止在法学界对这种现象及其问题的学术解释尚属寥寥.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得生物经济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经济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法律在生物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发展的过程中,不会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旁观者;相反,在生物经济发展方面,法律必然会充当起生物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正面影响与负面效应之"调节器"的角色。生命法学是因应生命科技发展而诞生的一个法学新学科,生物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这一法学学科大放异彩。面对生物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生命法学应当承担起推动国内生命法制建设、培养生物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生命法律人才以及加强自身理论建设三项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的经济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扩展和解决等重要问题,可以从经济法理论的视角进行解析。其中,金融危机的发生,是源于"两个失灵",它从消极方面体现了加强经济法调整的重要价值;金融危机的扩展,同国内与国外经济、实体与虚拟经济、内部与外部经济等多重二元结构直接相关,需要运用经济法进行"辨证施治";金融危机的解决,同样应当遵循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明晰相关主体的不同类型法律责任,并通过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的综合调整,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2,(14):75-76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美国、英国、欧盟等相继进行金融改革,制定金融法案,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作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研究的逻辑起点,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也因此倍受关注。本文将从法律概念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视角,结合世界各国法律对"金融消费者"的界定,指出目前我国金融法学者对这一概念阐释的不足,进而提出对"金融消费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