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那是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几件"存货"里翻了又翻,选了又选,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2.
龙之剑 《前线》2014,(3):112-112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那是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家底”里翻了又翻,竞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祥涛 《党建文汇》2008,(1):43-43
毛泽东一生节俭。 毛泽东的睡衣是一件棉织品,他特别喜欢。整整用了20年。睡衣破了补,补了又破,反复多次,最后工作人员觉得实在太旧了,就要求换一件新的,但毛泽东不同意。他说:“习惯了,还是这件补丁叠补丁的好穿。”这件睡衣到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到延安采访。当他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看到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的、用一条绳子系着的眼镜……斯诺被共产党领袖们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感动了。他断言这种生活作风会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斯诺在1936年访问延安时,当他看到毛泽东往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的用一条绳子系着的眼镜……斯诺被共产党领袖们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感动了,他说毛泽东等人是他在中国10年以来遇见的最优秀的男女,他断言这种生活作风,会产生一种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 中国共产党正是靠这个法宝,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用着一条桔黄色的毛毯,这是延安利民毛纺厂赠送给他的一件珍贵的礼物。这条质料很好的毛毯成为毛泽东当时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很时髦而又最实用的物品。然而,在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到安塞王家湾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时,他却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的是火炕,彭德怀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的用一条绳系着的眼镜……他被中共领袖们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所深深感动了,他说毛泽东等人是他在中国所遇见的最优秀男女,他并且断言这种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必定会产生一种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 斯诺的断言没有错,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节俭:并非过时的话题吴堂清节俭,这一人类共同的美德,是现代文明应有的内容之一。实现现代化需要节俭。__题记一脉相承的“东方魔力”美国作家斯诺在1936年访问延安时,当他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  相似文献   

9.
“还是穿旧的好”每当人们走进杨家岭毛泽东的旧居,就会看到墙壁上悬挂着的毛泽东身穿打了大块补丁的棉衣棉裤,结抗大学员讲课的照片,见了这幅照片,有的人也许很难理解,身为一党领袖的毛泽东,连一件象样点的衣服都没有吗?穿得如此朴素是不是太寒酸?其实,要穿得好一点并非不可能,但是毛泽东自觉实践他亲自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我党领导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毛泽东在陕北时,仅有三件衬衣,穿破了,他舍不得丢,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直到破得实在穿不上身了,他让人把三件补成两件,继续穿。警卫员见此情形,曾多次提…  相似文献   

10.
中山装     
《学习导报》2010,(7):50-50
毛泽东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中山装,这件衣服长76厘米,上衣两袖从腋下起全部剪开,衣服多处沽有污渍。也就是这件中山装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11.
中山装     
《新湘评论》2010,(7):50-50
毛泽东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中山装,这件衣服长76厘米,上衣两袖从腋下起全部剪开,衣服多处沽有污渍。也就是这件中山装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用着一块桔黄色的毛毯,这是延安利民毛纺厂赠送给他的一件珍贵的礼物。这块质料很好的毛毯成为毛泽东当时个人生活中的一件最时髦而又最实用的物品。然而,在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到安塞王家湾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时,他却把这件爱物送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卫战士。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毛泽东的行李算是中央前委机关人员中数量最多、份量最重的了。两个白铁皮制成的箱子,走到哪里带到那里,里面装的全是一叠叠马兰纸和重要文件,还有一本本参考书籍和军用地图,沉甸甸的。可是大家清楚,这两个铁皮箱非常重要。毛泽东无论是指挥…  相似文献   

13.
节俭:并非过时的话题□吴堂清一脉相承的“东方魔力”美国作家斯诺在1936年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的用一条绳子系着的眼...  相似文献   

14.
1941年,王明在延安生病了,治疗期间,发生过一次医疗事故,使王明出现药物中毒症状。这件事本不稀奇,王明在国内工作期间从未重提这件事情,但他在1971年写的《中共50年》中翻了出来,诬蔑说这是毛泽东指使人  相似文献   

15.
见到这个标题,有人会诧异:开国大典是何等隆重的场面,补丁衣服又是多么寒碜的形象,怎能把这两者“与”到一起呢? 历史有时确实会作出今后来人难以想象的安排,让似乎不该连在一起的事发生了联系。据《求是》杂志一篇文章介绍:建国前夕,毛泽东要与一批知名人士共商建国大计,他请服务人  相似文献   

16.
一条毛毯     
王小荣 《党史文汇》2001,(11):24-24
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中的朱德和周恩来的会客室里 ,陈列着一条伤痕累累的毛毯。毛毯上有一块约占总面积四分之一大小的白布大补丁 ,还有十几道用细针密线缝补过的刺刀洞。这条毛毯现在看起来已经很旧了 ,但它身上的补丁和刺刀洞却为后人们留下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起初 ,毛毯的主人是董振堂将军 ,参加红军后他发现朱德总司令和战士们用着一样单薄的被褥 ,想到朱总司令年龄大 ,身体不好 ,日夜为红军的建设操心 ,便将自己身边这条惟一的毛毯送给了朱总司令。朱老总带着这条毛毯 ,转战在中央根据地 ,跋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直带到延安。西…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倡导的“64”字创业精神中有“勤俭节约”四字。 节俭,这一人类共同的美德,是现代文明应有的内容之一。 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节俭。 “东方魔力”的传扬 美国作家斯诺1936年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的用一条绳子系着的眼镜……斯诺被中国共产党领袖们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感动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21,(5):F0002-F0002
1954年8月,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应邀率代表团访华。24日,毛泽东准备会见艾德礼时,工作人员见他穿着一条臀部补满了罗纹补丁的裤子,劝他换一条。可毛泽东不同意,他说:"不要紧,谁看我后面呢?"穿着补丁裤子会见外宾,这在各国领导人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这条深灰色派力司西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北京雷蒙服饰店制作,除了臀部的补丁外,裤腰处蓝白黄相间的竖条纹羽纱衬布也已多处磨损,膝盖处更是磨得发白。  相似文献   

19.
感谢     
杨有 《党员文摘》2009,(1):41-41
县长春节到基层慰问,见一特困户身上的衣服尽是补丁。脚上是一双捡来的旧胶鞋,于是就买了一件200多元的外套和一双100多元的皮鞋送给他。  相似文献   

20.
明镜篇     
《湘潮》1990,(1)
毛泽东的“补丁观”历史为毛泽东留下了很多穿一身补丁衣的镜头。其实,他身上的补丁主要集中在外人看不到的内衣、内裤以及粗线袜子上。这些补丁“千姿百态”,“不成方圆”。蓝布头、黄布头、灰布头、甚至医药用纱布。有什么碎布就补什么补丁。不同时期他说过这样一些不同的话:“没关系,穿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