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郁青 《求索》2007,(8):164-166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及方法体系的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学派诞生时。本文作者提出:比较文学学科的方法体系及学科理论框架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比较文学早期阶段已基本确立。本文通过列举相关材料,展示了早期比较文学学者们在“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译介学研究等领域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并论述了他们时当代比较文学方法论建构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比较文学又出现了新危机。怎样重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从危机走向转机,是当前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当务之急。中国学者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确立了新的比较文学可比性,实现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在新的学理基础和学术视野层面上的重构,不但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比较文学理论的发展,而且为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研究和跨文明文学交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跨越性与比较文学学科定义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长征 《求索》2007,(4):183-185
比较文学是一门正处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国内外学界至今都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的定位。不过,由于跨越性是比较文学学科成立的核心属性,国内学界倾向于根据其“跨越性”特征来界定比较文学。但对跨越的具体内容却持论不一。无论是国内有影响的比较文学教材,还是研究论文都各持已见。比较文学的定义由此聚讼纷纭,令学习者和研究者不知所从。针对比较文学定义诠释中出现的这种含混现象,我们认为,在界定比较文学时,除了要对其跨越的界限做出理性的辨析外,还必须考虑到该学科要在动态跨越中发展的事实,但不能将跨越的界限绝对化。  相似文献   

4.
王宁 《思想战线》2005,31(5):113-115
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在经历了多次"危机"之后其衰落之趋势是无可挽回的,但这种衰落恰恰为其"再生"奠定了内在的基础,此也即比较文学学科内部的反拨.在这方面,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东方和第三世界学者将对一门新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再生"有所作为.比较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世界文学阶段.那种为比较而比较的牵强比附式的"比较文学"确实应该死亡,而一种新的融入了文化研究和世界文学成分的比较文学学科将在这其中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5.
比较叙事学研究在国内外均已有学者提出,但远未形成势头.就学科定位而言,比较叙事学属于比较文学与叙事学这两门学科在理论方法上的有效结合,它是比较文学透视下的叙事学研究.就研究对象而言,比较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与叙事学的研究对象相对应,同时也与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相交叉.在研究方法上,比较叙事学要求对对象作比较研究,以探寻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学科之间的叙事作品的相似与相异,相互之间的关系,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卫涛 《思想战线》2005,31(4):71-75
韦勒克、艾金伯勒、伯恩海默以及中国学派等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上的相关观点勾勒出了一条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轨迹,而这条跨文明研究轨迹又是沿着两条思路展开的一是寻求不断地超越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束缚;二是从异质性和互补性来丰富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内容.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危机”意识完全是学科本位主义的产物,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所“淹没”表象背后的实质是文学研究的深化。文化绝不只是文学的背景或“语境”,也是文学构成的整合性要素。如果说“比较”本身并不构成比较文学存在的理由和目的,那么,文化整合作用机制的发现和认识拟应成为比较文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的靠拢,应理解为它的新生契机而不是危机。  相似文献   

8.
汪汉利 《前沿》2014,(1):11-14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比较文学与原型批评存在一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不同文学作品,旨在探求不同文学作品潜在的通律或模式,都具有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特点。作为一门独立的开放性学科,比较文学又可将原型研究作为自己一个分支领域。比较文学范畴的原型研究与一般意义的原型批评的差别在于,它以跨越民族界限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民族作品中结构、意象和人物等原型模式,"跨越性"和"文学性"是比较文学原型研究的前提与旨归。将原型研究作为比较文学一个重要学术生长点,符合比较文学研究的开放性、包容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上世纪下半叶正式诞生于欧洲以来,已在今日西方有了长足的进展,无论是法国学派、美国学派,还是(前)苏联学派,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与文学理论的朝着纵深方向掘进,整个西方比较文学研究呈现繁花纷呈的局面。统观这个局面,我们发现,它正向着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发展,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紧紧伴随着这两个层面,在延伸、扩展着,而其中又以逐步将目光移向东方、转注中国而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0.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在可比性内容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即在于对文学的文化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强调。国际上曾有人担心强调异质性研究会导致民族化 ,国内也曾有人怀疑这是为学派而学派 ,其实 ,这纯属一种误解。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对于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强调 ,并不是刻意为了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相区别 ,而实在是不得已而必须为之。这一方面是由于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学科理论本身存在缺口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实语境使然。因而具有着一种学科发展的必然性。兹分述如下。一、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存在缺…  相似文献   

11.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理论由曹顺庆先生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上提出后 ,会上会下都有热烈的讨论 ,其中有支持者 ,也有不少反对意见。一些反对意见或者出于对“跨文明”提法的误解 ,或者是隅于偏见、陷入误区。为了使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这些反对意见予以回应 ,对误解进行澄清 ,对误区加以辩正。有学者认为 ,“跨文明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的又一次大扩容 ,使比较文学更加失去了边界。这种观点主要源于对“文明”的误解。的确 ,“文明”和“文化”一样是非常复杂的概念 ,是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但又缺乏明确界定的…  相似文献   

12.
1  学术界目前普遍认为 ,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是在上世纪 2 0年代到 30年代。现在高校所使用的比较文学教材均用此说。我认为辜鸿铭 1883年 10月 31日和 11月 7日发表在《字林西报》上的《中国学 (二 )》一文是中国近代比较文学兴起的标志。比较文学的定义有许多种 ,美国比较文学专家亨利·雷马克曾经给比较文学下过一个较流行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一个特定国家界限之外的文学研究 ,一方面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信仰领域之间种种关系 ,另一方面包括艺术 (绘画、雕塑、建筑、音乐 )、哲学、历史、社会科学 (如政治、经济、社会学 )、科学、宗…  相似文献   

13.
徐扬尚教授是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首任秘书长现任理事,中国大陆新时期较早关注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其《中国比较文学源流》于1998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徐教授进入比较文学学界的扛鼎之作.事实上,徐教授早期《〈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后来的《明清小说经典重读》及最近的《中西文化话语比较》等书无不体现着一个比较文学学者所应有的开阔学术视野和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徐教授的新著《中国文论的意象话语体系》于2012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出版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读完书稿后,不得不做出该书所做的努力完全可以称为对中国文论意象论的一次刷新这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吴兴明 《思想战线》2005,31(4):66-70
严守中立一直是比较文学作为学术"志业"的基本立场,但是随着消费体制的基础化和普世化,各文明的文化学术已先导性、前提性地介入了世界经济空间的争夺和占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警惕所谓"纯学理立场"中所隐含的西方中心主义,强调"中国论述"的本位意义,换言之,必须考虑作为跨文化交流之前沿学科的比较文学在学理立场和策略立场之间的制约、协调和互动.  相似文献   

15.
《求索》2003,(1)
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基地 ,是以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为主体 ,并吸收省内外其他高校、科研单位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面有专长的教学、科研人员而成立的省级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该研究基地的负责人为湘潭大学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树丞教授 ,首席专家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季水河教授。该研究基地现有固定教学科研人员 30人 ,其中教授 1 2人 ,副教授 9人 ,讲师9人 ,具有博士学位者 4人 ,在读博士 5人。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基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解决了比较文学的一些理论难题,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理论困惑。文章从文学变异学的角度对平行研究的缺陷进行了考察,总结了它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西方中心与东方主义;(二)普世真理与异质文明;(三)X+Y的困境。而其困惑的症结所在就是平行研究现有范式中异质性研究的缺席,这急切需要变异学研究的切实展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多种实例,阐述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两种学术间所形成的互动、互惠乃至互融的关系,指出后者纳入前者的视野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开放型的研究。本文也分析了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某些挑战,认为从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借鉴其方法论,可使这一研究日益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各种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层出不穷的时代,比较文学在这个理论浪潮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并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比较文学的“再生”和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必须要超越文学的疆界,但超越文学不是为了逃离文学,而恰恰是回到文学,其结果不是为了消解文学而是为了发现文学的新的成长点——即建立一种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新的比较文学.这种比较文学将会逐步发展成为疆界扩大、内容丰富、开放性的世界文学.在进一步详细探讨比较文学的发展策略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比较文学研究终将为全球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对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拓展刘守华的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的那样,是把民间文学和比较文学结合起来所开辟的一个新天地,在把民间文学研究引向深入的同时,它扩大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他的这一研究,不仅从故事情节比较着手,而且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民俗事象方面开始把民间故事作为真正的文学(而又不是纯文学)加以比较,并且整个比较研究的范围也扩大了,从而拓展了近年来只单纯追求书面文学比较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中国人的心态一般都忌谈危机,怕提危机,因为“危机”往往使人联想到“大事不妙”。其实,从学术角度而言,如果某一个学科出现了危机意识,这未必意味着该学科即将完蛋,相反,它更可能意味着该学科即将跃向一个新的高度。本文拟从这个意义上探讨一下中国比较文学的突破口和它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